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贴近历史真实的重识—《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16-08-28 10:37来源:未知 作者:张平生
常州盛宣怀,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和干将。由于其总理轮船招商、矿物、电报、铁路、银行等实业,创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创造了中国近代工商业文化史上11项“第一”之奇

 

      常州龙溪盛宣怀,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和干将。由于其总理轮船招商、矿物、电报、铁路、银行等实业,创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创造了中国近代工商业文化史上11项“第一”之奇迹,也因此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被称为“晚清官商第一人”。然受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对盛宣怀的研究,长期被学界和社会忽视,国内学者因称其为“官僚买办”而多持否定态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资料的整理与开放利用,以及学界研究氛围的逐渐平和,对重新审视和研究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有了很大转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陈吉龙先生主编的《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堪称是一部贴近历史真实、重识盛宣怀的学术论著。

      盛宣怀一生奉“实事求是”为圭臬,虽然其身后长期未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学界对盛氏之研究,呈现出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以及客观、深入的特点,《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可视为又一标志。

      该书集辑了五位学者的学术论文。读毕,余有以下体会:

      一是论文分别以盛宣怀在清末创办或总理轮船招商局、电报、铁路、新式学堂,以及商约谈判等专题为研究契入点,将盛宣怀置于云诡波谲的大背景大事件大冲突中摹形刻画,以史家手眼钩沉实录,抽丝剥茧,沿波讨源,巧手慧心剪裁组织,各尽其材为我所用,于人物评述中别嫌疑,于叙事中富褒贬,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援史明志,为还原历史之真实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二是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详实的盛氏档案和相关的史料文献,梳理并剖析盛宣怀在创办洋务实业和新式教育中,以自己的智勇周旋于朝廷权贵和西方列强之间,其中的艰辛与成功、崇高与卑微、拼搏与无奈、荣耀与悲剧、思想的开放性与历史的局限性交织于盛氏一身,真实地还原盛氏独特而复杂人格的多面性,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盛宣怀。如书中通过评述以往不被外界所详知的盛氏之经历,让我们看到盛氏为了办好洋务,如何机智地在官场上处理李鸿章、张之洞、王文韶、刘坤一、袁世凯等重臣的微妙关系;又如何以大胆的冒险精神和缜密的工作作风创办洋务实业;又如何在维护自身利权与列强的谈判中所显示出来的民族性。个中之艰难命运和复杂而独特的心灵轨迹显而易见。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节点上的一些表现,往往非常复杂,它必然与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其性格和个人当时的微观处境紧密相连,盛宣怀也不例外。

      三是客观平允地评述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文化品格,能帮助有志了解历史真相的人答疑解惑。受以往传统评说影响,一般认为盛宣怀在办洋务中是“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之人。读《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可“涤尽烟云见真面”,帮助我们改变旧有的概念,并带来深刻启示。窃以为,盛氏在中国近代化中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科举制尚未废除之时,别开生面地创办了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新式学堂,这不仅为近代中国培养科技与师范人才,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用当下“创新”这一热门词汇来说,所谓讲“创新”,就是观念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受常州学风影响,在其办学理念中,莫不闪现着“经世致用”的光辉,并将其座右铭“实事求是”定为北洋大学堂校训,延续至今,始终未改。

      李世民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公正客观评述史事史人,是史学界的应有之义与学问之道,而本书作者和编者做到了,很值得一读,有可敬的文史价值。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