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占据着习近平新时代执政理念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人大“为民监督”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一种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习近平统领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的追求。 我们基层人大工作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要切实弄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各级人大“为民政治监督”的新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以党最的宗旨和选民群众的利益为人大政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市县(区)人大组织与乡镇基层人大,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到改革高质发展与民主政治监督的全过程,这也充分彰显了人大为民政治监督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以更好地体现人大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质发展与选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
—、人大要牢固确立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基层人大在工作中,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从根本上牢固树立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懂、弄通、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牢固树立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信念和人大敢于实行民主政治监督的担当与责任。学懂、弄通、做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人大就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人大民主政治监督的职责,融会贯通于整个人大工作之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基层人大民主政治监督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动。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党高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依靠人民,发展的根本价值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深刻概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理论,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习近平新时代执政治政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执政理政理念的价值追求,融会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深化、细化、具体化与形象化,更是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大参政审政与民主政治监督的作用,从思想上筑牢团结奋斗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政治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人大工作理论创新实践的重大成果,来加快完善人大联系选民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完善人大民主政治监督和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的机制。既要联系和团结全体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又要了解和团结社会各界的知识分子和基层选民群众,凝心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大的民主监督的政治作用。要通过人大的政治监督评议、基层调研视察、重点督办代表批评意见与建议及代表联系选民和代表述职等活动,来广泛收集和反映社会各界选民对一府两院的政治监督批评意见与建议,以此推动人大民主监督工作的政治化、机制化、立体化、刚性化、法制化。所以,市县(区)与乡镇人大只有把人大民主政治监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中去,直接接地气,人大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为民政治监督”新的政治监督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三、要努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人大工作坚持广泛地反映广大选民的意愿,既要强调选民共同利益上的民主政治监督的关键点,还要重点突出选民不同利益上民主监督的关注点,才能使人大的民主政治监督获得广泛的民意。市县(区)基层人大更要找准人大政治监督工作的切入点,要在民生监督问题上下功夫。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人大民主政治监督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大代表更要利用代表之家与代表工作室,深入基层(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和选民,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开展政治监督、认真倾听民意、广泛征集民情、帮助解决民忧。让来自选民,依靠选民,走进选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成为人大为民政治监督工作一种新的政治理念,使人大民主政治监督更充分、更全面地反映选民意愿。努力做到党政所需、人大所督、代表所责、选民所满。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变成人大与代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人大民主政治监督的自觉行动。 第四、要树立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思想理念。在市县(区)基层人大与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中,在开展的守初心、担使命、勇担当的教育实践中,牢地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人大代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党委领导下、人大带领下团结代表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更要主动贴近涉及基层选民的热点难点等问题,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民主政治监督的作用,架起党、代表与选民的沟通桥梁。让选民们能更了解人大与代表的政治监督责任,更熟悉人大民主政治监督的政治作用,以此促进与提高人大与代表民主政治监督的政治话语权。充分体现人大工作的民主化、代表化、社会化,进一步扩大人大与代表在选民中的影响。要“尊重人民主体的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树立人大与代表亲民、爱民、为民的新形象,为人大民主政治监督与法制管理政府工作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与各种参与的渠道。强化人大政治监督工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法制性,以更好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此巩固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五、要深刻认识到是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中国虽然进入了习近平的新时代,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发展机遇与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一些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发展的任务,这个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任务就是目前所处新时代的一个主题。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任务各个时期都有所变化,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性质没有变,人大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政治监督的理念没有变,人大代表在对一府两院实现民主政治监督的法制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变。所以,人大在服务地方高质发展经济与实现民主政治监督的法制的实践中,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变。因为,它是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与社会经济高质发展政治基础的关键所在。 