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孟河的古城内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古城叫玉带河,是在明朝年间明朝廷为防抗倭寇新筑孟河古城时,就新开拓了这条有着深渊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内河——玉带河。这条美丽的玉带河南北两头直通老孟河,从长江口流淌到老孟河的潮水,从古城翊京门(北门)护城向南流入内城的玉带河后,再向南流经过5座古桥,流向定常门(大南门)外的护城河内,由此流淌入老孟河后再慢慢地向南流入到京杭大运河的奔牛段中去…… 这孟河古城内河玉带河虽然不能与北京城中的玉带河比美,但她一泓清水沉积了2500多年孟河厚重历史文化的底蕴,还承载了流水似年的沧桑痕迹。这“美如璞玉”犹如一串美丽珍珠从古城中一穿而过,不但流淌着千年孟河历史文化和繁华商贸,还凝聚了几百年来,辉煌华夏的孟河四大名医派的智慧结晶与辉煌成就,博大精深的孟河医派文化在古城内玉带河两岸中诞生与崛起,又从这古城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这古城玉带河不仅把古城妆点得更美丽,而且这里世世代代演绎着世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精彩传说与生活的片段,古城玉带河流水好像在向人世间讲着动人与凄美的故事,这是情节各不相同与雅俗各异而已。如今,再来说起这已经“逝去的古城玉带河”,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五、六十年代的童年时代。 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小小孟河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可足以相见当时孟河医派昔曰日的辉煌景象,明清年间孟河医派中医药业的盛事之况。在我朦朦的记忆中还好像记得原来孟河古城内有一条穿城而过美丽的玉带河,她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不但起到古城内防汛排泄洪水的作用,还起到运送中草药与生活物资的重要作用,更承载着辉煌华夏400年历史的孟河医派文化。清代江南大名医、孟河医派的开创人物费伯雄故居就在古城玉带河东面“定常门”城墙旁边,还有城皇庙、静庵寺、古祠堂等一些建筑;玉带河西街道两旁不但有200多家商铺,还有御医马培之,以及地方巢渭芳与上海名医丁甘仁等3大名医故居,都居住在城内南北大街街西边的小南门(通讯门)与城西达润门以东牌坊的附近,与百年老店树德堂为代表的17家中草药店。 这条1000多米长的玉带河由南向北共建有“水龙桥”“德胜桥”“太平桥”“文武桥”“北水关桥”等5座古桥梁。并设有南、北两处水关,南水关称“玉盘关”、北水关名“金锁关”,水关设有关桥,关桥外面均有元木栅,为关桥水关进城过往船只“专用城门”,每天定时启闭迎送南北过往船只(进城商贸船只都要从这儿进关受检)与乘船到孟河四大名医家求医的病人。从老孟河北引来长江潮水通过玉带河北水关桥由北向南流经5座古桥后,沿着定常门外的护城河转湾向东又流入了老孟河,继续往南后流入了京杭大运河奔牛段…… 那时的玉带河虽然只有13-14米多宽,但是,它是当时南来北行的商船与来自全国各地来孟求医的病人,从水路乘船至长江口岸与大运河后,再沿老孟河进入城内的玉带河看病。所有看病的船只与装下货歇脚的船只,唯一的内城河与货物停靠码头,虽然,有时也有着一种满目苍旧凄凉的感觉。但是,来孟求医者大小各异,从老孟河进来的大小不一船只,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头,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当时所称“小小孟河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这是当时这种真实现象的一个真实写照,这真有一番别有水乡文化风味的感觉。