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消失在历史记忆中的湟里古镇

时间:2015-12-01 13:17来源:未知 作者:李虎驼
湟里,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江南古镇。它东临滆湖、西眺长荡,启龙城南下之锁钥,扼阳羡北上之咽喉。溯太滆东望浙江,越溧阳南达安徽,乃常州西南门户。

   湟里,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江南古镇。它东临滆湖、西眺长荡,启龙城南下之锁钥,扼阳羡北上之咽喉。溯太滆东望浙江,越溧阳南达安徽。控苏、浙、皖三省通衢要冲,乃常州西南门户。

  据考:唐高祖李渊八叔,郑孝王李亮八世孙李琴轩,为避黄巢乱,弃官偕母隐居滆西遵教乡(今湟里)。母亡后守墓不出,湟里李氏根脉由此繁衍,迄今已延续1100多年。唐皇朝为旌表李琴轩敦孝,改遵孝乡为旌孝乡。宋熙宁元年,神宗招李琴轩后裔李以敬入朝为官,敬辞而不就。神宗嘉其节,建牌坊,名曰“前皇里”,意即前朝皇族故里。可能为避“皇”字之讳,在后来的宋、元史书中,都将“皇里”记为“湟里”。

  湟里地处水乡腹地,河网交叉。往来商贾,常泊船于杨柳桥,故湟里又名杨柳埠、埠头。

  湟里虽是一个乡村小镇,但人杰地灵、物阜民殷,素有小上海之誉。镇上不仅茶坊、酒肆、肉铺、鱼行一应俱全,就连糟坊、酱园、当铺、银楼也都颇具规模。镇上有两座戏院,逢年过节,两边戏院唱起对台戏,其繁华景象至今记忆犹深。寺庙林立是小镇的另一特色,在我的记忆中,镇上庙宇不下十处。镇中有西来庵;镇西有灵官庙、东岳庙、天地庙、蜡烛庙、菩提庵;镇东有雷祖殿、兴隆庵。特别是蜡烛庙,里面供奉着三尊土地菩萨。据说当年朱元璋因躲避陈友谅追兵,藏于庙内,从而逃过一劫。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没有忘记神灵的庇佑,特敕封三位土地爷为“三帝大明王”。“敕封三帝大明王”的匾,我小时候还见过,但不知是不是朱元璋的御笔。蜡烛庙的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吴赤乌年间的词山庙,至今的老人们,依然能津津乐道地讲述词山菩萨灵验的故事。

  现在湟里的范围,仍沿袭着历史的脉络,辖东安、村前。相传,东汉文学家蔡邕的衣冠冢,就葬在东安夏庄村。它们均处于滆湖边上,湖光水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他的轶闻佳话,至今依然热传。

  传说,一日东坡约好友佛印去滆湖游览,至一村庄,闻有读书之声,便循声而进。在一祠堂前,见许多蒙童在诵读古文,东坡不禁为这里的耕读之风赞叹,便信口说了“耘读”二字。因该村位于滆湖渎口,村民以讹传讹,便将“耘读”当成了“芸渎”。这个村便是今天的“芸渎村”。过了芸渎,天色已晚,东坡和佛印进村借宿。夕阳西下,苏东坡晚步村口,从此,“晚步”就成了这个村的村名。“晚”在当地方言中读“慢”,“慢步”不符合“文革”时期中国人“只争朝夕”的理念,所以,“文革”时这个村被改名为“迈步”。一字之改,却改掉了这个村的历史渊源。

  第二天,村民们对东坡说,离村不远有一座童兴禅院,院内有井一口,井水甘甜。东坡和佛印乘兴而往,来到禅院,掬起一瓢井水,不仅甘甜,还带有一股香味,便随手题了“香泉”二字,从此这个村便被里人呼之为“香泉”,村边有亭,后人称之为“香泉亭”。

  沧海桑田,一切都成了历史。如今的湟里,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了。2007年,湟里进入全国乡镇500强,2013年GDP已过百亿。入夜,镇上星级酒店觥筹交错,灯红酒绿。超市货柜前人头攒动,货架上琳琅满目。和城市相比,已没有什么两样。“金鼎集团”、“东方特钢”等民营企业即便在江苏,也排得上位。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小城镇正在崛起,但一座千年小镇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央视有一段广告词:“一个娱乐会馆毁掉一座百年古院;一个商业楼盘毁掉一座百年古庙;一个形象工程毁掉一座千年古城。这些不是发生在某一年,几乎是每一年。不是在个别地方,而是许多地方。每年,全国有上百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

  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市在2013年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8年规划》,湟里老街和湖塘老街、横山桥老街被列为保护对象。现在常州已经如愿以偿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湟里老街的历史风貌已经荡然无存。现在的蜡烛庙是易地重建的,原来的土地堂变成了大雄宝殿,当年朱元璋敕封过的三帝大明王菩萨,已被换成了如来佛。庙宇的规模倒是比原来宏大了,但蜡烛庙原有的历史文化却没有得到丝毫保留。

  文物古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是不能再生的资源。历史是城市的灵魂,失去灵魂的城市,再富丽堂皇,也只是钢筋水泥堆砌出来的没有内涵的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