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古城,是古代吴地常州一座有名的古城,西与丹阳为邻。在南宋初年,传说为防金兵逆江而上,抗金名将韩世忠,带领当时军民在孟河修筑了这座坚固的城池,以抗击南犯的金兵。到了明朝嘉靖3三十五年(1556)一股从日本而来的倭寇,沿长江逆流而上入孟河后,一把火烧毁了孟河古城与栖凤山为邻的严庄七峰山房。 吴地七峰山房,也叫孙氏园林。它坐落在孟河栖凤山西面,嘉山南边,七峰山的北麓,原属孟河今丹阳丹北镇的严庄处。又名孙园,是因此园由明朝孙(氏)统所建。七峰山西距丹阳县城45里,东与孟河栖凤山相联接,距孟河古城也只有3里。此山地峰峦叠起,峰不高而挺拔,峦不大而清秀。因有弘治、万历、大山(又名马鞋山)、磨盘(又名长山)、西山、陈家、朝东等7座山峰。严庄孙氏两代3人以非凡的人格魅力,为官的清正,横溢的才华,尤其是他们在严庄营建了一座七峰山房园林,建有上百座楼台亭阁,轩斋堂坊,散落隐现在七峰山间,简直美如海上蓬瀛,西天瑶池。从而,引来了天下许多文人墨客、名人雅士,名公巨卿,连多位当时的国相首辅,都频频而至严庄,使这座乡野山村的园林,一时名扬四海!故明朝有江南吴地一名山庄园林之说。所以,在古代吴地七峰山房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园林,江南四大才子,经常去吟诗作画,唐白虎有七峰山房诗词墨迹留在苏州博物馆,祝枝山有狂草,沈周画有七峰山房消夏图,文征明有小楷游记。 我从邻县的丹阳志上了解到,丹阳的吴地孙氏族人,基本上全是三国东吴孙权的后裔。三国归晋后,孙氏的子孙们大都聚居于祖地曲阿(丹阳)司徒白鹤山。至宋初,有一支从司徒迁到长江边的包港。到元代后期,包港又有一支迁到了今七峰山的严庄。传到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严庄孙氏家大业大,富甲吴中。其中孙统,是位处士,他的长子孙方官为御史,次子孙育为中书。孙统在七峰山中建造了许多楼台亭阁。以后他的儿子,兄弟俩在父亲的基础上增建了更多的斋榭轩馆、亭台楼阁,使整座七峰山园林庄美轮美奂。当时的众多大公巨卿,名人雅士们都会在不同的时节,来到严庄的孙园。唐寅的诗是《石壁题名》:“七峰山上多石壁,虎踞龙蹲兼卧立。有时斜叠波涛文,藓固苔封半干湿。主人乘兴恣登临,不速长携三五客。台阁山林半相襟,一时热浪皆文墨。梯高蹑险不肯辞,淋漓每洒加扛笔。深镌浅刻动锥凿,从此长年费功力。我也从旁记姓名,太岁庚辰年正德。虽然汗漫一时事,百年转眼成旧迹。试听夜深风雨中,应有鬼神惊且泣!”这首由唐寅亲笔创作、镌刻在七峰山石壁上的诗篇,成了江南吴地的一处名胜古迹。唐寅一首并未公开的古诗:“漏寂长门九十春,月溶芳苑万枝银。园东蛱蝶迷游子,墙里秋千笑丽人。钻火绿榆寒食近,插天青旆酒家新。酷怜浅红巫山面,梦里襄王恐未真。”梦里襄王就是画中的那个贵人,蛱蝶、梨花、丽人也尽在画中体现。不久,唐寅在孙氏园林的“抱瓮园”内参加多人的饮宴时,又即兴饮酒赋诗《宴孙氏抱瓮园见梨花大开立成一律》,也就是后来画中的意境。至于唐伯虎在石壁峰上画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尽管该画在岩壁上长留了近500年,但《丹阳县志》和其他一些有关史料上都未作任何记载。因为石壁峰连同壁上的古代诗画,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开山采石中,已经全被炸毁了。可惜的是,现在到吴地丹阳七峰山下,在那里已经什么也看不到了。 