我丈母娘家就住在得胜桥边上北面的第一户人家,所以,最使我难忘的莫过于一位老农一清早头顶草帽踏着晨曦雾露,手里牵着一条黑黝黝的水牛,沿着“得胜桥”上的马沙石桥板一路吆喝着水牛,向马放大沟与通江门(东门)走去。每天早上有上学的、买早点与买中饭菜的、药店上班的、去四大名医家看病等,都要从得胜桥上匆匆而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一天到夜来来往往,简直闹忙之极了。这玉带河完全有着江南水乡的写意与古城民间乡土风情小镇的浪漫、高雅与迷人的乡愁魅力文化。 那时,古城玉带河西岸家家枕河前店后居,河东面大部都是高地,沿岸柳树成荫柳条轻垂,这时候我仿佛看见了一群群小鱼结成伙伴,在清澈流动的玉带河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觅食呢?你瞧,它们多么快乐无比呀。鸭子成双成对在玉带河水中游动着准备司机捉小鱼小虾吃呢?看到古城玉带河西的孩子们正在河中嬉水玩耍,两岸小孩在对岸双方互扔土泥块,真干着仗一时难分胜负;一些大姑娘与农家主妇在码头上淘米洗菜与捣衣(那时农村还没有多少肥皂,更没有洗衣粉),南去北往船只划过一座又一座古桥,形成了古城与玉带河交相辉映的水乡独特人文风情。 在那美丽春天的季节,一大清早,已休养生息一夜的人们开始劳作了,这玉带河两岸可以听到青年妇女们清脆的洗衣棒具捣衣声,这棒具声好像唤醒了正在沉睡中的水鸭子,一只只嘎嘎地一边叫着一边游着在水中觅食。这时一群顽皮的小孩子,都欢快的奔到玉带河沿边上,用泥土块与石子扔向正在自由自在慢游的鸭子群,一些游在后面被击中的小鸭子,吓得扑通扑通地赶快扑腾着翅膀嘎嘎地叫着从水中逃走;只见水面上留下了一片片粼粼波光的水花,一时间泛起了一阵阵水波,留下了一条条长流流白白的水纹,好像是一个个穿着白裙正在水中翩翩起舞活泼可爱的少女…… 那时,每年夏天高温时玉带河也发生过缺氧情况,河中一些鱼虾就常常泛在水面上,大一些的孩子就会趁机用鱼叉、鱼网去河边上捉鱼捞虾。树枝上知了与小鸟也在欢乐的歌唱声着,它们好像在告诉我,这古城与玉带河就是它们美丽的家。成群的母鸡正在觅食时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小商小贩挑着货郎担沿岸的叫买声,2只黑白相间的小狗正在打架撕咬的吵闹声,小孩子互相追赶的嬉戏声,过往船只船家的摇撸声,妇女洗衣服时棒具的捣衣声,在河边的水草上跳来跳去的青蛙发出的鸣叫声,河中戏水鸭子的嘎嘎欢叫声,以及开启玉带河水关闸门后上潮时潺潺流淌的哗哗流水声,还有得胜桥右旁边码头上搬运工人,正在帮百年树德堂药店搬运草药,那搬运货物时搬运工人发出一阵阵非常有节奏感的吆喝声,这声那声声声地交叉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曲曲又一曲曲动听的小城交响乐。偶尔还看见几只燕子正在河水中洗理羽毛,有的贴着河面飞掠而过,有些不怕人的鸟儿,还大胆地飞到玉带河边的码头上在偷偷地觅食呢?这时流水好像也和唱着美丽的歌声,使过往行人听到那一阵阵悦耳动听的美妙声音,这不就是大自然中一幅美丽而生态的和谐图吗? 每到烈日当空的中午,那炎热的太阳把激情的阳光都洒向河面,偶而从空中吹来一阵又一阵的热风,水面即可出现了一阵阵粼粼微微的水波光。等到傍晚时分沿岸劳作了一天的人家吃过晚饭后,在玉带河的5座古桥上分别坐满了一些乘凉的老人、妇女与小孩,桥上面吹来一阵阵习习的凉风,那一丝丝微微的凉风好像拂去了人们脸上一天劳累的晶莹汗珠。东西过桥来往的路人行走时,总会看见一些老头儿坐在桥墩边上,对着孙辈们讲一些街坊邻居广泛流传的当年费马巢丁四大名医家,在上海滩与孟河古城救死扶伤行医看病时,发生的一些风流轶事。以及孟河古城长江口抗倭寇退敌英雄斗争的故事,有时还讲述那遥远的三国演义,谈古论今讲得津津乐道…… 我的孟河老家住在古城东通江门内马放大沟西边打谷场上的东面,与清代江南大名医费伯雄是一个村民小组,离得胜桥与费伯雄故居分别只有100多米远,只要2-3分钟时间就走到费伯雄故居与得胜桥上。小时候每年夏天在得胜桥上乘凉,曾非常好奇地听过费伯雄玄孙费守谦(也叫费益人与大哥,是费氏名医第六代传承人,小时候我生病时,家里母亲都是请费益人来家治病开中药方)讲他祖太爷费伯雄行医治病时实行救死扶伤的传奇故事,那时候我常常听他讲得津津乐道,我们小孩也非常好奇听着,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感觉。