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我为什么写《孟河医派文化》一书

时间:2022-09-28 15:3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我家就住在孟河医派开创人物费伯雄故居北面100米的地方,与费伯雄的直系后代是一个村民小组,从小就听着费伯雄与孟河四大名医药家的许多轶事、传说长大的。
     我家就住在孟河医派开创人物费伯雄故居北面100米的地方,与费伯雄的直系后代是一个村民小组,从小就听着费伯雄与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许多医事、轶事、传说长大的。小时候我生病后,都是我姆妈请费伯雄的玄孙费守谦(费益人)中医“朗中”给我看病的。只见大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哥”,后来,我长大了之后,也跟着大家一样称呼他“大哥”。那时在五六十年代农村大部人家里都还很穷,家里人生病后请不起西医,只能从生产队里请民间郎中“大哥”开一些中药方,再到街上的药店里抓几副中药,回来熬一碗汤药喝了,连续喝几天病也就好了。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在民间有着无限的生命力。而我们小孩都怕吃中药,因为中药吃在嘴里味道是很苦的,所以,小孩都怕中药吃,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我还太小,所以也不懂得大人们说的一些事情,只能把大人们说的孟河四大名医药家医事与传说,当好奇的故事听听而已。随着自己逐渐长大成人,特别是上学接受文化教育后,慢慢地对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产生了兴趣,特别喜欢听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传说与故事,而且非常感兴趣地去听。所以,我们孟河四大名医派故里人不管形势多么变幻、社会多么变化、国家政策多么频繁变换,都坚持把这些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一些轶事、传说和故事、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到了今天。
     有关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轶事、传说和故事、只要是孟河街上的人基本上都能说些一、二故事出来;可以说是“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中搀”,不论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上学的小孩都能讲一些道道来。孟河街上人没有哪一个不知道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业绩……但是,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业绩、故事,只有民间的传说,没有详细用书本方式的记载与文本书面的故事,所以,我们孟河故里的老百姓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也很想把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轶事、传说和故事、用书本记载的形式与书面文化的形式传承下去。
     2003年10月,常州新一轮乡镇区域调整后,我从镇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到乡镇人大工作,分管文教。新孟河镇成立给我对孟河镇的历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孟河人,所以,我对家乡历史文化特别关心与关注,逐步爱好并对研究孟河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挖掘与弘扬齐梁文化,我于2006—2010年后花5年多时间,通过我初步研究与探索,撰写与出版了一本28万字的《说说家乡齐梁文化》。后来,又陆续出版了36.37万字《汤友常奇人奇事》、32.06万字《汤友常二》、41.72万字《出彩孟河人》、44.06万字《孟河医派文化》与30.01万字《世界风云人物---汤友常等六本图书。
     在这期间,我在工作和写作之余一直没有放松对孟河医派文化的研究工作。一直注意搜集民间有关孟河医派的医史、医事、轶事、传说和故事等资料,从2006年底就开始着手从事《孟河医派文化》一书编著、研究与撰写工作。2007年底由于年纪的原因,又从乡镇人大领导的岗上调整到任政府督导员,并担任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我就有了更多的业余空间与时间,于是,我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着手研究、撰写与编著《孟河医派文化》的一书。通过一年多努力的撰写与编著,2008年完成了36万多字的初稿。从2008年底到2011年12月,我又前后用3年多的时间,到民间去寻访了几十位孟河医派传承人与孟河医派的后裔以及家乡对孟河医派一些知情的人,对本书的内容又做了多次补充和修改。
