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透过青果巷再看青果巷——我与青果巷的情缘

时间:2019-06-03 14:30来源:未知 作者:屠康桥
近年来,我有幸拜读了包立本、邵志强、陈伟堂、季全保、邵玉健、余忠良等专业人士写的众多文章和书籍,还机缘巧合地加入了文保志愿者联盟

     少年时记忆中的青果巷,和东西下塘、打索巷、西庙沟、大中小马元巷连在一起,成片灰暗的老房子,路口虽然立着“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牌子,在当年眼里一如常州城里众多平常的巷子,远不如南大街的繁华吸引人。每次穿过逼仄的小巷,只能放慢脚步,两辆自行车交会更是勉强。后来学了常武地理,对青果巷多了些认识,知道了这里曾经出过很多历史名人,现今还保留着众多名人故居,不觉多了些许的书卷气,对这些深深的宅院平添了几分神秘和向往。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这条原显幽静的小巷中的西段开风气之先的多出了几家茶吧、咖啡馆,长安大厦也突兀的立了起来,加上现代化和欧式的装饰风格逐渐破坏了原先较为单一的风格,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人多了、车也多了,这里因此变得更加拥挤和嘈杂……

     多年后,我从外地参加完同学聚会,有几个南京、宜兴的同学顺路开车送我回常州,当车经过琢初桥时,同学们被窗外南市河沿岸、青果巷东段的旖旎风光吸引了,纷纷跑下车拍照留念,还不停的感叹不用跑到苏州也能欣赏到这样的江南美景。我一时很诧异,但顺眼望去,也不禁被两岸小桥流水人家相映、深宅大院深巷毗连的风光所吸引,一向熟视无睹的我颇感意外。

     渐渐地,年少时常常在青果巷穿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此后,无论青果巷是否越来越衰旧,我始终默默地关注着她。随着年岁的增长、游历的增多,一些老旧事物的渐次逝去,我对她的感情却与日俱增。在外求学时期和工作后每当有机会去其他城市,只要时间充裕我总要搜寻当地可能不为大多数游客所熟知的历史街区,看到那些历经沧桑却充满魅力的历史街区,我盼望这一体现着常州历史文化精髓的青果巷也能早日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缮。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矛盾。一时间,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何去何从引起了广大市民的争相关注。在外地游客欣赏这处新奇的美景之余,青果巷历史街区——这一常州历史古城的缩影,无疑也站在了当下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尽管它似乎不悲不喜,逐渐老去。日后,当我走进这里时,见到的除了斑驳的墙壁、逼仄的巷弄,更多的是大片年久失修的破败老房,在特殊的年代,被一代代的后来者、外来户改造的面目全非的大杂院、卫生设施陈旧、阴暗潮湿,和都市格格不入,人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落后,无怪乎有不少人不以为然的希望早日一拆了之,搬迁新居呢。

     1996年10月8日的一期常州日报“青果巷,常州历史文化精华所在”的专版,刊发了朱达明、邵玉健等前辈介绍唐氏八宅、恽鸿仪故居、备弄特色、清惠坊来历及众多历史典故的文章,配上青果巷老宅的黑白照片,激发了我对青果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于是我找来一些介绍常州历史古迹的书籍浏览,并将散见在报纸上有关青果巷及其他众多反映常州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容分门别类收集成册。1997年8月24日常州日报二版更是整版刊登了丹青先生《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区就不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署名文章,呼吁常州人民要保护好青果巷,不禁振聋发聩。是啊,这片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历史街区,集中展示出常州的人文荟萃、体现着常州的历史底蕴,在日益呼唤城市保持个性、留住记忆、追求品位的当下而显得弥足珍贵。但当时的现实是,常州还在为青果巷如何保护而纠结,人家的周庄、同里、西塘等古镇早已名扬天下,山塘街、平江路、宽窄巷也后来居上,就连上海也把历史并不长的武康路、田子坊开发的风生水起……而青果巷继续默默地破败着。随着电视剧《青果巷》在央视、常州电视台的数轮热播,一时间成了常州各界人士荧屏内外热议的话题。但对众多关心青果巷未来的市民来说,内心普遍是焦虑和不确定的。