在我孩儿时代,母亲常常叫我走过得胜桥到南街上去买一些油、盐、酱醋、火油与火柴等生活用品,有时一天要走好几趟。现在想起细细算一下,从儿孩时代包括上学起到离开孟河古城老家至少在得胜桥上走过几万遍了。所以,得胜桥两旁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树,每户人家我基本都记得清清楚楚,即使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是记忆犹新。那时,因我丈母娘家就住在得胜桥旁,所以,我娶老婆结婚时的一些嫁妆,都是从玉带河西岸得胜桥上抬着回河东我家的。 夕阳西下,明月高挂,这时我好像独自一个人站在了得胜桥上的马沙石桥板上,低下头来看到了水中被月亮倒影照着的人影、树影,桥影与天上的蓝天白云影;我好像忽然在水中看到了倒映着天空上的夜鹰,这是多么好看与美丽的夜色美景啊,真是飘亮致极了。在那明朗美丽的月光下,这时,你与我在一起的对话时,你一定会看到我脸上正在绽放满脸美丽的微笑……夜深了,劳累一天的人们都已经都休息了。这时热闹了一天的古城与玉带河上一片寂静了,偶儿听到几只小狗的叫声。一轮明月好像被嵌在了天空中,倒映在玉带河中一动也不动,这时好像从岸上吹来了一阵阵风,使沿河两岸树叶微微作响。在月光的照射下,可以看见马沙石板的桥下有薄叠加而上的层层石片,作为桥桩支撑着桥上的马沙石板,那桥下细细的水流浸润而下,简约而不简单。在石板桥下的背阴面长满了一些青苔,它虽然没有垂柳婀娜的舞姿,没有桃花那么艳丽,可它好像与明月一起倒映在水中,正在向南来北往的行人诉说着玉带河上一座座悠久历史古桥的来历,以及这座小城古镇一些民间的美丽传说。向走在桥上的过往人们讲着一件件朴实而美丽的玉带河与孟河医派“郎中”们济世仁医一些风趣的轶事。 清晨,当太阳升起,万丈阳光照耀玉带河上时,面对两岸匆匆的人群,你会发现除了小鸟愉快的欢叫声,还有公鸡清晨的鸣啼声,看到几只蜻蜓与蝴蝶正贴在河面飞来飞去。这时你会感到这座古城好像还在沉睡之中,这里的人们还没有真正醒来,这清早玉带河四周瞬间好宁静啊,时间仿佛伴着玉带河的水只好悄悄地地流逝着。那时,如果你一早就来到玉带河边上,可以泡上一壶上等的绿茶,与几个相好的朋友坐在码头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着香气满杯的茶水,顺手拿根常州五香老萝卜干与大烧饼吃起来,就感到有一股别有风味的感觉。这时如果你感到有些饥饿的话,还可以请店家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百吃不腻的孟河鳝丝汤面与一碗碗大麦粥,让你吃个爽快,这太令人神往了。所有这些不都是生态美丽的玉带河风景吗!这才是真正的孟河古城小镇上一种自然生态而美丽的致景!这也是让城里那些人渴望的水乡景观。 如果这时健步的行人走累了,可以坐到玉带河的码头上小息一会儿,欣赏一下这美丽的玉带河清晨的美景。如果,你走的渴了,可以捧起玉带河中的水喝上几口解解渴,更可以让你踏上停在玉带河中飘荡的手摇篷船乘一会儿凉再继续赶路也不迟。 在清末年间,孟河三品御医马培之与地方乡绅巢寿海、孙瑞坤等人联手捐助银子与物资,多次组织疏浚玉带河和重新修缮河东的城隍庙。(传说孟河地方名医巢渭芳与上海名医丁甘仁也先后捐出许多钱物疏浚过玉带河﹚每逢立春与农历的九月半,一些地方官员和绅士们全副仪仗列队,抬着祭品,扛炮持鞭,敲锣打鼓,从街上走过太平桥,来到河东城隍庙里“祈求孟河古城风调雨顺”,一年到头太太平平。更有意思的是过去古城内大户人家操办婚事,迎亲队伍沿街放着鞭炮敲打着锣鼓,让新郎新娘坐轿穿过玉带河,走过“太平桥”(意味着这对新人一生一世将“太太平平”),到城隍庙里向城隍菩萨拜佛敬香热闹一番,以“成全”这对已经完婚的新婚夫妇婚姻美满,婆媳和睦,家庭幸福,一生能平平安安太平无事,早生“贵子”,长命百岁白头到老。 我希望以撰写一些美好文字的形式带给自己愉悦心情的同时,能让众乡亲在阅读时,寻找到自己过去快乐与美好童年时代的一点影子的回忆,以勾起大家共同乡愁的触动、感怀与共鸣,知道世上还有那么美好的童年回忆。