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庄城桥

时间:2014-11-25 15:42来源:未知 作者:曹春保
庄城桥是省级文物保护瑰宝,它横卧在西大河上,单孔圆拱,巍峨壮观。桥面身高10多米,东西为26级台阶,两侧护栏由石樽连接高1米多,中心青皮条石上,留有深深的过车凹痕。

 

 

    庄城桥是省级文物保护瑰宝,它横卧在西大河上,单孔圆拱,巍峨壮观。桥面身高10多米,东西为26级台阶,两侧护栏由石樽连接高1米多,中心青皮条石上,留有深深的过车凹痕,它记载已逝的历史。因桥下这条千年的流淌河叫庄城河,河面上的桥叫庄城桥,似乡似镇的村也就顺其自然叫庄城村。

  庄城桥建于何年何月、什么人建、为何而建,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可民间却有奇闻异说:庄城西的王巷村,有个叫吴三保的穷人,从小父母双亡。他在庄城东地主家扛活,每日早出晚归,因干活不惜体力又乐意助人,很得东家和乡邻的赏识。据传有一年,大雨倾盆,庄城河河水猛涨,平常行走的石闸淹没在水中,他仍涉水过河,往东家去干活。晚上涉水回家到了闸中,脚却被一块砖块硌着,他便弯腰捞起把砖带了回家,随手扔在门后的鸡窝上,之后连续17天,天天如此。直到儿子6岁那年,吴三保才发现门后鸡窝有18块金砖,夫妻俩商量如何使用这笔巨财,最终还是吴三保坚定了主张,在庄城河上造桥,方便自己方便民众。

  丰水之地,有时难免让人望水兴叹。念桥之心,也就催生了建桥之智,民间故事代表着建桥者的祈望与智慧。故事的意义在于赞扬“不惜体力、乐意助人”,老天给以“报答”,这是一种善良的刻意!得到神仙帮助,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费太多波折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再没有比天上掉金砖的事更方便更快捷的了。

  据《九里志》记载,庄城桥建于北宋末年,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儒林储氏宗谱》“新建庄城大石桥纪”介绍:“金沙庄城桥,是唐代著名开元御史储光羲的家乡,他生前居住在西村,死后葬于东村,记述可考。他的后代有的迁居到宜兴臧林,代代相传。”为什么要改建石桥?这里也交待得十分清楚:“庄成桥是润、常、升(南京)三郡的交通要道,况且茅山山势高,有湍急的洪水直冲下来,云阳(丹阳)水就暴涨奔流。旧桥是木桥,年代久远就损坏了,修修补补支撑着,经不住岁月,没有人想起新建石桥之事。”怎样新建庄城大石桥?这里也表述得一清二楚:由热心公益事业的韦德甫、懋生会同乡绅名士蔡善卿、潘子清、韦道安、谢觉茂和社长储文富等议及此事。他们说,有幸遇到社会贤达,提到我们家乡的善事,何不趁此机会新建庄城大石桥呢?于是就发动乡里同心协力,请了工匠建桥,用大石砌桥墩、桥垛,两侧立石柱、石栏杆、石甓,并开了石桥洞,以泄湍急的洪水,这样的石桥可以保持久远。

  由此可见,民间传说和文字史料差距如此之大。民间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言传那么的简单,它担负说教,为富要仁、知恩图报便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故事的结尾也就顺理成章。

  庄城河是茅山东麓通向城区和长荡湖的一条黄金水道,是金坛西北方向南来北往、东西连接的重要水脉交通枢纽,先民依靠这条水道,一些笨重的商品诸如陶瓷、竹木、南北杂货等生活用品水运而至,这里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固定的班船沟通着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等大中城市,为这里增添了人气;清末民初,庄城桥的庙会、集场等经济、社交活动十分活跃,带来了集市的繁荣。

  桥东西延伸、河两岸南北发展,庄城桥一时成为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它吸引着周边及一大群苏杭地区渔、牧、蚕商贾,停船问岸,靠船下篙,码头和街道变得异常热闹,空气中时常弥漫着大药房中草药味,耳边断断续续地传来茶馆一阵阵喧哗和独轮车走在青石板上的“咕噜”声。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