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千年古镇——焦溪”考(3)

时间:2012-03-06 14:3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冯顺政
第三个例证是明代万历(1573)年间顾世登与其侄顾伯平共辑的《毗陵高山志》中记述焦溪名为焦垫,夹舜河是氏居焉,货物辐辏,固高山南隅一都市也。

  第三个例证是明代万历(1573)年间顾世登与其侄顾伯平共辑的《毗陵高山志》中记述焦溪名为焦垫,“夹舜河是氏居焉,货物辐辏,固高山南隅一都市也。”此时的焦溪已明确记述是一“都市”,其热闹和集镇规模已可想而知了。

 

三、焦丙对焦溪古镇的历史贡献

 

  说起焦丙,焦溪人民人人皆知,但有不少人误以为焦溪建镇是以焦丙为始,故以“焦”为名,这是历史的误会,更是历史的巧合。

焦丙是元末明初人,《毗陵高山志》记焦丙传:“名丙,江阴虞门人,隐居焦垫。高皇帝之故人也,帝既定天下,遂下绍有司征求之,先生恐为有司累,间行至京,操鸡酒、驰甬道而入与帝班坐欢饮,加征时,帝赐以金、玉、角三带,先生受角,乃除千户,居无何,挂带而去,莫知所之,君子以此汉严子陵云。”

  志书上这段记载说明二个问题:一是焦丙不愿受官场拘束,弃官离去隐居焦垫舜河边,设塾教书,是因为当时焦垫已形成“都市”,而不是因焦丙来设塾而成“都市”。二是以“焦”为名不是以焦丙为始,当时已称焦垫。

研究焦溪地名的演变,唐代因焦龟山先生隐居焦溪,在东下塘始建“朝阳庵”而故称“焦村”。一次,焦先生在朝阳庵宴请鸟窠禅师等诸友鸿儒,烧了鸟巢禅师爱吃的鲜螺,用酒糟垫底烧了红烧扣肉和自制米酒招待,众人齐声称好。因扣肉用酒糟垫底,鸟窠禅师说:“叫焦垫得了。”从此,名噪百年的“焦垫”地名便这样出炉了。直至明朝焦丙来焦垫设塾,有人称为“焦塾”,直至清朝,人们 “垫”“塾”难分,焦镇又店铺林立,“垫”“店”又是同音,干脆称“焦店”。至民国三年(1913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北洋军阀以抓赌为名,行抢劫之实,第一次烧毁古镇明清老房子80多间,遭劫的商店、居民100多家。民国三十年(1941年)农历正月初九、驻扎在江阴、青阳等地的日本鬼子以抓江南抗日义勇军为名,全镇戒严,火烧焦溪,这场大火,烧掉明清建筑600多间,1400余人无家可归,从此地方人士重开龙溪河,地名以水克焦,更名焦溪,直至现在。一千多年来,从“焦村”、“焦垫”、“焦塾”、“焦店”、“焦溪”的地名演变中,深深烙上了焦溪的文化积淀和所遭受的民族创伤

  焦丙在焦垫设塾施教,开创了焦溪地区重视教育的先河和崇尚好学之风,《毗陵高山志》记载焦溪地区历史上自古以来共走进士11名,但明朝以后走出李兆洛①状元一人,走出吴润、吴訚、李琨、吴椿、奚寅、承越六名进士,记载了翟永龄、顾汤卿、吴镛等上百名好学有造诣的名人、达士,首辑《毗陵高山志》的作者顾世登、顾伯平就出自明朝,《毗陵高山志》记载收录了57名明朝诗人91首诗载入史册,在这些人中,没有记述哪些人出自焦丙门下,可以肯定地说,焦丙为焦溪为开创重教好学之风是有很大功劳的,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朝一代教育家是镜和承越在焦溪成立“菊花诗社”,直至影响到现代创刊《舜溪风采》和郑陆镇成为武进区命名的文化品牌“诗词之乡”,对焦溪古镇的文化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千百年来,焦溪虽五易其名,但“焦”字却一直未更,焦溪人民就是要永远记住开启文明、授传知识的焦龟山先生和焦丙先生。

  综上所述,焦溪古镇从唐代810年起算起,至今至少已有120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个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文/冯顺政)

注:①李兆洛,嘉庆十年(1805)中进士,殿试时,十本进呈点榜,李兆洛位列第一,众人皆言状元非其莫属,因李兆洛幼时患天花脸麻,嘉庆金殿传胪时,名次“竟易置第五”(二甲第二名)但故乡人民仍言其为状元。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