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江南大儒钱名山,寄园授课育名士

时间:2017-02-12 16:17来源:未知 作者:贾帝 涌涛 李桦
菱溪寄园钱氏,是常州一户书香门第。世人眼中,有着“江南大儒”美称的钱名山,是一位宏图未展的癸卯进士,一位淡泊明志的前清旧臣,一位经纶满腹的教育大家。

     

寄园图 

 

      菱溪寄园钱氏,是常州一户书香门第。

      世人眼中,有着“江南大儒”美称的钱名山,是一位宏图未展的癸卯进士,一位淡泊明志的前清旧臣,一位经纶满腹的教育大家。

      在钱氏后人眼中,“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是他一生写照。乱世之中立足的他,一生风雨飘摇。

      A

      名山其人

      布衣布鞋,名士作风

      今年80岁的钱习之,是钱名山的孙女。她印象中的祖父,目光矍铄,束发道须。住在上海当时租界内的桃源新村时,习之一家与祖父楼上楼下,她和祖父在一起四年。

      少年名山是名狂士,19岁赴南京乡试之前,就敢家门口书“解元钱某寓”。29岁中进士,成为京官,官至刑部主事。面对强敌压境,民族危难的局面,名山是坚定的主战派,两次上书言事,未被录用,名山对清政府失望至极,1909年退隐回乡,设“寄园”授课,造就了一大批国学人才,门人中著名者有马万里、程沧波、谢玉岑、谢稚柳等,名山被尊为江南大儒。

      名山视钱财为身外物,寄园讲学,学生都是寄宿在钱家,有的穷学生只交得起几个铜板,名山转手交给妻子费墨仙,费墨仙是著名书法家费久大的女儿,费氏要料理学生们的吃穿用度,自己还有7个孩子,最小的才两岁,积劳成疾,四十多岁便油尽灯枯。

      抗战时,名山身在上海蜗居,卖字收入微薄,伪政府十分想笼络这位前清遗老,然而名山坚决不肯。一次,有朋友请钱名山参加饭局,却不告知饭局中都有哪些人出席。钱名山拒绝了,后来才知道是汪精卫过生日,想请钱名山,又知他一定拒绝,才出此下策。

      习之说,一次家中小辈陪名山在巷弄里散步,突然一个人走上来,塞钱给名山,名山拒绝了。后来,名山去世后,蒋介石又差人送钱来,家人依然没有收。

      B

      性格豪迈,医术精湛,晚年为生活所累

      小妹梦蛟

      名山与小妹梦蛟是亲兄妹,也是亲家,名山的三子叔平娶梦蛟的次女为妻。习之印象中,外婆梦蛟一直是个奇女子。

      梦蛟性格豪迈作风男派,年轻时是位诗人,在三寸金莲时代,迈着一双大脚嫁入了官宦家族汪家。由于梦蛟文采好、医术好,在夫家很受敬重。

      名山中举,别人来贺,梦蛟却写了一首诗,“一间茅屋傍三桅,雨打风吹土欲溃。蝼蚁不知今日事,成行还是上墙来。”名山恸哭:“你这是在骂我。”

      梦蛟的医术至今都让后人称奇,只靠望闻问切就能了解对方身体状况,并在上海法租界领了行医执照。

      梦蛟后来回到常州,碰到一位病入膏肓者,她的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她送到梦蛟家。“当时,那个病人脸色铁青,我以为她是五十多岁。”习之回忆。一个月后,治好出门,才知道原来是18岁的一个女孩。几个小辈争相看药方,再平常不过那几味药。

