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吕墅桥忆旧(下)

时间:2016-06-26 13:44来源:未知 作者:李寿生
吕墅桥河西的街道,要比河东热闹得多。药店、豆腐坊、肉铺、鱼行、饭店、邮政所、自行车行,琳琅满目。上世纪60年代末,又设立了医院,创办了初中。

      吕墅桥河西的街道,要比河东热闹得多。药店、豆腐坊、肉铺、鱼行、饭店、邮政所、自行车行,琳琅满目。上世纪60年代末,又设立了医院,创办了初中。怪不得从解放初期的吕墅乡政府到后来的镇政府,都设在河西。河西街市由南北两条街面组成。它的最南端有一家小小的邮政所,小镇四周的百姓跟外地的亲友联系,外地的游子给家乡的父母寄钱邮物,无不汇集于此。那年代,邮递员上门送一封信,递一件包裹,家人是喜出望外的。1964年我当兵到苏州,入伍五年,家里给我传书,我给家人写信,都要经过邮政所。邮政所有辆自行车,东奔西波,引人瞩目,因为它已是镇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文革中苏州两派武斗,邮政中断,我一个多月未能给家中发信,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三天两头去邮政所打探有无儿子来信,最后逼着大哥冒着两派武斗的枪火,来苏州北兵营探望。

      河西的商业网络,朱和尚的豆腐店开得很有名气。每天,将几十斤浸胖的黄豆用石磨磨成豆浆,接着用硕大的豆腐包过浆,将豆浆与豆渣分离。点上卤水,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脑,然后放入木框中的豆腐包压成老嫩不等的豆腐。如此这般,主人家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忙碌,一家人干得大汗淋漓,天朦朦亮,就将一框框豆腐百页出摊了。那时朱和尚手工做出的豆腐百页,无论怎么做菜,或咸菜笃豆腐,或河蚌炖豆腐,或大烧百页,或百页结红烧肉,都令人胃口大开,百吃不厌。剩余的豆渣,则是喂猪的好饲料。不像现在的豆腐,出浆率太高,豆渣所剩无几,吃到嘴里都有些发苦。

      吕墅桥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阳春三月的清明节了。清明,在其它地方是鬼节,在我的家乡则是最热闹的庙会。桥东桥西,大河两岸,方圆十里人家,无不以最高的规格来喜庆佳节。节前一个星期,家家户户就忙碌开了,或张网捕鱼,或杀鸡宰鹅,或上城购置南北干货,或四出邀约远方亲朋。旧时的庙会,时间大都安排在农忙之前,虽有它迷信的色彩,却也有它科学的成分。农忙到来之前,农户都要添置一些铁器之类农具,而庙会节场则给他们举办了最好的“联展”。赶赶节场,看看热闹,会会亲友,吃顿酒宴,乃农人一大乐事也。清明节那天,石桥也兴奋极了,如一条玉带,似一条彩虹,喜迎八方来宾。一捆捆扁担、竹柄、扫帚,一担担钉钯、锄头、镰刀,一挑挑糖果、糕饼、水果,一车车布匹、服装、鞋帽,在桥上鱼贯而过,川流不息。小摊一个接一个,人圈一处挨一处,从桥堍延伸至两条长街。整个集镇堪称是人的海洋、物的海洋、声的海洋。除各种货物的叫卖以外,那些套泥人的、打汽枪的、卖狗皮膏药的、唱小热昏的也杂陈其间。集场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丰年时节,河东与河西的空地上,还搭起戏台,洋剧团、草台班在此粉墨登场。赶集的人们吃完酒菜买完东西逛完集场就来此站着看戏,台上锣鼓喧天,台下观众如潮,喝彩声、嘻笑声、叫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此情此景,实在叫人终生难忘。

      吕墅乡的行政区域,几经变迁。解放初,河东与河西都属于吕墅乡政府管辖。1959年,常州扩展郊区,河东便划给了郊区新闸乡。而河西,仍属武进县吕墅乡。吕墅桥作为乡政府的所在地,从解放初一直维系到上世纪末。1999年并入薛家镇,2002年,薛家镇又脱离武进,成建制划入常州新北区。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常州郊区得到了市区许多优惠,同样是种田,郊区与县区有天壤之别。吕墅桥河东的新闸乡,一个工可得七八毛钱,好的生产队有一块多。而河西的武进县,许多生产队一个工只有二三毛钱,下放知青感叹一个工只能买一碗馄饨。于是河西的姑娘纷纷到河东找婆家,嫁到河东可以改变人生。而河东的小伙子则居高临下,大有骏马任骑、美女任选之势。

      德胜河几经疏竣,河面不断扩大,古镇的街道被拆得面目全非,两岸的民清建筑和周庄式的古色古香,荡然无存。河西的街道则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石桥也改成木桥,后又改成水泥桥。然而,姜越老越辣,酒越陈越香。旧时的吕墅桥,在我记忆的荧光屏上,将长久地闪亮着。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