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菩萨皇帝的异化

时间:2017-08-08 10:31来源:未知 作者:冯士彦
郭重威先生退休后,殚精竭虑,创作四百余万言,积十余部著作,《梁武帝萧衍》是他创作的一部30万字历史小说。主人公萧衍,是南北朝时南梁开国皇帝,执政48年,享年86岁,

      郭重威先生退休后,殚精竭虑,创作四百余万言,积十余部著作,多次获常州市“五个—”工程奖,不愧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劳动模范!

    《梁武帝萧衍》是他创作的一部30万字历史小说。主人公萧衍,是南北朝时南梁开国皇帝,执政48年,享年86岁,立志北伐统一中国,提倡儒、释、道三教圆融,人称菩萨皇帝。他一生奋斗、探索,在神秘主义乌云密布的世界,能容忍无神论者范缜及其名著《神灭论》的公开存在,足见他思想解放、不以言治罪,是何等的开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代表了南梁文化建设的卓越成就。但菩萨皇帝,最终异化、失败。小说让读者信服:封建王朝走向腐败、没落和灭亡,乃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无可逃避的规律。

    历史小说,贵在真实。真实性,是这部小说的第一要素。主要人物有45个,重大事件,都考之有据。

    有神的皇帝萧衍,与无神的臣子范缜,辩论神之有无,容许范缜及其《神灭论》存在,不以言加罪范缜,把范缜短暂贬放岭南,不是因为他主张“神灭论”,而是因为他为别人抱不平。范缜继续广泛宣传神灭论,收集各地佞佛误国的资料,被召入京,再开辩论会。范缜这次反映的情况,“就不是浪费财物的问题,而是寺院纲纪松弛,僧人贪赃枉法的问题”,萧衍“无言以对”。大臣郭祖深奏章指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建议萧衍下诏,令40岁以下僧尼,统统“还俗附安”。

    这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一幕,为列朝列代所无之奇迹。萧衍的雅量、雅言,宽厚、宽容,君臣平等辩论,不以“异端”镇压对方,非常了不起。

    对照史书,一个真实的范缜,所憾还写得不够细致,线条太粗了一些。

    思辨性,是这部小说的突出要素。萧衍享誉“菩萨皇帝”尊号,是因为他仁政爱民,由笃行儒、道而舍身侍佛,最终提倡“三教同源”,实行“三教圆融”,幻想万民信仰“因果报应”,人人向善,皇帝可以下岗休闲,众生得以普渡。

    可是,偏偏善有恶报,事与愿违,国事、家事,无事不发生异化。政通人和的新生帝国,不到半个世纪,就急速衰败灭亡。这演变过程的描叙、刻画,处处充满理性思辨。救苦救难,救不胜救,最终无不归于幻灭。围绕人性的善恶,错综的利益矛盾,字里行间,渗透文学的讽喻、史学的投影、哲学的启迪,引导读者展开鲜明的科学思辨。如从萧衍的棋童、贴身侍卫陈庆之的眼里,看到“明主”的巨变(心理阴暗了,脾气暴躁了,个性孤僻了,作风专横了,脊背佝偻了,走路蹒跚了,威武不再了,决策犹豫了,明主老了,走下坡路了,爱憎不分明了,内政已无良臣,驱敌已无勇将,重用庸人甚至小人了……)从皇基大业、家庭亲情、佛事情状,诸多磕磕绊绊,看到了“明主”精神状态崩溃的趋势。具体的细心观察、体悟,启开有效的正确思辨,认识不断深化,逐步透视灵魂。

    再如萧衍以佛治国,代替以儒治国,反思发现,自己崇佛目的不纯,企图借佛收揽人心,巩固皇权和统治,不禁大吃一惊!怪不得“佛陀赐给我的都是这些丑事、恶事、伤心事呢!”萧衍承认自己“崇佛的心不纯”,未能心怀天下庶民,却自以为功德无量,“真可耻”!

    站在历史高度,作者评曰:“萧衍终于还是没有读懂真正的佛理,……这个菩萨皇帝一辈子都没有想通的,也是这个身为帝王的佛教徒一生的悲剧。”思辨的层次,螺旋上升,达到科学的高度。萧衍接近人生终点的反思,坚决否定自己,路越走越窄,“已走到尽头了”。达到了思辨的高峰。

    情节提炼和描写的生动性,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魅力要素。萧衍舍身同泰寺,脱掉龙袍,换上袈裟,做和尚了。群臣募捐一亿万钱为皇帝赎身,五万余人会迎皇帝还宫。如此者四次,赎身钱募集四亿万之巨,一本正经,演出空前绝后的滑稽戏。

    最后,台城保卫战,更是亦庄亦谐,悲剧演出了喜剧味。东魏跛脚狼侯景降梁,萧衍稀里糊涂,拒谏纳降。侯景偷袭成功,攻破皇都,围困禁宫台城,“东郭先生”萧衍已成瓮中之鳖,让权于太子萧纲,指挥御敌。为了证明自己未死,萧衍登上危城“亮相”:他穿上龙袍,戴上冠冕,三个大臣簇拥着,走出皇宫,登上城头,向百姓和军人亮相。他面貌慈祥,向欢呼的人群招手,军民涕泪交加。他的心似乎复活了,恢复帝王特有的尊严和神圣,显露出安祥和善良,更有深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下城后,他说:“臣民还需要我呢!”他笑了,笑得很坦荡。从容淡定,恍有神助,天真得没有丝毫绝望阴影。

    以实有军力论,萧衍的军队,数十倍于侯景,萧衍“只要动一个小指头”,就叫叛军“死无葬身之地”。但百万大军,都由他儿孙掌控守边,远水近火,兵多却无救。萧衍最后被侯景饿死了。故事情节的讽刺性和描绘的生动性,使读者信服,历史存在着不可抗拒的规律性,说是宿命,也无妨。

    达摩祖师说:“弟子众多,但把佛教异化了。”达摩又说,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本质上是对佛教的修正,是佛教的一种异化”。菩萨皇帝萧衍,绝不荒淫暴虐,他的成败得失,无非是“异化”的过程。这部历史小说,是其精彩的“异化”史。

    毛泽东同志引罗隐《筹笔驿》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机到来,天地同心合力帮助你,好运失去,英雄从此不自由),感慨萧衍的命运,并加批注:“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这是精湛的点评,温婉的痛惜,于理解此历史小说,亦颇具启发、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