    这本44.06万字《孟河医派文化》一书,共编著了22章、250多幅图片。我主要从孟河历史文化的背景入手,纪实性地写录了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的形成、产生、发展与传承,以及取得巨大中医药(学)成就,并走向世界。孟河医派为祖国传统中医药(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孟河四大名医——孟河医派——孟河医派文化——孟河医派精神——孟河医派传承——孟河医派走向世界。我还着重撰写了孟河医派再传弟子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孟河医派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孟河医派研究会、常州中医院、淹城名医馆与新北名医堂与传承创新孟河医派文化的情况。当今社会孟河医派再传弟子与传承门人等,以及孟河医派以医报国的爱国敬业精神,与他们为创新祖国中医药(学)文化事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最终,《孟河医派文化》一书,由我自费请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期间,我还邀请了全国有关书法家和市、区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孟河四大名医药(学)家后裔与传承人题词评价。这本书是我花了好几年的心血与功夫,在采访几十位有关知情人与孟河医派传承人的基础上,在2012年1月正式编著出版。当时,由我个人出资印了1500本,在当年中就基本赠送掉了,我个人也只保留了10本。当时,《武进日报》的专业文化记者张军,还专门为我出版《孟河医派文化》一书,撰写了一篇千字的评论文章刊登在《武进日报》上。后来,《人文常州》网络上登载了由包扬雯撰写的一篇文章。日前,由著名文史专家程协润编著的《孟河医派文化》一书,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该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孟河医派文化的传承。孟河医派文化是常州五大文化学派之一,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中晚期,是中国古来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地方流派,距今将近400年历史。孟河医派文化是我国目前延续历史时间最长、学科最齐全的传统中医流派,她孕育了无数传世奇方,熔炼了百家自成一体的中医药学世家。源远流长的医术医德造就了众多中医药名家。常州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孟河医派三百年》一书副主编单德成评论《孟河医派文化》一书时说:“特别是孟河镇干部程协润先生从人文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写成《孟河医派文化》,一书共44万多字,分为孟河来历、历史文化、孟河医派、四大名医、医派文化、医派传承、名医故居等22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笔优美,可读性强,是难得的一本孟河医派研究的专著。”
    《孟河医派文化》一书共44万多字,分为孟河来历、历史文化、孟河医派、四大名医、医派文化、医派传承、名医故居等22章。将费伯雄、马培之、巣崇山(巢渭芳)、丁甘仁为代表的四大孟河门派的医学及文化研究,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笔优美,可读性强。是难得的一本孟河医派文化研究的专著。常州市领导朱剑伟为本书的出版题了词。
     后来,新任孟河镇党委书记高炎,知道我编著出版了一本《孟河医派文化》的书,就问我要了一本看看。不久,就叫时任党委宣传委员的林德芳来做我工作,要我把《孟河医派文化》一书电子版贡献出来,有镇政府出钱去加印1000本书。(2022年8月,我问了一下还在孟河政府工作的林德芳副镇长,那政府加印的1000本书也赠完了)。后来,我自己又掏钱加印了1000本,这本书3次共印了3500本。这几年来,我加印的1000本书,就这样今天你要一本,明天他要一本,基本上赠送完了。但如果有人急需观看《孟河医派文化》的书,可以与我联系,我一定想办法为他搞到这一本书。
附:程协润赠送《孟河医派文化》一书清单
1、新北区人大、政协  69本
2、新北区各有关部门   158本
3、孟河镇老干部支部   29本
4、小河老干部支部     45本
5、孟河中学在职老师及退休老师   75本
6、孟河小学在职老师及退休老师  86本
7、小河中小学在职老师及退休老师   47本
8、孟河镇企事业及负责人139本
9、蹲点村委固村巷村全体党员  64本
10、常州市孟河医派研究会   50本
11、孟河镇原乡镇企业退休保养厂长和会计 28本
12、安徽省芜湖市江苏商会 38本
13、程协润的高中同班同学 18本
14、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15本
15、孟河镇文体活动站及历史文化研究会18本
16、孟河镇孟城村委全体党员及村民小组长174本
17、新北区图书馆、新北区档案馆、新北区编史修志办公室、新北区文联等,武进区、常州与南京图书馆10本作了收藏。
18、程协润的亲朋好友                        54本
19、为《孟河医派文化》一书题词人            20本
20、孟河镇政府镇干部                         65本
共计                                       1184本
