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姚訔誓死抗元兵

时间:2013-07-16 09:42来源:未知 作者:姚文哲
常州城东,古运河畔,横林镇余巷村“姚氏宗祠”在旧祠的一片瓦砾上翻建告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规模形制超越从前。

      常州城东,古运河畔,横林镇余巷村“姚氏宗祠”在旧祠的一片瓦砾上翻建告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规模形制超越从前。700多年前的姚氏祖先、抗元英烈忠毅公姚訔英灵现在终于又有了栖息之所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常州姚氏乃至所有家乡父老为之自豪的悲壮故事。

  宋德祐元年(1274年),曾与宋军在一条战壕里战斗,共同灭掉金国的蒙古铁骑,终于对自己的盟国下手了。由元丞相伯颜率军20万南侵,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临安。常州城于德祐二年(1275年)2月陷落。当时在福州官衙任职的姚訔因母丧在宜兴老家,国难当头,毅然而起,约锡山陈炤、武进包圭等,联络四乡义民2万人,于5月某夜克复常州城。这无异在元军背后插上一刀。伯颜恼羞成怒,回师围攻常城。在姚訔领导下,全城军民英勇抗击,拒绝诱降,屡挫敌锋。元军久攻不下,惊呼:“纸城铁人。”伯颜逼百姓搬运泥土堆垒成包,杀居民煎膏取油作炮,强令士卒用牛马皮遮掩箭矢和石块,一次又一次拼命攻城。11月18日,南门首被攻破,全城军民与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与元兵进行殊死拼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战至力竭,从容跳入烈火中殉国。城破后,元军血腥屠城,老幼妇孺也不放过,相传只有7人躲身桥下,才幸免于难。 

  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连蒙古人编纂的《宋史》也不得不承认:“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明朝天顺七年(1464年),朝廷追谥姚訔为忠毅公,正德年间循岳飞例,又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祠后筑“浩然亭”,为姚訔等14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198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的常州军民的抗元斗争。

  生灵,侵略者的屠刀是杀不尽的,一个姚訔倒下了,但他的子孙们却悄悄地在常州府各地繁衍发展起来了。蒙元以来的数百年间,常州青山桥,武进郑陆、奔牛、横林,江阴四河闸,宜兴吴渎,无锡新塘等地,都有姚訔子孙的定居点。

  余巷这支姚氏,是姚訔叔父希文的后裔,在常州保卫战中,希文也同时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后裔国器于明洪武年间占藉于此,清嘉庆六年(1801年)始建“姚忠毅公祠”,形制简约,酷似民居,解放后沦为生产队仓库,又经风雨侵袭,年久失修而倒塌成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祠堂谱牒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妥先灵、辨昭穆、和宗亲,经族人一年半的努力,一座纯砖木结构古典式祠堂翻建而成。在祠堂里有姚訔的五首殉难诗。其中有句云:“自古忠臣多杀身,我仇不灭恨难伸;从今只有随城殉,断不求生以害仁。为人何必计求生,死及当时死胜生;臣分理应身殉国,不宜畏死负皇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耿耿忠心。(文/ 姚文哲)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