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万里长城”世界著名,殊不知对于中国来说,“京杭大运河”更加伟大! 实际上中国人民开挖大运河,相关于中华民族的“国计民生”乃至生存发展,其意义远远高于仅在“冷兵器时代”起点作用的“万里长城”! 世界第一运河的常州段,是大运河的“起始初创阶段”、“历代漕运繁忙阶段”和“运河文化今天再研究和再利用阶段”这“三大阶段”中具有非凡价值的真实可见的的重要历史遗存。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包括珠江、黑龙江在内的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都是由西到东奔流不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只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她连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嘉陵江五大水系,分段流向依照五大水系供水的流量变化分别表现出向南和向北的不同,为了使航运贯通,在流向变化的节点,建造《船闸》,造就了整个大运河的特有《船闸景像》。这是京杭大运河区别于其他自然形成的河流所特有的状况,可谓世界罕见。(台儿庄成为“天下第一庄”就与此相关,我曾撰文对此做过研究)。另外大运河在几千中还有整体航向的巨大变化:早期中国国都在中原偏西,封建王朝的皇粮大部分依靠富庶的南方形成南方臣民提供,因此漕运线路曾经一度“北上西折”向开封、西安等京城方向行驶。后来由于朝代的变更政治中心移至北方,随着京城定都北京(燕京),由于相同的原因,大运河总的流向”改变了“北上西折”,最终形成今日状态,从杭州到北京的《京杭大运河》最终成型! 由此可知,大运河从《春秋吴国》起始,初为吴王夫差为了“运兵北上中原争霸”为主因的初期开凿,到历代王朝运送“南方粮财”的《漕运》需要,以及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华文明史》的《运河文化瑰宝》。中国历史书写了《运河文化》,研究“运河文化”必须首先知道她的内涵极其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历史渊源!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常州人民,具有非常有利的资源,应当集中更多的力量研究好“运河文化”,迄今为止所作出的成绩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更多的常州人民为此作出努力! 江苏省对《运河文化》研究极为重视,前不久召开的“省党代会和省人代会”都作出了专门的决议,还设立了《专业研讨办》费高云副省长同志(原我市市委书记)为主任。我在《常州日报》载文中看到:钟楼区是常州运河段的研究核心地段之一,我是这一地段的居民,是几家民间社团的研究地方文化的学者之一,曾对我曾亲眼见过的《石龙咀》做过一些研究,今天再次呼吁: “运河文化研究”请别忘记“石龙嘴”! 常州运河中的“石龙嘴”是大运河文化里的“重要故事”,当年竖立在石龙咀北端的那块《江湖汇秀 》石碑实物现存当年拆除《石龙嘴》石碑并设法将他运上河岸的九十多岁尚还健在胥老先生的院子里! 本篇短文我不再重复我对“石龙咀”的相关研究成果(可查阅我已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据说规划部门也在有些“动作”。希望本文能够引起重视,必要时我再会议上详述意见吧! 我不希望我对《大观楼碑刻》建议提出三年后才有人找我商量的故事重演!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