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常州地方戏剧文化的重要收获

时间:2014-02-23 10:10来源:未知 作者:刘俊鸿
常州滑稽戏历史悠久,拥有历史最长的滑稽戏演出团体——天宝剧团(即现在的常州市滑稽剧团)。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滑稽戏老树开新花,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作为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门类,滑稽戏是一朵江南奇葩,它成于民间,长于风尘,具有深厚的市民文化基础。常州滑稽戏历史悠久,拥有历史最长的滑稽戏演出团体——天宝剧团(即现在的常州市滑稽剧团)。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滑稽戏老树开新花,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常州滑稽戏的辉煌历史和艺术经验尚未有系统完整的总结和概括,张丽芬的《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一书是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

  滑稽戏,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由独脚戏、趣剧(一种正戏前或正戏后加演的逗趣的段子)等发展起来的一个年轻的剧种。

  滑稽戏流行于我国江、浙、沪一带。江苏境内的滑稽戏主要植根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滑稽戏形成、发展的历史中,常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天宝剧团”建国前后在常州生存、发展的轨迹,对研究滑稽戏发展史就十分具有典型意义。在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江苏地域特色的“苏式滑稽”中,常州也以自己曾有的辉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张丽芬做研究滑稽戏的课题,从解剖自己熟悉的常州典型入手,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我也十分赞赏张丽芬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执着追求。

  为透彻了解常州滑稽戏的来龙去脉,张丽芬在调查研究上下足了功夫。几年来,她查阅了上海、常州、苏州等地的戏剧史料和多种关于滑稽戏的专著;先后走访数十位从事和研究滑稽戏的人士;参阅中外相关文献、书籍、论文有上百种之多。在积累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张丽芬条分缕析,分六章三十二节论述常州滑稽戏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份全面、深入、条理分明的研究成果。她坚持结论产生于调查的结尾。在充分陈述丰富详实材料的基础上,作者阐明的观点、见解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十分具有说服力。要特别提到的是,在许多地方,结论并不是作者自己做出的,而是采用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当事人在彼时彼地发表的精妙言论。这种“归纳式”的研究方法,不仅适合本书的实际,也充分显示了一位研究人员难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走这样的研究道路,要有尊重客观实际的勇气,也要具有调查研究扎实的基本功。我认为在当前的学术界,需要特别倡导这样的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必定是对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十分有价值的专著。

  对常州滑稽戏而言,这本书是可以兼作史、志、论来读、来用的。作为史,这本书详实论述了常州滑稽戏的前世今生,盛衰荣枯;也探寻了常州滑稽戏发展与毗邻的苏州、上海地区的密切联系。作为志,这本书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常州滑稽戏的剧团、剧目、有代表性的滑稽戏编、导、演艺术家一一作了评述、介绍。特别是对当代常州有代表性的滑稽戏艺术家与作品的评介,补了这之前相关戏剧志书因体例所限不能收录的缺。作为论,这本书从文化学、戏剧戏曲学、民俗学等多重角度,对滑稽戏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进行了探究,对滑稽戏的艺术风格和戏曲美学特征进行了论证。作者还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滑稽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可以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肯定会受到滑稽戏艺术研究人员和滑稽戏艺术工作者以及喜爱和关心滑稽戏的广大读者的欢迎。

  祝愿张丽芬在艺术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收获成功!

  (作者为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