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常锡合流成“文戏”

时间:2014-02-11 11:19来源:未知 作者:李祺
1927年就命名为“常锡文戏”,并把这四个字绣在舞台的桌围上。从此,“常锡文戏”的名称首先在上海被大家所采用。

 

 

     同属吴语地区的江南滩簧系统包括很广,不但包括常州滩簧、无锡滩簧,而且上海的申滩(沪剧),浙江的甬剧(宁波滩簧),苏州的苏滩等,都属于江南滩簧系统。这些滩簧在进入上海演唱之前,是互不来往、互不了解的。只是上世纪20年代,先后进了上海演唱,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熟悉起来,才发现大家同属吴语地区的江南滩簧系统。

  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是苏南滩簧的两大帮,其他还有宜兴、江阴、常熟滩簧。在到上海前常滩、锡滩也互不来往,互不了解。常、锡滩簧到上海去演唱,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辛亥革命以前,清政府禁演滩簧,一些滩簧艺人只好偷偷在农村演唱。辛亥革命后滩簧开禁了,可以进城演唱了,所以有人说:“孙文闹革命,滩簧好进城。”至于常州滩簧到上海去演唱,那是辛亥革命以后的第二年,1913年的事。开头是常滩艺人孙玉翠,后来的滩簧改革家先期到上海,在弄堂、茶馆卖唱。孙玉翠有人说他是抬轿子出身,也有人说他是唱陆水班的。他后来极力主张滩簧要在上海站住脚、求发展,必须向京剧学习,一段时期的“京”、“簧”合班就是受他的影响。接着锡滩簧人袁仁仪,因为打了把滩簧说成淫戏的乡董袁万兴,在乡下站不住脚了,为生活所迫,带着一把胡琴,只身进了大上海。1913年时,沪宁铁路已经建成,常、锡四乡许多农民兄弟姊妹到上海谋生,在纺织厂、面粉厂、机械厂、猪鬃厂做苦工。他们工作之余喜欢听和唱滩簧。袁仁仪到上海后,先是在弄堂里卖唱,他能自拉自唱,自称是地方“古曲”。他在卖唱时认识了水药郎中黄楚九,黄经商发财做老板,开起“大世界游乐场”和“天外天茶楼”。于是他邀请袁仁仪到“天外天茶楼”去演唱。袁有了固定场所,就把无锡的徒弟邢长发(小生)、名花旦(男旦)李庭秀邀请到上海,挂起无锡滩簧的招牌,在茶楼日夜演唱,轰动了上海。

  常滩艺人周甫艺,后来人称“锡剧大王”的,跟王嘉大学艺三年满师后,就自己带了个滩簧班到武进西乡去演出。他因为赌钱和闹桃色纠纷,在乡下待不下去了,他就带了徒弟周小卿一路卖唱,也来到了上海。起初他们也是在巷子里清唱,一天挣三四元维持生活,后来遇到了卞和尚、辛金太、汤松麟、孙玉翠、刘顺生、王大狗等一帮同乡艺人,被救火会同乡王阿昌、邱之伟介绍到“小世界”演唱。1919年小世界老板又叫周甫艺带了路费回乡,专门把周甫艺的师父王嘉大请到上海,于是他们师徒又同台演戏。

  1920年春,常滩王嘉大与锡滩袁仁仪在上海“典春堂”首次合作,合演《庵堂相会》。王嘉大反串男旦饰演金秀英,袁仁仪演小生陈宰庭。过后不久,周甫艺又约锡滩艺人(男旦)过昭容合作,开创常锡滩簧合作的先声。常、锡滩簧之能合作,以至合流,一是地域相近,过去同属常州府;二是语言和曲调相似。

  这个时候锡滩在“大世界”游乐场演出,常滩在老城隍庙“小世界”四楼演唱,两滩互不搭界。不久因为“大世界游乐场”换了老板,锡滩被挤了出来。他们也到“小世界”二楼演唱。这样两滩同在“小世界”二、四楼演唱,形成了挖墙脚、争观众的局面。有一次常滩周甫艺和锡滩刘绍庭因为配戏排角色,发生口角打架。刘绍庭打了周甫艺两记耳光,引起轩然大波。双方互派代表到“如意楼”,滩簧艺人茶话会上评理会谈。这时著名锡滩男旦过昭容胸怀大局,他力劝双方要以大局为重,以上海演剧界竞争激烈为由,百般劝解。以两滩和则兴、争则败的道理说服了大家,并且主动去和周甫艺配戏,以实际行动打开了两滩疙瘩,双方握手言和,正式约定今后要互相往来,共同合作。于是在艺术上、剧目上互通有无,丰富了演出剧目,提高了演唱技能。以《珍珠塔》为例,未曾合作之前,两滩各有特色,合作之后,一流演员汇合在一起演出,使这个剧目不断推陈出新,数十年来一直成为优秀保留剧目。

  两滩艺人合作,就产生班社的名称问题,之前两滩艺人班社命名并不统一,常滩由王嘉大提名为“常州古曲”,锡滩称“无锡小戏”。两滩合作一度根据领班人属于哪个滩,就决定那个滩的名称,如苏锡文戏、无锡小戏、常州古曲等。直到风雅小生李如祥与男旦陈梅森合作,两滩才开始研究共同的名称。李、陈均为无锡人,但他们的师父周甫艺、王嘉大均为常州人。于是他们在1927年就命名为“常锡文戏”,并把这四个字绣在舞台的桌围上。从此,“常锡文戏”的名称首先在上海被大家所采用。到了1936年,匡耀良的滩簧班要在无锡第一台演出,教育厅长认为滩簧是淫戏不准演出,经商会会长孙湛先出面斡旋,在无锡也把无锡滩簧改为“常锡文戏”。不久“常锡文戏”这一名称也在常州、无锡一带的滩簧班社普遍采用了。

  到了1940年,由陈梅森等发起组织“常锡文戏研究会”,联络各地艺人,于是有的地方也有了类似的组织,不过因为是民间,名称上仍未统一。常州和上海统称为“常锡文戏”,苏州有叫“苏锡文戏”的,无锡也有叫“无锡文戏”的。

  常锡文戏经历了一二十年以大同场戏为标志的幕表戏演出,和学京剧走古装化道路以后,已经今非昔比,班社林立,总共有一百多个团体,三千多个艺人。像模像样的常锡文戏班子,在上海、苏南各个城乡都很多。像孙玉翠、李庭秀的常锡文戏班子都有三四十人,道具、服装齐全,有自己的大衣箱,特别是李庭秀的班子还出省应邀到汉口去演常锡文戏。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