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上黄镇有几座不起眼的小山,海拔仅二三十米,山与山均不相连,一个个孤独地散处各地。其中集镇旁有一山,名唤“水母山”,出土了距今4500万年前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的脚踝骨化石,轰动了世界考古界。它向世界表明了人类的祖先在中国溧阳上黄,上黄镇因此名声大振。 名声大振的不仅有水母山,还有比它更小、更矮的小山,名唤“草鞋山”。草鞋山距水母山约3公里,它的海拔仅5米左右,占地面积仅千平方米,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古训。草鞋山在上世纪90年代盖起了一座名叫“玫瑰圣母堂”的教堂,教堂把整座草鞋山完整地占领在脚下,堪比圣伯多禄大教堂雄踞在梵蒂冈上。草鞋山与玫瑰圣母堂从此声名远播。 当地人从没有小瞧过草鞋山,他们甚至把它当成一座圣山来崇拜。因为此山与三国时刘备有一段渊源。话说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盗贼蜂起,群雄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河北涿县有一青年为汉室中山靖王之后,他姓刘名备,父亲早丧,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贫苦,便以贩履(麻鞋)织席为业,行走于大江南北,早年曾来过溧阳,当时上黄草鞋山一带为低洼之地,遍生芦草。秋冬时节,刘备来此割芦织席,劳作后无处休息,便在洼地旁的小山上仰卧。因脚上穿的麻鞋已有时日,睡觉时蹬腿把鞋绳蹭断。刘备醒来见状,不觉苦笑,不复拾起,扔下一句话,留它在此处吧。当地人后来听说刘备做了皇帝,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山唤为“草鞋山”,至于他在溧阳落脚的地方,便唤作“上沛”,以对应他在徐州时驻防的“下沛”。意为刘姓皇帝是在我们这里发迹的,是从这里走出去后,坐上黄帝的位置的,上黄这个地名就含有此意。 1958年,溧阳市将各地分散的渔民、割芦工800余人集中在草鞋山附近,成立了一个周山捕捞村。天主教传入中国有近400年历史,很多渔民信仰天主教,但这些渔民到草鞋山后,每周要过宗教生活,必须去宜兴教堂,感觉十分不便。 1991年,该村渔民杨传生、杨洪庆、周金洪三人发起筹资建造天主堂,此举得到了南京教区和常州天主堂神甫黄道生的支持,历时5年,共筹得资金17万元,常州天主堂又下拨资金35万元。堂址几经选择,最后确定选在草鞋山上。理由有三:一是刘备遗物处,可以沾些王者之气;二是草民建堂草鞋山,名符其实,相得益彰;三是盖在山顶上,不占耕地。1996年2月,草鞋山天主堂开工设计建造,常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吴亚圣聘请了建筑设计工程师兼监理,两人住在工地,和建筑工人同甘共苦,当年9月底即告竣工。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