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四年后的1926年2月,中共横山桥支部成立。金坛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于1926年12月,溧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于1931年,所以中共横山桥支部也是现在常州市行政区域(即民国时的武进、金坛、溧阳三县)内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横山桥支部,是由上海大学学生包焕赓回乡组织建立的。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上海大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国共合作创办的高等学校,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先后主持校政和任教。这是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园地,反帝爱国运动的堡垒。常州武进籍的瞿秋白(学贯中西名教授,上海大学教务长,拒绝高薪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讲英语课精准流利,传播真理,妙语连珠,典当西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讲课有声有色,主编《中国青年》影响深远,道德楷模)、董亦湘(张闻天、陈云的入党介绍人,编著讲授社会科学讲义,中国最早一批参加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家)都是上海大学的教授,他们对在常武地区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共横山桥支部的创始人、支部书记包焕赓就是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读书的;武进较早建立的中共西夏墅支部也是恽代英在丹阳发展的党员夏霖等帮助成立的;最早的中共武进县委书记之一管文蔚也是受武进籍的共产党员恽代英、董亦湘、黄祥宾的启发参加革命的。可见上海大学的四位教授、先烈,在思想上、组织上对常武地区的建党(包括建立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建团、建立工会、农会等革命工作,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 横山桥镇,明末清初就是号称“烟火千家,商贾四集”的一方巨镇。在正街坐北朝南,有一家包合兴南货铺,虽非巨商,亦稍有资产。这家商人之子包焕赓,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25年春由恽逸群(1925年在上海参加国民党,1926年7月加入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武进县委书记,后成为著名新闻学家)介绍,毅然考进上海大学,受到革命思潮的熏陶及武进籍同乡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董亦湘等教授的影响,积极投入上海革命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 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曾经规定“凡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我党员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我党则为之建立”。包焕赓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于1925年寒假回到家乡,联络同学和青年朋友,宣传反帝反封建,取得共识以后建立组织。1926年2月,先成立国民党横山桥区分部,常务委员包焕赓,成员有朱瀛海(后改名为朱云峰)、朱蘅根,后来加入王玉如,辖政成、丰南(今戚墅堰、横山桥一带)二乡,共有58名党员(国民党员)。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横山桥支部,书记包焕赓,成员有朱云峰、朱蘅根、王玉如。对外活动则仍以国民党组织出面。1927年包焕赓被选为国民党武进县党部委员,中共横山桥支部书记由朱云峰接任,归中共常州独立支部书记徐水亭领导。1928年4月,中共横山桥支部改组,由朱蘅根担任书记。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时期,中共横山桥支部成为武、澄、锡交界地区的一面红旗。1927年3月,曾发动群众,迎接北伐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一师熊式辉部进驻,支部发动群众集会游行,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宣传反帝反封建;组织民工,运送武器弹药等前往江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横山桥支部虽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部分成员仍继续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阴红军活动作过掩护,也为抗日战争时期澄西游击斗争起到了播撒火种的作用。文/张尚金 图/思耘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