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2日,在南京江苏现代美术馆,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天堂烙血图》,是高2米长70米的史诗式中国画组图长卷,以全记实手法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占领苏州前后的血腥暴行。作者为1935年生于苏州的耄耋老人、画家莫静坡。观此长卷,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出心灵的震颤与觉醒。 这是一个抗战亲历者苦难的诉说。 1937年,日本侵略军打进苏州时,莫静坡才3岁。那天母亲抱着他到附近的慧灵女中门诊所看病。老远就看到许多穿黄衣服的人举着刀枪追赶女学生,女学生拼命地奔逃。母亲吓坏了,赶紧把他捂在怀里回家,从此开始了逃难的岁月。《天堂烙血图》画的是画家自己孩提时代所亲历的故事,从“鬼子进城”到“天堂大逃亡”,从“血染天堂”到“天堂变地狱”,画家以一个亲历者和艺术家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段悲惨的史实,用画笔再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历经苦难的诉说。它告诉人们,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岂止一个南京大屠杀,在苏州,在其它被其占领的土地上,他们同样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这是郁结了几十年的热血的喷发。 作者在长卷题记中写道:童年总是美好的。可是我这一代的童年尽是恐怖和痛苦??日本鬼子的罪恶(在我心头)永远无法消除,目睹身受,点点滴滴都是血。数十年间,有时想吼,有时想写,想透口气却又总想淡化痛苦,强制自己不去追忆,有时甚至用繁忙的工作掩盖心灵深处的痛苦。然而,痛苦的记忆终究是深埋不住的。有一次,看到杂志上刊登一幅日本画《原爆图》,便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他要把心中压抑了半个世纪的痛苦释放出来。他要让不明真相的人、更要让日本民众知道发生在中国大地的这段历史。 他开始了构思。 为了创作,寝食难安。痛苦的记忆只有用他那支顽强的画笔和超人的意志方能完成。在一次熟睡中,梦里再现当年画面,他一骨碌爬起来,趁记忆还在,迅速开灯,拿起笔就画。有时为了还原一段历史的真实,多次往返苏州核实考证第一手资料。他用郁结了一辈子的情感和积累了半生的笔墨功夫,潜心八年,方才完稿。画家选用了强烈的红、黑、白三色为基调,以此来表现惨烈、血腥、死亡与抗争。热血的喷发,令观者无不心灵颤动,产生强烈的共鸣,齐声谴责日本侵略者的累累暴行。 这是一次以无数生命为代价的正义的呐喊。 《天堂烙血图》,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国人把苏州建成天堂,东洋人把天堂变成地狱”。这位年届八旬的老画家对我们说,如果日本不来侵略,我们这一代孩子应该活得很开心。然而残酷的历史让我们和长辈一起出生入死吃苦受难,承担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责任。它使我们快速成长并挑起了担子。我画此图,并不想重复苦难,更无意继续仇恨,但清醒的人们都应当正视历史,分清楚什么是正义与邪恶。只有牢记历史才能直面现实,只有面对现实,扶正祛邪,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谨以此图祭奠当年在苏罹难的英烈和父老乡亲,并直告世人共祈世界之和平! 画家莫静坡秉性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是一位血性男儿。他自幼随母初涉绘画,后考入正则艺专,毕业后复随吕凤子先生修中国画,创作以动物见长,尤精鹰、马,旁涉人物山水花卉,笔力健劲,构思奇崛,又擅以人格化手法抒情写意,独树一帜。此次《天堂烙血图》的问世,对画家而言无疑是一件里程碑式巨制。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品先后在北京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巡回展出,以它独特的艺术形象,延续着苦难的诉说、热血的喷发和正义的呐喊,唤起着人们心灵的震撼与觉醒。(海上黎子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