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从常锡剧名称之辩谈起

时间:2020-08-11 11:46来源:未知 作者:蔷薇看中国
常锡剧起源于清朝中晚期,形成于清乾嘉年间。最先出自江苏常州武进东乡人务农时唱的一种民间小调,是常州地区的叙事山歌“东乡调”。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来聊聊常锡剧被简化称为锡剧的来由。
     常锡剧起源于清朝中晚期,形成于清乾嘉年间。最先出自江苏常州武进东乡人务农时唱的一种民间小调,是常州地区的叙事山歌“东乡调”。武进东乡是指什么地方呢?就是历史上的常州地区安尚乡东部,北至五牧余巷,南至戴溪桥,洛阳镇东部紧靠无锡县的地方,现在的横林镇。
     常州人赵翼生于雍正五年(1727)。6岁时,雍正十一年(1733),他随父亲离开常州,乾隆十九年(1755)回家省亲,乾隆五十二年(1787),赵翼辞官回家。回乡后,正月十五观灯,发现常州人娱乐方式有所发展,多了一种戏剧形式,叫什么名字,要问家僮。感慨之余,赵翼写了一首诗《阳湖观灯有感》:“焰段流传本不经,村伶演作绕梁音。老夫胸有千卷书,翻让僮奴博古今。”诗序曰:“里俗戏剧,余多不知,问之僮仆,转有熟悉者,书以一笑。”从诗人赵翼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一二。“焰段”即小戏,撇去赵翼对家乡土戏的蔑视,诗中所说的情况,不正说明当时的常州农村已有“里俗戏剧”和“村伶”了吗?赵翼对“里俗戏剧”无所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在乾隆十五年(1751年)离家,乾隆十九年(1755年)回家省亲时,都未听说家乡有“里俗戏剧”,直到乾隆后期再度回常州时,才惊闻家乡有了“里俗戏剧”并发生了上述感慨,可见常州滩簧形成戏剧的时间,当在乾隆十九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而滩簧小曲,自然比这更早。赵翼虽然没有说“里俗戏剧”就是滩簧,但二百多年来,常州的“里俗戏剧”除滩簧外,别无其它。
     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滩”指路头戏,“簧”是插曲调。在常武地区广为流传。它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韵味。
滩簧随后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并采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逐渐发展成滩簧小戏,被称作“花鼓滩簧”。滩簧戏多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小旦、小生、小丑中的两个角色,被称为“对子戏”
说起常锡剧表演创始人,非王嘉大莫属。王嘉大(1885—1963),江苏常州人。王嘉大最初拜摊簧艺人高林福为师,高林福生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是现今的武进牛塘镇沈家弄高家塘人。王嘉大承上启下,第一个把“彩扮”后的摊簧搬上了舞台,他对滩簧的改革、创新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年轻时被誉为“满天红”,是锡剧界当之无愧的“鼻祖”。
      常锡剧为何会流传到其它地方呢?这和当年清政府禁止武进地区民众唱摊簧有一定关系。常州地区曾出土过一些碑记可以证明这一史实。常州在清朝雍正四年开始,就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下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常州武进摊簧很快在周边区域流传开来,最先跟着唱滩簧的是无锡县民众,因为无锡县西乡与武进东乡也就是隔条河,从地理上讲挨着最近。无锡人跟帮上,最后都进了上海大世界,然后就变成“常锡文戏”,与沪剧、越剧一起在上海滩上曼妙轻歌、三足鼎立。要说正宗,上海滩上第一座专演常锡文戏的剧院叫“三民剧院”,还是常锡剧鼻祖常州人王嘉大造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常州文戏流传到上海后,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很多比较知名的剧种,都是在这种滩簧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国期间国内行政区域发生改变,常州府已不存在,无锡县也已单列,上海地区就把常州文戏叫成了常锡文戏。
     解放后,常锡文戏正式定名为“常锡剧”。大约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摊簧戏发展成为常锡剧。抗日战争时期,常锡剧大部分班社转入苏南农村地区,这对常锡剧在农村的扩大影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51年常州专区组建了“新华实验常锡剧团”,作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实验基地。1952年,江苏省文化主管部门决定对全省连同上海的所有常锡文戏剧团进行思想、组织整顿。从此“常锡文戏”改名为“常锡剧”。
     常锡剧正始被简化称为“锡剧”应该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之前。这是因为其中有很大的人为因素的原因。当时中央有位大人物籍贯是无锡人,这是促成锡剧这一简称的关键因素,这里就不展开评述了。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追根溯源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讲究历史渊源的,传统的地方剧种更是要取信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量的事实完全可以佐证,常锡剧的发源地是常州武进。历代上著名锡剧演员,常州籍是占了大多数的,如吴雅童、王彬彬、梅兰珍、王兰英等,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日本人、韩国人都写汉字,但这不能证明汉字是他们发明的。同理,常锡剧虽然也流行于当今的无锡地区,但不能说常锡剧就发源于无锡。简称锡剧,从名称上容易使人误解。无锡所说的锡剧的发详地,没有任何实物做证,而清政府禁止常州武进民间唱摊簧的碑记,早于无锡所谓发详地的年代。
      常锡剧起源于常州地区,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其声腔,还是语言,包括服饰表演等,都具有鲜明的常州地域特色,因长期根植于常州农村,乡土气息非常浓郁,剧目大众化特质鲜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民俗性、观赏性等方面,都体现了自身特有的价值。常锡剧的起源和发展为研究江南戏曲史,对于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