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生命精神与笔墨意韵

时间:2012-10-29 10:46来源:未知 作者:马鸿增
26日,范石甫先生从艺60周年学术活动在金坛博物馆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为其撰写评论文章,以下有所删节。

     

 

       26日,范石甫先生从艺60周年学术活动在金坛博物馆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为其撰写评论文章,以下有所删节。

  范石甫是一位诗、书、画、印四者兼长且具个性风采的花鸟画家,在20世纪“反传统”之风盛行的年代,金坛能够出现这么一位近于传统文人画品格的人物,实在难得。

  二十年前,我曾为范石甫写过评论,就其“艺耕堂”而展开,重点评述“老辣的笔墨和活泼的生机”。这些年我们交往不太多,直到最近才得以系统地观赏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果,不禁刮目相看。这位出于吴昌硕一脉的画家,多年来在广收博取、精思勤学的道路上努力登攀,深入传统堂奥,发挥性情本色,年已七旬仍孜孜以求,艺术创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师传统当取法乎上。石甫10岁学画,14岁便入大家之门,从南艺丁吉甫习篆刻,次年从省画院顾伯逵习花鸟。19岁后,相继得到潘天寿、诸乐三、陆维钊、王个簃等大家亲授。傅抱石曾点评他的刻印“平正可喜,路子正”;潘天寿批语“用功多写,有希望”。此后,他先后得到刘海粟、李可染、林散之、朱屺瞻、谢稚柳、唐云、程十发、钱松喦、亚明、宋文治、赵朴初、启功、孙其峰、唐兰、许麟庐、蔡若虹、王琦、沈鹏、吴青霞等前辈的指点与鼓励。

  范石甫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充沛丰富的生命精神,精炼生动的笔墨语言,交融互补的诗书画印结构。

  花鸟画在古代又称为“写生”,“写生”就是“写生命”。好的花鸟画,既要写出自然界花鸟的生命,更要写出画家自我的生命。石甫的作品正是这两种生命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充沛着生命精神,也因此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最能代表范石甫个性风采的莫过于雏鸡系列画作。在几十年的悉心观察、体悟与艺术磨砺中,石甫能以寥寥数笔,通过微妙的墨色变化,挥写出雏鸡之种种形态神气,其柔质娇魂、鲜活生机,如童稚之天趣横生。足见画家心中永葆童真之情,老而愈笃。二十多年前,朱屺瞻、唐云就喜而誉之为“江南鸡范”。许多前辈画家都愿与石甫合作,以其雏鸡为主景,或配以花竹,或配以蔬果,皆相映成趣。以画鸡名世者,前有陈大羽,后有范石甫。大羽专长大公鸡,突显其刚美;石甫专长雏鸡,突显其柔美。俱为生命精神之展露。

  除雏鸡外,石甫也擅作松鹤、芭蕉、荷塘、新竹、蔬果等,意趣盎然,沉静雅逸。蔬果常见新意,如2000年所作《忆插队农村旧事》别出心裁,绘写熟青豆一盘,酒碗三只。未尽之意补以画面长题,乃是画家对当年艰难生活的一段回忆,其中有句:“煮青豆以助兴兮,酌苦酒以解愁。忧长夜之难眠兮,倾肺腑却无声。”读诗品画,情真味浓,更增袅袅余音。

  石甫画作耐看,归功于笔墨语言之精炼与生动。吴昌硕将篆隶书法和金石篆刻的功力融入大写意绘画,创出雄放古拙的风格,并以凝重的笔意挥写浓烈的色彩,与水墨相互生发,别开生面,影响巨大。石甫作为缶庐派传人,自然深谙此道。但他在扬己之性情时,更加注重发挥充实中见空灵、雄放中见清秀的审美特质。章法上趋简约,笔法上趋灵动,墨法上趋清润。李可染、亚明都认为石甫作画是“以智慧取胜”,宋文治则说他“小灵性中见大手笔”。总体看来,石甫作品中的笔墨韵致动静相成,而以动态美为主势,因而不乏气韵生动之感。

  石甫早在12岁时便开始摹刻汉印,后来又得到丁吉甫、诸乐三的教诲,印艺益进。其书法对传统各体均有攻研,融而化之。取金文之雄深、圆浑,籀隶之厚朴、苍茫,行书、草书之连绵、流动与放逸,形成了“常在篆隶行草之间”的书风,既深沉大度,又率意灵动。林散之曾评之为“放而有胆,变而有理”;启功也称许他“路子正,功力深,见个性”。此种书风引入画面,恰与其画风相契合。石甫的诗文修养,是我前所未知者。近读其诸多诗文,方知其不仅能写古体诗词,也能写理趣兼备、文笔优美的散文。石甫绘画作品之所以内蕴诗情,文质彬彬,当与此大有关系。至于那些直接题写于画面的诗文,更发挥着深化画面意境和完善画面章法布局的作用。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