      梦蛟笑了,“用药,讲究一个悟字。”可惜的是,小辈们无人能继承她的悟性。

      晚年的梦蛟失去了少年时的英姿飒爽,女儿女婿过早离世,三个外孙全由她来照料,加上,丈夫汪公玉从上海铁路局退休后,工作单位以种种理由不发退休工资,全家生活极其拮据。

      C

      离奇身亡,真相在经年累月中湮没

      三子叔平

      名山三子钱叔平一生中有两位夫人。第一任夫人汪萱,是晚清翰林、书法大家汪洵的孙女,也是叔平的青梅竹马。第二位夫人吴砚芬,陪伴他度过最苦难的岁月。

      1937年,钱叔平在上海南洋中学做教师,该校当时是上海最好的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可以直升上海交大,叔平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候,就是在南洋中学教书的这段时光。他教书忙不过来,汪萱就代改作文。汪萱是才女,工书法,能篆书,善国画,喜做诗。当时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

      汪萱是独立女性,在生了三个孩子后,她觉得继续生子影响自己的事业,再次怀孕的汪萱不愿意继续生产。这种意愿,在当时的常州可谓惊世骇俗,可是一场失误,33岁的汪萱与世长辞。

      即便续弦之后,叔平仍然难忘汪萱,每晚睡觉前,必定轻抚汪萱相片,念几遍她的名字。吴砚芬心里虽苦闷,却未置一词。

      1960年,在溧阳教书的叔平溺毙,死因至今成谜。叔平三子钱及时回忆,父亲溺毙在一个浅水处,中午吃饭还剩下半碗青菜,预备晚上吃。钱及时猜测,父亲当过国民党参议员,也许是身份敏感,担心连累一家老小。

      然而无论如何,真相永远不会大白于天下了。

      D

      一生扶危济困,有乃祖之风

      孙女习之

      钱名山的孙女,今年80岁的钱习之,一辈子单身,从小跟在祖父身边,她一生都是普通老师,靠着一份薪水,延续着钱家“扶危济困”的家传。

      习之1958年到苏北工作,每个月寄十多元生活费给外婆,自己宁愿啃红薯,也要给学生买棉花,让他们带回家做新棉衣。回到常州,她在河海大学做教师,数十年,将募集到的衣物送给贫困学生,曾先后资助贫困学生3000多名,其中有200余名学生考上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她自己的家中,却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冰箱都是前两年才买的。

      亲戚都说,习之有乃祖之风。扶危济困是钱家家传,钱名山祖父钱钧,诰封朝议大夫。那时,钱家已有施粥传统,而自己全家晚饭也只吃萝卜干搭粥。

      名山一生赈灾,救助百姓不计其数。1931年,常州、金坛、溧阳各地遭灾,名山四处卖字募捐,捐款不论多少都送书法一幅,写到手上的皮都磨破。子女拿钱买米,立几口大锅施粥,粥发完了,买烧饼再发。溧阳、西夏墅等地至今仍有纪念他的庙宇。

      也因为感念钱名山的恩德,天宁街道解放村委焦家村丰氏三代人自发为钱家守坟,成为坟亲。逢秋末冬初,坟亲会送些田里时鲜蔬菜、大米来钱家,像亲戚一样走动。

      以另一种方式,将“寄园”延续下去

      E

      孙子钱冬冬

      今年67岁的钱冬冬,是叔平与吴砚芬的长子。对于祖上创办的“寄园”,他一直心向往之。冬冬1966年初中毕业后,下放到春江镇农村,1971年回城,在常州冶金机械厂工作,写得一手好字的他,曾在多所学校教毛笔字,退休后他干脆在家中教学,在他的指点下,学生获奖无数。

      “三姑一直独身,她晚年时我们常去看望,所以留了一些资料给我。”冬冬口中的三姑,是名山的三女钱逢吉,当年曾是一名文艺女青年。

      三姑留下的一本画册中,记录着钱逢吉、钱小山、钱仲易、钱叔平、钱悦诗等寄园学子的雪夜咏雪连句,配图则是谢伯子绘就。大家族青年男女的横溢才情、风发意气,翩然于字里画间,再联想到各人的命运,不免令人唏嘘感叹。

      寄园毁于战火中,冬冬只能从三姑和父亲口中,了解寄园风貌:钱家原先住在常州东门外的白家桥,寄园由名山父亲钱向杲(杲,音gǎo)所筑,三亩地,就在家旁的小花园内,沿着运河边,有帆樯来去。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