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政治家、理论家,在他36年光辉生涯中,留下近300万字的遗著。他以极高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过程中作出独特贡献。 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重要传播者 恽代英同志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他短暂的一生,经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个阶段,致力于探索革命真理,追求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很快出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其间,恽代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了不少工作。1920年秋,他受《新青年》杂志社委托翻译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同年10月,他翻译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一部分,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他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在《少年中国》《中国青年》《新建设》等多种刊物上发表几十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由他发起的进步组织、团体及创办的进步刊物杂志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尤其是1920年初创办的利群书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在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以后,恽代英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撰写大量文章和通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22年发表的《为少年中国学会同人进一解》,文章号召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用革命暴力的方法来改造社会、实现社会主义。 在大革命时期,恽代英更加关注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用马克思主义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革命士兵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撰写文章对各种诽谤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言论展开猛烈批判,揭露批判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新老右派主要是戴季陶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学说的诽谤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早期积极探索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是关于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动力、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和前途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恽代英对这些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先后发表《中国经济状况与国民党政纲》(1924年3月)、《湖北黄陂农民生活》(1924年3月)、《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1924年4月)等著名论文。他明确指出,中国首先应该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内打倒压迫人民的军阀,对外打倒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 在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方面,恽代英反对所谓“中国不宜工业化”的观点,坚决主张“以工立国”。他坚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的,一是“国家拨款辅助农人,小工人,都市贫民,组织消费合作社”;二是“取消租界,否认不平等的条约,没收国内的外国工厂银行,归为国有”,“国际贸易由国家独占”;三是允许私营经济存在,“但我们必须将租税加重到资产阶级身上,他们的事业,亦必须受国家的管理与干涉,有时甚至于为国民的利益,须酌量没收一部分财产”。 恽代英拥护和坚持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23年6月,他在《中国社会革命及我们目前的任务——致存统》中明确指出:“吾人取加入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政策殊有意义”,“须完全注意于为无产阶级势力树根基”,并在实践中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发展。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推动者 恽代英同志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精髓要义有了深刻认知,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恽代英提出研究国情的重要性。1923年6月,他在给当时团中央负责人的信中就指出:“不顾全国经济状况大不相同的情形,于是每有要求是实际无法遵守的。”他告诫广大青年和革命群众要“彻底了解近代社会的实际情形,然后使你们彻底了解革命的主义与政策的真正意义”。他非常注重对中国国情的研究,他的《中国贫乏的真原因》《革命政府与关税问题》《中国经济状况》等论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正是扎实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中国国情,使他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上,对中国革命进行多方面思考和探索。 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极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理论经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武器。恽代英同志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践行者。 恽代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依靠广大青年和群众的参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他组织倡导下,武汉的互助社、健学会、诚社等进步团体的先进青年联合起来,创建利群书社,创办利群织布厂、浚新小学。他还利用学校课堂直接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川南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大学等学校工作期间,不仅经常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组织学生演讲团走出学校,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范围,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农群众中的传播。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