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常州陆续修缮了一大批故居,比如吕思勉故居、洪亮吉洪深纪念馆、临清会馆、黄仲则故居、孙慎行孙星衍故居、护王府以及青果巷内的相关名人故居等,可惜的是,我发现位于延陵西路马山埠、第一人民医院西南角的庄存与故居修缮完工多时,但时至今日仍旧大门紧锁,而且围墙上的窗户都被遮挡。常州的历史名人故居不是被繁华的闹市遮挡,就是因为散居各处而不被更多喜欢他的人所熟知,实在遗憾。我觉得,这一处名人故居与近在咫尺的前后北岸毗连,如果还是像“护王府”一样成为一院的某个角落,实在可惜。此处故居修缮完成后,某报纸上说丰富了一院的历史内涵,这话更是本末倒置。文保单位属于国家,建议由相关部门接管,开辟成为纪念馆,比如纪念这一代表“今文经学派”创始人庄存与的纪念馆,为常州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抹上浓重的一笔,岂不更好? 另外省级文保单位“护王府”修缮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而成为一院的“院史展览馆”。但反观南京的瞻园开辟成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基地,如今更是因为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而更加炙手可热。我觉得“护王府”包括西瀛里文保区内后来修缮的“志王府”,其建筑本身代表的是江南历史建筑的风格,所以对于常州历史底蕴深厚,但历史遗存不多的情况下就显得弥足珍贵,更应保护好和利用好。 曾经因城市改造而迁建至武进殷村的“恽氏庭院”,令人费解,虽已建成,位置偏僻不说,也迟迟未见开放,让牵挂她的众多市民困惑,因未予宣传,没有让更多市民知晓和欣赏的机会,令人遗憾。 对于原乌龙庵一带因老市政府地块改造后留存下来的作为常州近现代历史建筑代表的“大陆饭店”修缮后至今闭门孤芳自赏,有关部门也应想办法以某种适合的、大众接受的方式开放。这里原有常州地区仅存的唯一一条金山石板路,当年城市改造时不知有没有委托有关部门保管这些石材,如果能留存到今天,用于其他历史街区修复时的铺设那就太好了。 对于一些尚未通过文物普查而被列入文保单位、历史街区而具有常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地段和历史建筑,比如原乌龙庵地区、青山桥下街、西瀛里地块等地段,建议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遴选和纳入保护对象的办法和机制,不要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潮中因保护政策滞后、不完善等的原因而被无可挽回的拆除。文/ 康桥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