使在今天的成人世界里,都永远带着我们童年与青少年时代,那样既活泼可爱又厚重历史文化的印记,使其自己的生活性格和思想都深远影响着后人。我虽然成家离开孟河家乡已多年,但不论家乡发生什么样的翻天覆地变化与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我对家乡的那一份深情情感的眷恋永远也不会变。我曾经以为上了年纪的人,再也找不到在家乡那份与那些少年时候美好的童年回忆,可能也会随着时光的流渐、消逝而去,或只能静静地永远尘封于某个乡愁文化的角落里了。此刻我突然回首顾望,那些留存心间与脑海里美好的童年活泼景象,以及家乡可爱的人物故事,正在被如丝般细细抽出时仍是保持着当日鲜活可爱的生命力。希望能和读者一起来共同穿越这美好历史的时光,走入曾经熟悉亲切的古城小镇孟河的印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伴随着我长长一声的叹息,使我从沉思回忆的情绪中慢慢地清醒过来,又回到了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我想逝去的已经逝去,都已无法挽回。人们也难以辨别,这种逝去是人类发展中,还是人类文明过程的进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失误吗? 江南古镇小城的风情总离不开水,即是现代高楼大厦也代替不了。现在江南许多古镇古街己消失殆尽流逝而去,孟河古城小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风光、风情的古老小镇,她现在只能为历史留下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和难得可贵的文化遗产与遐想了。但还算是很幸运,2014年这座孟河古城小镇已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了,这将给承载2500多年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孟河古镇,起到一个点缀映衬和古朴典雅印证的作用。而这小镇古城内古老与美丽的玉带河,孕育了孟河四大名医派无数智慧与流淌不息的河水和世世代代受到人们尊敬的医德风尚,即使我身在他乡也会依稀而记得清楚,每当我想起这条美丽玉带河的过去,我的美好童真将得到很好地回忆与保存。那些错落有致的小桥、流水、以及粉墙黛瓦四大名医的故居与孟河城内的巢氏望族大户人家,以及那清澈涓涓流动的河水与微微细细的阵阵波浪,就像我们昔日的美梦一样时现时没,现在只能在我脑海里得到一些美好的回忆罢了,这种诗情画意美丽玉带河的情结乡愁与人文情感使我久久不能挥之而去…… 我想写孟河古城小镇的故事与传说虽然还有很多,这条孕育了孟河医派人文家国情怀与情感的玉带河已经永远流逝而去,但这辉煌华夏的孟河医派文化却在今天新时代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现在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要好好地珍惜新时代美好的时光与目前的小康生活。更要好好地珍惜与传承和弘扬孟河医派文化,发扬以医报国的正能量精神。现在我即使发出雄狮般的呼唤声,也只能让已逝去古老而美丽玉带河风情、风貌、风韵以及民间风土人情,永远留在孟河人的记忆之中了! 但现在我们决不能让另外一条充满着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原汁原味孟河明清北门565米长古街,再这样无可奈何地、无声无息地埋默在人间流渐而去了?不能、决不能,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呐喊,来为共同抢救与修缮这条古老而美丽北门明清历史文化古街而努力吧?好让这条有着深渊历史文化底蕴与厚重优秀乡土文化和充满着民间风土人情乡愁的情结,能永远留在新时代人们的眼中,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去高声呐喊与努力奋斗吧!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