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从三进士止园夜集的一首明诗说起

时间:2019-02-09 10:38来源:未知 作者:郑燮贤
大约天启四年(1624)的早春,吴柔思邀请杨兆升和郑鄤到止园夜集赏梅。他们三人不仅是武进同乡,而且是天启二年的同年进士

     大约天启四年(1624)的早春,吴柔思邀请杨兆升和郑鄤到止园夜集赏梅。他们三人不仅是武进同乡,而且是天启二年的同年进士。查考《光绪武进阳湖县志》选举卷,这一年武进县考中进士的就只有他们三人。

    吴柔思,字德嘉,是吴亮的次子。杨兆升,字升芝。古人姓名有名、字、号的区别,只有长辈对后辈才能直呼其名,同辈之间平时以字或号相称。在文章中写到平辈或长辈,也必须写字号而不能写名,以示礼貌。所以郑鄤在诗题中写杨升芝和吴德嘉。我们今天的人,如要根据古人的字号找他的大名,有的时候确实需要花点功夫,还有搞错的可能。所以就有现代学者,编了一本工具书《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里面收录了明代的人士2万3千多人,这为查找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编写这书的功夫可想而知,而且是经过父子两代的努力才完成。

 

     一

     回归正题。郑鄤的这首诗见之于八卷本《峚阳草堂诗集》卷二。这个版本在明代崇祯年间刻印,存世的刻本已经十分稀有,浙江图书馆作为善本收藏。二十卷本的《峚阳草堂诗集》里是没有这首诗的。这首诗的诗名很长,有二十四个字,把集会的地点、人员、事项都交代清楚了。诗名和全诗内容如下:

     同杨升芝集吴德嘉止园,坐梨花云亭,灯下看早梅即事一首

     来青门下寻春逸,春事迟迟芳信①疾。飞鸟时啣洛甫②珠,寒云暗鼓湘灵③瑟。

     幽清亦自耐繁华,一夜灯毬④万树花。金谷⑤风流添步障⑥,玉箫声度拂香车⑦。

     觥筹乱点不知巡,人共冰壶⑧别有春。归去醉迷原上月,梨花云绕梦中身。

 

注:

①芳信: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②洛甫:洛水之滨。

③湘灵: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逝,自溺於湘江化為湘水之神。

④毬:古同球字。

⑤金谷:地名。晋代石崇在此建金谷园,常在园中宴请宾客。

⑥步障:古代显貴者出游時,在道旁设帐幕,避遮风尘或防人窥看。

⑦香车:装饰华美的车子,一般指妇女的乘车。

⑧冰壶:比喻月亮,也可比喻人的心地光明纯洁。

 

     从诗中可以读出几个信息。其一,郑鄤和杨兆升是应吴柔思书信邀请而到止园夜集的。其二,诗中用“万树花”来形容止园的梅花盛开的景色。其三,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金谷园来比喻止园的繁华。其四,宾主尽欢,喝酒喝到第几巡都不知道了。“人共冰壶”一语双关,既指一同在月光的映照下喝酒赏梅,也暗喻友人之间心地光明纯洁。最后两句郑鄤写自己回家以后的感觉,心里还迷恋着月光,梦中还想着止园的梨花云亭。

     这首诗既记述了三个同年进士的一次欢快聚会,也是当年止园繁华的一个写照。

     郑鄤这首诗不是近体诗,而是七言古诗,它的格律要求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全诗十二句进行了韵脚转换,前四句韵脚是入声【四质】,第5到第8句是下平【六麻】,最后四句是上平【十一真】。

 

     二

     其次要说的是古人夜间赏梅的习惯。

     我们现在都是白天到公园赏梅,为什么古人晚间赏梅呢?古人有私家园林,梅花就在家里,所以有条件夜间赏梅。再说,晚上邀请几个好友,一边喝酒一边赏梅,有时甚至诗歌唱和,这是文士的风雅之举,多么富有诗意。

    例如郑鄤,他另有几首在自己家里看梅的诗作,其中有一首写邀请张二无(张玮)等人赏梅。诗句为:“今日休辞醉,梅花作主人。轻风能澹荡,小雨更清新。夜色宜高烛,芳华惜早春。冰心玄对处,一点不沾尘。”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郑鄤和张二无等也是在夜里赏梅。而且那天还下着小雨。点上蜡烛照明是必须的,当然也是一边赏梅一边喝酒,他还劝客人“休辞醉”,就是要喝个痛快。

如果时间再上溯到唐朝,李商隐的诗《花下醉》,写的也是夜间喝酒赏花。全诗是:“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三

     最后要说的是看早梅的同年进士的事迹与命运。郑鄤就不说了,说说吴柔思和杨兆升。

     在《光绪武进阳湖县志》的卷二十一“人物·宦绩”里,在吴亮的传记后有吴柔思的事迹:

     柔思字德嘉,天启二年进士,知河南祥符县。时闯贼日炽,缮治城隍,运筹措饷,兵不哗而民不病。白莲邪教煽众横行,计歼巨魁二人,余众渐解。□追侵帑千余金,修筑堤堰,河患以弥。学宫圯,捐俸葺之。振恤饥民,全活甚众。以劳卒官,祀开封名宦。

     吴柔思虽然官职不大,只是一个知县,但是他应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面游刃有余,政绩卓著,鞠躬尽瘁死于任所,死后入祀开封名宦。

     杨兆升则目睹了明朝灭亡、山河破碎、清兵入侵的时代剧变,死在清兵的屠刀之下。由于他是被清兵所杀,所以清朝官方主修的县志不可能为他立传。后来卢宜写有管绍宁和杨兆升的合传,管杨两人是姻亲,甲申之变以后同在南明宏光朝为官,管绍宁为礼部侍郎,杨兆升为太仆少卿。乙酉(1645)五月弘光南奔时,二人归里。清兵南下攻进常州,六月二十九日捕管绍宁及二子,斩首于东门外季子庙前。同日半夜在寓所抓到杨兆升,带到演武场,兆升不屈而死。临死前说:“吾存此数茎白发,下见先皇帝于九原,有余荣矣。”

     天启二年壬戌科录取进士较多,共409人。其中不少人在官场有所作为,而在明亡后为国捐躯从容就义者不乏其人,有学者称之为“末世之真品望”。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