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新北区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缅怀者。69岁的龙虎塘居民杨阿兴日前在这里再一次动情讲述:“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潘墅战斗而建。这里,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革命足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遵照这一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 潘墅战斗,是渡江战役中的一次激战。 潘墅是从长江口圩塘、利港等地进入常州的必经要道。4月22日凌晨1时左右,解放军23军67师201团与国民党军54军291师在潘墅遭遇,正式打响解放常州城的第一枪。率领201团三营首先进入潘墅遭遇战的是由营教导员瞿钦民(常州人)指挥的八连和机枪连。瞿钦民指挥部队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驻守在这里的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一举攻入敌师部,击毙敌师长廖定藩,将敌军的行动部署全盘打乱。天亮后,敌军见解放军兵力不多,组织力量拼命反扑。解放军指战员不畏强敌,顽强战斗,身负8处重伤的瞿钦民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这位从常州瞿秋白家族中走出来的英雄,为常州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战斗陷入困境时,解放军67师命令将已进入百丈徐墅地区的199团,配合201团再次向潘墅的国民党驻军发起围歼。我军最终击溃了国民党军。 4月23日凌晨2时,解放军华东警备第六旅十八团先头营在武进城工委的接应下,由副旅长朱传保、十八团政委丁力率领进入常州城,同坚持在城区活动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城北的文在门胜利会师。常州,宣告解放。 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警备第六旅全旅进入常州,并举行隆重的入城式。这天,龙城内外人山人海,鞭炮齐鸣,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向劳苦功高的解放军致敬”的口号声。警六旅进入常州后,成立常州军分区。部队分驻在常州、戚墅堰、武进及金坛、溧阳等地。常武地区全境解放,标志着中共地下党在这里坚持留守斗争的任务已胜利完成,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潘墅战斗中,瞿钦民、潘增祥、王太山、石太成等4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牺牲。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烈士的葬身之地建了一座纪念碑。如今的新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是2006年落成的,为潘墅战斗烈士纪念碑移建之碑。随着周边乡镇、街道的开发征地建设,其他一些革命烈士墓碑也被陆续迁移到此。 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原副部长江天舒,当年曾参与新北区革命烈士陵园修建。“对烈士陵园建设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规划,新建了廊架作为历史展陈,供参观学习。”江天舒说,2016年新北区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近年来已成为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北区廉政教育基地、新北区国防教育基地、新北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今年,新北区还将其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年的潘墅乡现在已变成了常州智能传感小镇。解放常州的第一枪,凭借的是解放军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智能传感小镇的成功创建,凭借的就是一代代龙虎塘人赓续这种精神。 在当年战士们战斗过的地方,今天,全球光伏产业领军者天合光能正在蓬勃发展。在今年省领导调研时,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天合光能牵头组织创新生态联盟,未来5年将着力推动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建设。 智能传感小镇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聚焦功能融合,构筑招才引智“新磁场”;聚焦形象提升,擦亮生态宜居“金名片”;聚焦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大舞台”。其中,龙虎塘依托森萨塔科技、三恒科技、常荣电器等传感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基础,从工业传感、汽车、专业应用三大领域切入,进一步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3年来成功招引瑞声科技光学镜头、大华智能门禁系统、常荣智造中心、森萨塔二期等项目。如今,小镇入驻各类企业1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7家。2020年完成产值143.5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0.57亿元。 未来,龙虎塘街道将瞄准打造产城融合样本发展方向,狠抓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带来的新发展机遇,通过优化空间组织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服务功能,为高附加值产业集聚、高端要素配置引进提供强力支撑,不断开创小镇建设发展新局面。 文/吴燕翎 蒋铮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