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书评《名城常州》

时间:2012-09-13 10:1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张军
在常州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际,由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撰的《名城常州》等书籍出版了。

      在常州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际,由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撰的《名城常州》等书籍出版了。在第一时间我看到了这套书,连夜捧读,我感觉,这是一本文字详实可靠、照片不可多得、装帧精致大气的好书。

      历史文化名城,顾名思义,要有历史,要有文化,要有名气,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的常州,三者都不缺,所以会称为“名城常州”。在我的眼里,名城的概念有多种,如经济名城、政治名城、军事名城,但最为人熟知也最为人自豪的,是自己的家乡为历史文化名城。既然称为名城,那就需要历史与文化,历史需要积淀,文化需要传承,两者缺一不可。所谓积淀与传承,就是古代留下来的一些载体,包括建筑等人工形成的非自然遗存、史书典籍、口头文化等,它们都需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予以建设性的传承。

      载体也需要丰富与完善,《名城常州》就是当代常州人热爱常州、赞美常州、传承常州的重要载体。在书里,我们能见到熟悉的常州名街名胜、古镇古村、故居故迹,还能见到常州及其辖市(区)各级文保单位的名录共310处,往事越千年,虽然很多历史都已被湮没,但我们常州还能保存下如此多的文物保护单位,这让很多常州人为之自豪,加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们常州还有一大批尚未定级,但也反映常州历史文化的古迹文物,它们是今后各级文保单位的备选,我为常州有众多的历史遗存而感到骄傲。

      《名城常州》在手,便可神游常州。翻阅几本书,感觉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一边惊叹古人的智慧,一边感慨历史的沧桑,历来为文化名所的常州,还有很多我没有去游览、瞻仰、考察、研究的古迹,值得我寻寻觅觅。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不止有常州名人故居的介绍,更载明名人的主要事迹,使人们既能了解故居史迹,更能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愫。正如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是在回顾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做了多少影响时代的事情,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过多么重大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一个城市的故居与故迹,无论用什么方法来保护,都是极有意义的大事。”

      真正使一座城市成为名城的,我想,还是名人的因素,从当年的延陵邑到如今的常州市,常州这块热土历来是郡、州、府、路的所在地,统领八县,是江南文化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汉唐以来,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一直在全国位居前列,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所以有“常州星象聚文昌”、“群星阴聚于常州”的说法,还有“毗陵诗国”的美誉,有“常州文派”、“阳湖词派”、“孟河医派”等全国有名的文化群体,正是这一代代的名人,在世界所有名人组成的星空里闪闪发光,他们是常州的光荣,是常州人的光荣,我们能做的,是把常州这座名城的名城文化、名人文化好好地研究,以更好地为常州的城市发展服务。

      在挖掘、保护、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常州市政协已经做了很多,在我的印象里,无论是八十年代开始编辑出版的《常州文史资料》等回忆性资料集成,还是近年的《运河常州》、《地名常州》等专题类书,都是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为保存乡邦文献,留住记忆所作的努力,而今,《名城常州》等书籍延续了前辈们的梦想,唱响了常州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高潮,在此祝愿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今后能出更多、更好的,展现常州地方文化的好书,为热爱常州的人,留下更多的文字财富。(文/张军)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