在北宋初年,吴地孙衍(955—1033),字彦渊,号源源。宋光禄寺丞。属内纪宗支世系第五世孙谏(省二)之次子。按世系排列,孙衍是严庄始祖孙谏之三子,他弃官归隐,定居在包港(今吴地九曲河与长江夹江交汇口),成为吴地丹阳包港孙姓始祖。后来,孙衍之十世孙毅(良三)由吴地包港迁居栖凤山西面严庄,建宅于七峰山下,所以在北宋时,这里是吴地江南大姓严氏丹阳居住地。故当时在民间有“先有严庄(孙园)后有河庄(孟河古城)”之传说”(因无史料记载,所以,也无从考证了)。宋代中叶,孙氏由吴地丹徒丁岗徙迁于此。子孙颇盛,人才辈出,古有“山南十八村,山北遍地孙”之说。传称吴地子孙分春、夏、秋、冬4支,其中春、夏2支分别居地为丹阳访仙桥、大庄、集翔、虞河、管庄以及河南(九曲河)孙家和河北孙家,传说,也有少部份孙衍公子孙迁至孟河古城内居住。 在明弘治年间,吴中之地的严庄“富甲吴中”,建园林于七峰山弘治湾,营七峰山房于湾内,占地数百亩。在群山怀抱之中,建有堂、楼、馆、斋、轩、亭、台、室、园与山房近百余处(座),可见是规模宏大,蔚为壮观。而周围山峰重叠,茂密的林木,真可谓“吴中之地”名园胜迹。在这些园林所建堂有偕老、晚逸、恩荣、垂裕、惠吉、乐志、重善、荣寿、贞白、金桂、敬义、崇德、具庆、延庆、槐荫、玉兰共16座堂。所建楼有拱辰、摘星、印月、望云、凌霄、丽南、逸想、燕喜、宁远、宾峰、阅山、元览、临春、万花、万竹共15座楼。所建馆有青露、抚景、集虚、清修、藻丝、绝尘、清芬、蕴玉共8座馆。所建阁有西爽、漱石、江震、自怡、寄傲共5座阁。所建斋有容膝、潜豹、行素、履素、真率、味茶、自白、占闲、剩间、逸思、适雪舫、我贵共12座斋。所建轩有自宾、梅月、绿筠、澄怀、万玉、一榴、碧梧共7座轩。所建亭有枕流、碧云、浴鹭、洗耳、渡杯、醉仙、濯缨、水月共8座亭。所建台有熙春、玉露、步月、环翠共4座台。所建室有披云、藏春、日新、齐眉共4室。所建园有聚秀园、长春园、抱瓮园、多景园共4处园。山旁所建之门曰瓜哇世裔,曰簪缨世家。其山房就有七峰山房、白云山房、来秀山房、叠翠山房、壶天小隐、林壑幽居、白云庵、水云舫、鹤窝、独得处、思补等十一处等山房诸胜。园内花木飘香,竹木丛茂,陈设精雅。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到此胜游者,一直联络不绝。明何景明寄题吴地栖风山《丹阳七峰山房》诗云:“闻尔山房盛,青天秀七峰;芙蓉叠日月,云雾袅青松;阶倚岩峦积,窗通洞壑重;丹霞互明灭,瑶草自春冬;静得沈冥趣,幽探仙圣踪;源潭暗雷雨,白昼有蟠龙。” 七峰山房建成后,由于当时的长江濒临七峰山房,山、水、园林与周围的山林浑为一体,成为江南一带少有的名园胜迹,吴地精典名园林。这些工艺结构考究,建筑排序合理,造型优雅别致,每一处景点均有一个优雅的名称,每一处景观均构思精巧,陈设精雅。园内花木飘香,竹木繁茂,宛如吴地人间仙境。如“槐荫堂、摘星楼、蕴玉馆、味茶斋、碧梧轩、醉仙亭、熙春台、披云室、聚秀园、水云舫、白云庵”等等。还将一座峭壁石峰装饰打造成为规模宏大,风姿绰约,景观壮美的名胜古迹。可惜的是,至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犯孟河古城,大肆烧杀抢掠,在烧毁了孟河古城的同时,同时,一把火也把吴中之地的唐朝一代名园彻底烧毁了,使这一江南吴地名胜园景毁于一旦。明代“前七子”之一、著名学者何景明《寄题丹阳孙氏七峰山房》诗云:“自前明遭倭奴之变,七峰之诗画,严山之篇什尽归乌有”……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