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家大院,入眼都是百年时光打磨出来的精致素雅。粉墙黛瓦、素竹雅亭,处处透着儒商气度,就连勾栏檐角和窗棂雕花都分外秀丽别致。 房屋手枪型的结构原本算不得是好房型,可主人巧妙地将第一进三间房设为临街布号,与内折的内院住所相连却不相扰,变劣势为优势。第二进为大厅“玉树堂”,西首有备弄用作挑运河水、柴米的通道。第三、四进均为二层绣楼,第五、六进为五开间的二层楼,曾是供奉先祖、供人诵经的佛堂。第六进的后侧建有两个花园,各有一座六角亭,叠砌着玲珑假山,种有香水月季、石榴、桂花等。花园南面和西面还有厨房二间、柴房六间。 宅子里每进都装有镶嵌着玻璃的六角形挂灯,每逢节庆,这些挂灯都要擦洗一新。据说,夏秉钧十分爱护这栋宅院,每晚睡前都要亲自提着小灯笼,从大门到后门巡视一遍,直到年逾古稀仍是如此。 宅子的一大看点是常以竹元素融入建筑,如原六角亭立柱等构件呈竹节状并刻有竹叶,房屋第一进门头细部也有竹节构件。特别值得驻足观赏的,还有几扇翠色琉璃老花窗,经历了时光的风雨依旧细腻透光,光晕里仿佛流淌着旧时的故事。周洁 文 夏晨希 摄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