     2019生2月2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老中医》,是以常州孟河费马巢丁四大医派行医中的一些轶事为原型,通过民国年间在上海滩上行医的翁泉海(丁甘仁的原型角式)老中医为代表,将这一孟河医派的儒医作风与精神,逐一反映与表达出来。并通过10多个治病救人的病例,使中华民族的国粹文化得到了进一些的弘扬与传承,更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孟河医派是近4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学派,以其高深的学术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而他们所培育的后继门人,桃李天下,是这个时期乃至当今的中医名家和医林骨干,学术相传,至今未衰。《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孟河医派开创人物师古而不泥古,费伯雄曾说过:“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劝诫人们“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要灵活运用,不可泥古不化,“方能得古人之意”,确是击中时弊中肯之言。立法以和缓为宗,制方用药,戒偏戒杂,寓神奇于平淡,从不矜奇炫异,生平对慢性病有深刻的阐述,是近代治虚劳专家。费伯雄的孙子费绳甫、费哲甫亦系名家,费绳甫以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费氏裔孙有费子彬、费益人、费赞臣、费季翔等人,皆闻名于世。
     世人称马培之(1820~1903)的马派“以外科见长而由内科成名”。在外科上,马培之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用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施治的整体思想。马培之赴京为慈禧太后治疾效果显著,慈禧太后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慈禧太后御赐“务存精要”匾额。所著《卜科传薪集》,是我国近百年来甚受欢迎的外科临证专书。马培之的马派传人有马伯藩、丁泽周、巢渭芳、邓星伯、王询刍、周企棠、贺季等人。
另外,著声乡里或名播全国的巢家名医有上海巢峻(1843—1909),字崇山,晚号卧猿老人。初在家孟河行医,后在沪悬壶近50年,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于肠痈所施刀针手法,多有独到之处,以行医广泛而著称,为同治、光绪年间沪上名医。从学者有贝颂美、陶佐卿、汪剑秋、刘俊丞、黄晓初等人,其子风初、侄松(名浚)亦世其业。巢渭芳为巢家地方上又一名医,世居孟河,精内科尤长于时病。认为“治时病贵在不失时机,尤须审证求因、药有专任。片面求稳每致贻患,一味求全反将掣肘,皆不足取法”。
     丁门的丁甘仁在医术上能继承孟河前辈,不拘一格、广采众长的治学精神,在治外感热病上,融会“伤寒”、“温病”两大学说;对内科杂病,不执一家之见,不以经方、时方划界,因人制宜;在外症处理上,从整体出发,把内科用药与外科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善用和胃健脾之剂,还常以益气托毒、助阳托毒等方法,使正气充足,发挥扶正托邪的作用。对中西医药的认识比较客观辨证,丁甘仁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并说:“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其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既继承发扬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更造就了899名中医人才,如陈存仁、王慎轩、朱治安、许半龙、秦伯末、程门雪、沈石顽、张赞臣、严苍山、章次公、黄文东等,均为一代名医。其子丁仲英,孙丁济万、丁济民、丁济华、丁济南等均秉承家业,传代后世。孙中山曾赠“博施济众”匾额于他,以颂其医德。
     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学)是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和不断地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中医药(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孟河四家医集》是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孟河医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风格和临床经验的医著。
     《孟河医派文化》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孟河四大医药(学)家,在明清朝代以孟河费马巢丁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风格与临床经验和医案医著。自始至终地反映了其孜孜不倦地拜医、学医、行医、传医和创新中医药(学)的精神,更集中体现了“小小医人,大医精诚”的精神。孟河四大医药(学)派,不仅充分发挥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贤们的特长,又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孟河医药(学)流派,还逐步形成了代表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文化——孟河医派文化。孟河四大医药(学)家,德扬海内,业著杏林,医技精湛,桃李成圃,终成了一代代宗师巨匠。真正体现了“医灯续焰先哲创业,杏林泰斗后代师表”的最高意境。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