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阅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已经断裂。文言文,在现代的阅读语境中,已经是天书。除非天生异数,一般学子谈到文言文,其痛恨程度,在日本鬼子之上。 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皇皇两千五百年文字记载,没有子孙继承,将是一堆废纸。然堆积如山的古代典籍,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之际,有几人愿意埋首黄卷、独擎青灯,披阅十载,以求流布呢?如果说,国家层面的典籍研究,尚有专门机构、专项资金、专业人员来维持,或者深化的话,具体到一个城市,此项事业——强调一下,不是工作,是事业——确实放不上城市决策者的主要议事日程。 这种在青灯黄卷中搜罗扒剔的工作,没有对所在城市的一捧赤子之心、一腔热爱之血,是无法完成的。然而,常州是幸运的。这座俊采星驰、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一直有一群捧赤子之真心、洒热爱之心血的人,擎青灯、披黄卷,为这座城市树碑立传。 《毗陵琐闻》,就是这群人的代表、地方文史学者薛焕炳先生为常州文化树碑立传的努力。此书的出版,为常州地方文史的研究与传播,又作了一个表率。 常州,用唐朝大诗人、常州刺史独孤及的话来说:“江东之州,常州为大”、用乾隆的诗来说:“舟车汇百越,襟带控三吴”,历来为南北咽喉、三吴重镇。春秋立郡,凡两千五百余年,名人志士、要事逸闻、神话传说、妖狐野禅,虽不说汗牛充栋,也可谓盈几积案。但是,如此珍贵的历史记载,如薛焕炳先生所言:“辛亥革命后的100余年中,许多珍贵史料与动人故事却像珍宝一样深埋在土中,少有人问津。”“事实上,民国以前常州所属的一府八县,包括今天的无锡、宜兴、江阴、靖江等地”,这些珍贵史料,可“追溯到六朝至隋唐,旧郡涉及的范围更广,人事更多,而且这些地区在国史、方志中多冠以晋陵、毗陵和常州之名,如延陵曲阿、毗陵暨阳、晋陵无锡、常州宜兴等。” 在文言文阅读实际已经断裂、现实生活中不再使用文言文传播表达的情况下,常州的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其承担者,已如负重之牛、涉漠之驼,辛苦异常。这种辛苦,非亲身参与者,不识其难。据我所知,最近几年,焕炳先生在苦读与深究春秋以来涉及古代常州的国史野史、地方志书、家谱牒牍时,结合幼时祖辈之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加上已过花甲之年之自身积累,萌发了撰写《毗陵琐闻》的想法。 经过反复考虑,《毗陵琐闻》一书分为三册,第一分册为历史故事编。该编基本以正史所载之内容编写,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第二分册为民间传说编。此编虽然是民间传说,但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原型,具一定之可信度。第三分册为坊间聊斋编。是编主要是常州地区神话传说与鬼怪神迹。三册合一,以扬善抑恶、扶正压邪为宗旨,意在拓宽人们的历史文化视野,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宗旨既定,焕炳先生这几年,酷暑挥汗、严冬呵冻,虽琐屑而不厌其烦,历艰难而甘之如饴。从东晋干宝《搜神记》到明代冯梦龙《情史》,从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到清代袁枚《子不语》,从明代吴亮《毗陵人品录》到清代赵翼《陔余丛稿》,兼及徐昆《遁斋偶笔》、刘毓奇《灵征录》、汤用中《翼駉稗编》等正史野获中,钩沉出230余篇与常州文史传说有关的珍贵史料,以文言文为依据,白话文为形式,结集成书,飨于读者。 品读之余,深感此书结集之不易。其价值大致有三: 一、此集中有相当故事,原为社会广泛传播,妇孺皆知,甚至已经申报非遗保护,成为国之瑰宝。但少有人知此事此景,乃为我常郡之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葬父》《唐伯虎点秋香》《十五贯》《田螺姑娘》等。此次史料搜集,固定了原创地点。 二、此集中有相当故事,一直鲜为人知。如旧时江南好淫祀,五通神之圣堂散布田野。清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汤斌任江苏巡抚时,下令毁江南五通神的圣堂。百姓不能理解,心中不服,于是,常州城中就开始流传“五通神使稳婆”的神话,以示反对。诸如此类,集中尚有《义鼠》《淳化阁帖得失记》《杜康暨阳酿酒》等。 三、此集中有相当故事,常州地方文史研究中,尚未得到重视与整理、使用。换言之,本次薛焕炳先生稽古钩沉,为常州地方文史资料库,增加了财富。如“关羽再世、陈朝第一猛将萧摩诃”“顾恺之舍宅为庙”“鉴真大和尚自常州东渡日本”“常州四大美女萧皇后、陈圆圆、陆小曼、周璇”等。 一本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地方文史的结晶的书籍,其价值不是金钱能衡量,但我还是愿意用“价值千金”一词来形容。因为,韶华易逝,书海无涯,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点燃青灯、披阅黄卷者,乃此世间千金不易之人,其心,亦是千金不易之心,其成果,当是价值千金。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