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大力推广“常锡文戏”这张地方文化名片

时间:2017-04-08 14:21来源:未知 作者:丁杰
锡剧,原名“常锡文戏”,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流行于该省南部和上海市。但是由于解放后,剧种被简称“锡剧”,“常锡文戏”这个概念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提起锡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无锡的地方剧种,甚至在锡剧的发源地常州也是如此。尽管《现代汉语词典》上权威而清楚地解释:锡剧,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常锡文戏”,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流行于该省南部和上海市。但是由于解放后,剧种被简称“锡剧”,“常锡文戏”这个概念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常州文化艺术研究所近来出版了传记《太湖冰梅——杨企雯传》,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采访、发掘各种珍贵材料,探寻了常锡文戏的历史发展踪迹。常州是锡剧的发源地,在锡剧的各个发展阶段,常州的贡献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都在渐渐被淡忘。

      常锡文戏源于常州滩簧

      锡剧的前身是“滩簧”,至今,很多常州人仍把它称为“滩簧”。常州发现的关于滩簧的最早的记载,就是清代乾隆年间常州籍学者洪亮吉的《云溪竞渡词》:“传来新调唱摊黄,分半吴姬束急装。八角鼓完三弄笛,十番弦索一齐忙。”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端午节在常州前后北岸听滩簧的事。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常州滩簧在常州农村的发展已经极为繁盛。常州先后在武进三河口、新桥、新安、东安、焦溪发现五块石碑,都是道光三十年所立,内容都是永禁滩簧。

      常锡文戏形成发展于上海

      从滩簧阶段到常锡文戏阶段,剧种日趋成熟,这个过程是在上海完成的。民国时,许多常州人和无锡人去上海做工人,有了观众基础,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同时进入了上海演出。由于常州和无锡两地邻近(当时无锡县属常州府管辖),两地滩簧也大同小异。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各自在本地演出时,语言多用本地的方言土语。进入上海演出后,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站稳脚跟,向京剧等其他剧种学习,进行了种种改革,使得剧种中常州、无锡方言的味道淡化了,念白也靠近中州音。这就为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的合班演出创造了条件。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在上海合流后,名称统一定为“常锡文戏”,并在1939年成立了常锡文戏研究会。为什么把“常”放在前面?不仅因为常州是府,无锡是县。两地滩簧进入上海后,常州帮的影响就一直是胜过无锡帮的,这一点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朱恒夫在《滩簧考论》中也有提及。常州滩簧一代宗师王嘉大曾在上海办起了第一座专演常州滩簧(也是常锡文戏)的剧院,使得许多无锡帮的演员慕名来投奔,常锡文戏在上海盛极一时。

      常锡剧简称为锡剧的缺憾

      解放后,地方剧种都被定名。如绍兴文戏定名为“越剧”。常锡文戏就定名为“常锡剧”。常锡剧与越剧、黄梅戏并称华东三大剧种,影响也扩大到江浙沪地区。后来“常锡剧”被简称“锡剧”,去掉了常州,常州对于这个剧种不可或缺的地位就渐渐被忽视。常州市锡剧团的创始人之一——锡剧大师吴雅童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一度把剧团的名称改为“常州市常锡剧团”。吴雅童是无锡人,拜常州人王嘉大为师,学唱常锡文戏。上世纪90年代,老先生在无锡的一场锡剧演出结束后,上台幽默地先后用无锡、常州两种方言说“锡剧是我俚无锡的,也是我家常州的”,一时传为佳话。

      一位锡剧表演艺术家直言,当年常锡文戏在上海最辉煌的时候,上海人都称这个剧种为“常锡戏”、“常州戏”(当年《申报》上的一些新闻可以印证这句话),后来剧种的名称去掉了常州,听上去似乎成了无锡一地的剧种,显得小气了。而当初的“绍兴戏”被定名为“越剧”,就显得很大气。这番话值得深思和反省,锡剧这个名称并不能完整反映常锡文戏的内涵和发展历史。

     从锡剧的起源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常州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剧种的名称被改了多年,已成定论。但常州应该重视“常锡文戏”这个概念。常锡文戏是常州土生土长的艺术,是许多常州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常州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应该把“常锡文戏”作为常州的一张地方文化名片,大力宣传推广。这对于振兴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脉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