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仙龙山小学旧址

时间:2020-07-09 11:10来源:未知 作者:陶红亮
龙虎塘地区的仙龙山小学也不例外,由原费家祠堂改建。听父兄辈们说,他们在那里念书的时候,学校内还住着一个费氏族中的老人。

      中国的乡村教育,几千年来,都是以私塾为主。公学的兴办,当在清末民初。清光绪二十四年(1998年),清政府下诏,“废文武科举,办大小学堂”。民国建成以后,在孙中山的大力倡导推行下,各地公办学校才如雨后春笋般地普遍建立起来。而各地公学校舍的落实,则以原祠堂、庙宇的房屋为主要场所。龙虎塘地区的仙龙山小学也不例外,由原费家祠堂改建。听父兄辈们说,他们在那里念书的时候,学校内还住着一个费氏族中的老人。

      据武进县1985年编的教育志记载,1928年仙龙山小学就登记在案。当时仅一个学级,54名学生,2名教员,校长名杨豪。有8间校舍,这是学校的初创期。

      仙龙山小学是笔者的母校,从6~12周岁的6年间,是笔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当时小学内有二百多名学生,七八位老师。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那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在时隔五十年后的今天仍深深地记在心上。

      进仙龙山小学读书,是1955年。那时,小学校舍为南北对合的两排平房,东西用围墙相连,校门开在朝南的正中,东围墙也有一个小门供进出。学校除办公室,厨房和值班宿舍外,分成三个教室,每个教室坐两个年级,叫复式班。上课时,老师先给一个年级教上半堂课,然后布置作业,给学生做。再给另一个年级教课。校园内植满花草树木,中间用砖铺成通道路径。印象最深的是南边东头的一棵古柏和西头的一株樱桃,那高大的古柏给人种森严的感觉,而那婀娜多姿的樱桃却相反,一蓬弯曲的枝条像少女披散的头发,可爱多了。每到初夏,鲜红的樱桃便挂满枝头,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这时,老师便将它们小心地摘下来,拿到教室里,分给孩子们每人一颗,让大家尝鲜。

      1958年大跃进时代,学生数量多了,复式班坐不下了。得到上级同意,拆除后胡庄西村圆通庵,将材料运来增建校舍。那时,学生们每天上学都要带着扁担和绳索,下午放学后便由老师带队,投入搬运砖木的大军,大家扛的扛,挑的挑,很是闹忙。笔者也在这来回三四里的路上搬运劳动过很多次。

      20世纪90年代,村校开始撤并,仙龙山小学也撤并了,撤并后的校舍先后被作为敬老院和民办企业用房。

      作为学校,教化周围十几个自然村一代又一代人,输送文明,从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曾是飘向周围田野最温馨的乐章。文/陶红亮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