     一个周末,我再次走进青果巷,未料竟遇到了许许多多来此寻访的人。有年轻人、长者,有学生、工人、文化人、摄影爱好者等等,更多的是普通市民,以及从外地、外省赶来的朋友。在一间咖啡屋遇到了一群慕名来看百年罗汉松的人。姓张的主人说起这里曾是“唐氏八宅”之一的“筠星堂”,虽然不能看到全貌,但从宅院中的水池假山,雕花门窗等传统工艺和保存尚为完好的建筑格局大致能看出当年主人的风雅和匠心独运。众多爱好者又参观了松健堂、周有光、汪赞伦故居,还有小巷深处的赵元任、恽鸿仪等名人故居。从东到西,从天井巷、雪洞巷到胜利巷,重走了中新桥、蛤蜊滩的烈帝庙码头和古纤道,数着一口口老井,认识了进士坊残件、以及医学碑记等工艺精湛却长年尘封而珍贵的碑刻,发现了很多别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珍贵的历史印迹。那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宅变得立体而鲜活了起来。大家在一起品茶聊天,楼上楼下好奇而自由的穿梭、摄影留念,翻看着蒋惊雷先生拍摄的专题画册,解读着众多的名人故事,循着共同的话题,憧憬着青果巷修缮后的美好愿景……

     如果说,从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更重要的是使我自觉走上了一条文保志愿者的路。近年来,我有幸拜读了包立本、邵志强、陈伟堂、季全保、邵玉健、余忠良等专业人士写的众多文章和书籍,还机缘巧合地加入了文保志愿者联盟,在众多活动中,进一步学到了很多文物保护的知识,也影响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动中。我除了参与日常文保单位点的巡视,同时常常向媒体和有关部门就旧城改造中如何保护文保单位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的建言献策。我认为:青果巷历史街区的定位是以人文、居住和生活为主。但现代的人要融入进去,就要充分发挥它的名人效应。如青果巷靠晋陵中路西段道路较狭窄,且文保建筑集中,这里比较适宜建立相应的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民俗展示馆等。比如常州画派、阳湖文派、今文经学派纪念馆;乱针绣、留青竹刻博物馆;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红木浅刻、象牙浅刻、山核桃制品、微型根雕盆景、铜塑、金属卷画、烙画、木纹画、彩绒画等具有常州特色的工艺品展示馆;还有季全保老房子画、常州“砖痴”李义平收藏的古城砖、体现常州城市变迁的城建档案分馆等,都是值得引进和设立专题馆的。而由中段直至东段,道路较为开阔,结合入口广场、街区节点和市河两岸交汇点,人流量增多,则可以设置茶馆、地方戏曲馆、文化馆和艺术馆,展示江南常见或常州特有的如书场、常锡文戏、吟诵、道情、唱春、小热昏等非遗项目。让来去匆匆的人流可以慢下来、坐下来、静下心来、参与进来,或坐于船上,穿行在市河中,体味慢生活的休闲。这些建议现在看来部分已得到实现。

      从2009年8月起,青果巷保护规划草案出台,几经公示和广泛征求民意,到2010年4月获得批复,直至2012年2月,青果巷历史街区地块改造项目指挥部正式入驻,青果巷的修缮保护工作步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围绕她的一举一动都无不牵动着广大常州市民的心。十几年来,我的剪报收藏本“青果巷”专辑也越积越厚。在长达近六年封闭修缮的过程中,我都能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许多公开、客观的信息,街区精雕细琢地修缮细节、每一处惊喜的新发现和新时期的匠人精神,给众多关心着她的广大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3年10月,阳湖县城隍庙戏楼遗址修缮完成,随后,松健堂、礼和堂、贞和堂、史良故居、一个个相继被精心的修缮……中间,我有幸数次跟随市文保中心、众多文保爱好者和志愿者一道参加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寻访活动,当时,和大家兴奋地纷纷拍照留影不同,我默默地紧紧跟随修缮科负责解说的专家老师,生怕漏掉一个字,而内心是极不平静的。我看到了这一次修缮的诚意和决心,也看到了希望。

     目前,随着青果巷历史街区一期的基本修缮完成开街,怀着期待我带上家人第一时间而且多次去了青果巷,和大家的内心是一样得充满兴奋和欣慰,老街、老巷、老的味道出来了、历史是可以触摸和解读的、是有温度的……相对大多数看热闹的市民来说,我能用更内行的眼光看得出其中修旧如故原则上许多细节的可读性,当然更多了几分期许……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我将继续关注青果巷的今天和明天。文/屠康桥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