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德胜河与渡江桥

时间:2013-06-12 09:55来源:未知 作者:王朝昶
“德胜河、长又长,流域两岸鱼米乡,三镇七湾八村庄,渡江桥闸名远扬。”这是魏村地区人们流传的民谣。

 

       

        老德胜河

  “德胜河、长又长,流域两岸鱼米乡,三镇七湾八村庄,渡江桥闸名远扬。”这是魏村地区人们流传的民谣。 

  老德胜河弯弯曲曲一路走来,流经魏村老街,把老街分成南北两半,架在河上连接两岸的那座石板桥就是渡江桥。

  德胜河和渡江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两岸百姓带来方便,带来生机,它灌溉着两岸流域20多万亩农田,滋养着数10万百姓。 

  说到德胜河名字的来历,还有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南宋以前并无此河。南宋年间,抗金名将岳飞带领岳家军在大运河常州段新闸附近大战金兀术。一次岳飞和金兀术正面交锋,两位战将你来我往打得天昏地暗,几十个回合也难分胜负。这时岳家军大将牛皋杀来,大喝“金兀术哪里逃”。金兀术慌了手脚,败下阵来,落荒而逃。岳家军紧追不舍。金兀术骑马拖着大刀往北奔逃,一直逃到魏村附近的长江口。金兀术逃跑时,落下了大刀拖过的小沟。此战胜利以后,岳飞奏本南宋朝庭。皇帝看了奏本觉得此沟是一条通往长江口的通道,如果守住这个口子,金兵就难以南下了。于是便下了圣旨,开挖这条河。因是岳飞抗金得胜有功,便把此河叫做德胜河。 

  老德胜河北起长江,南连大运河,全长25公里。据1928年《武进年鉴》载:“南新河亦邑西北济运渠也,在郡西十五里,旧名烈塘。宋章冲知常州奏治本洲湖港,始见于宋绍熙五年(1194年)李嘉言浚河置闸,明洪武时改名得胜新河,因泰兴有北新河,遂以此为南新河云。”这些记录阐明了德胜河的历史及名称沿革。

  老德胜河从长江口弯弯曲曲一路走来并远去,贯通了多少村落、集镇的码头。也许有人要问,旧时的德胜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湾,如马庄湾、金河湾、绿城湾、杨桥湾等。最可信的解释当是,那时的水利、水文专家们根据当时的地形、地势、村落、集镇的分布状况,以及引入长江水后德胜河的水位、流速,从有利于当时村落、集镇的水运交通和增强水利、减缓水势、减少水患出发,故意设计了众多弯道,以避免自长江入口汹涌而来的水势冲毁农田、村庄,造成水灾。正是这些先人的智慧使古老的德胜河在老水闸的相互作用下,在数百年间真正成了沿河两岸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河。 

  渡江桥

  渡江桥旧名烈塘闸,以德胜河旧名烈塘得名,建于宋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明洪武三年(1368年)重建。以后又经数次重修重建。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造后,始改名渡江桥。1972 年开拓新德胜河,老闸弃用,重建新闸。

  渡江桥又名闸桥,它古老而厚重。桥面由7块长8.5米、宽厚各65厘米的巨型长方体麻条石铺成。经过几百年的岁月风雨,桥面依然平整,在石缝间仍然依稀可见当年开凿的痕迹。望着那巨大的条石,在那尚没有起重机械、只有简单工具的年代,建桥者竟能把这样的巨型条石架上河面,真让人肃然起敬。 

  渡江桥是连接魏村南北两街的通道,又是德胜河流经魏村地段控制水位的水闸所在。因此,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用也十分巨大。关于桥名的改变和流传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说德胜河把魏村分成了南北两半,南岸的人要北渡长江,必须经过这座桥,才能到达江边乘摆渡船过江,故此便取名“渡江桥”。还有一说,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魏村义渡一号船船老大秦长贵驾船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驾驶的船被称作“渡江一号”,冲在最前面,凭着他娴熟的驾驶技巧和对水路的熟悉,避开了敌人的重重炮火,第一个把全船的解放军战士安全送上岸。秦长贵熟知岸上地形,领着在魏村江边登岸的解放军战士从渡江桥上通过向常州进发。秦长贵在渡江战役中立了大功,他驾驶的那只“渡江一号”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为了纪念这一壮举,纪念伟大的渡江战役,便把渡江桥的名字保留了下来。 

  渡江桥贯通南北两街,使魏村老街连成一体。南来北往的百姓商贩给魏村街带来了勃勃商机。闸北沿河而建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南街、中街、东街更是商铺林立。每到集日庙会,魏村街上人山人海,渡江桥上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渡江桥给魏村带来了繁荣和兴旺。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