为此,人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确立与为民政治监督的理念,是现阶段人大做好为民政治监督工作的最大主题,真正把改进人大对一府两院的政治监督与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经济与社会高质发展,作为新时代人大政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人大要牢固确立与始终坚持“为民监督”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地方各级人大要牢固确立与始终坚持为民监督的新理念,树立立党为公、监督为民的治政理念,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为谁监督”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选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落实于人大为民履职实行政治监督与民主法制的全过程,以为民政治监督的新理念,来不断提高为民政治监督的能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不仅仅是关注和解决经济的社会发展的政治监督问题,它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是关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高质发展伟大实践;它是关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关系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行动;它更是关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目标的实现。 第一、要正确树立“为民监督”新理念。我们党从人民中诞生,她有着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这就进一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而人大代表要正确树立为民政治监督的新理念,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所以,这就从本质上要求人大和人大代表做到,一是要坚持心怀选民。人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高度,特别基层人大在工作中更好地把党性和为民政治监督统一起来,真正把增进选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基层人大为民政治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选民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选民谋利、为选民尽责与为选民监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是要坚持为选民代言。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与代表联系选民的广泛性、群众信任度高的政治优势,当好党委政府与加强广大选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努力营造广开言路、广纳良策的政治监督与民主法制的氛围,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代表批评意见与建议和选民联系的渠道,完善选民利益诉求和人大代表为民政治监督批评意见与建议的表达机制,使人大代表的政治监督与民主法制和各界选民的愿望需求在人大这个政治监督的大平台上充分表达出来。根据为民政治监督改革中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抓住协调选民利益关系的核心问题,关切和兼顾不同阶层选民的利益诉求,客观公正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突显人大与代表政治监督与民主法制的作用。三是要坚持为选民谋事。坚持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坚持人大政治监督刚性的性质与定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地围绕中心,立足人本、关注民生,突出刚性的政治监督职能。在开展调研视察时,选择重点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选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专题民主政治监督工作中,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关注民生作为重点的政治监督方面。在督办代表批评意见与建议时,更好地把握选民群众的意愿,尽力帮助选民解决好要解决的问题。在人大创新实践中,更加注重寻找选民的意愿和最大的公约数,充分地体现人大为民政治监督工作中代表选民的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第二、要不断拓宽“为民监督”的新领域。一是要努力推动为民监督工作重心下移。基层人大组织,应该强化社会各界群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拓宽各界群众直接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监督的渠道,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与群众。二是人大工作积极向下乡镇(街道)人大延伸。根据《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的实施条例,市县(区)人大应加强对乡镇(街道)人大民主政治监督工作的指导,通过设立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室、人大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之家等,来创新沟通群众的新通道、集聚选民信息的新途径、拓展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形式、创新人大民主政治监督的新载体。三是要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程式监督”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管理与民主政治监督的一种服务新模式。通过制定人大代表进网格操作办法,建立人大代表的运行机制,把人大代表工作网格化和人大代表网格化开展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定期走访选民、监督落实、办理实事、促进联系选民等活动的开展。来拓展乡镇(街道)人大的工作向基层展开与延伸,以提高人大代表为民政治监督履职的意识,提升基层人大与人大代表的社会形象。 第三、要不断提高“为民监督”的能力。一是要加强人大代表监督的主体作用建设。人大履行的职能能力在代表,人大政治监督的作用潜力在代表,人大工作创新活力也在代表。如何发挥在各个领域中人大与人大代表的政治监督作用,就要引导人大代表主动融入到高质发展经济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在服务高质发展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找准政治监督的位置、发挥人大监督的政治作用、体现代表的政治价值。基层人大要把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政治监督责任和发挥专业监督的责任上;放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注民生与征集选民批评意见与建议上。同时,要求人大代表在反映选民批评意见与建议时,更要注意倾听和体现选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二是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工作的机制。建立人大代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使人大代表的民主政治监督、视察评议、代表述职等重点履职工作和调研、视察、搜集选民批评意见与建议的信息等常态性工作成为密切联系选民,真实反映选民批评意见与建议诉求的重要渠道。建立健全人大与人大代表为民政治监督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接地气、解难事、做好事、见实效的为民办实事活动,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法制化。建立健全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监督履职、向选民述职报告的工作机制。在产生人大代表时要与群众推荐相结合,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报告的工作。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把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选民纳入履职考评制度。三是要培养人大代表的好学风。人大要切实抓好“大学习和大调研”“大联系与大监督”的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思想政治水平。更要深入基层,情系群众,学会与掌握跟选民打交道的工作方法。向选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努力提高人大代表为民政治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人大代表的学习作风与建设摆在突出的政治位置,求真务实,为做好人大与代表为民政治监督奠定坚强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进一步聚集各方力量,发挥人大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的政治监督的作用,为选民代言与建言献策的政治优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彻到人大监督的体系与实践之中。从市县(区)与乡镇基层人大的职能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大为民政治监督的功能是相通的,是与人大参与对一府二院的民主政治监督的价值取向是契合的。从市县(区)与乡镇基层人大政治监督的实践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大民主政治监督工作的目标和定位是一致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使基层人大工作着眼于民主政治监督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及时反映代表意见、实行民主政治监督、体现关注民生,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高质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