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痴心始终未改 (序一)

时间:2022-12-08 10:2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钱听涛
本书作者包立本先生,便生于斯,长于斯。那略带斑驳的黛瓦粉墙,无疑是他童年最初的记忆,而狭仄弯曲的里弄巷径,留存着他人生迈行的印象。
     

      常州老城厢中心区域,曾有一条名唤“乌龙庵”的小巷,全长仅200多米,东邻化龙巷,西接北大街,南侧紧挨清代武进县衙门旧址,直到2007年,才因城市改造而消逝。本书作者包立本先生,便生于斯,长于斯。那略带斑驳的黛瓦粉墙,无疑是他童年最初的记忆,而狭仄弯曲的里弄巷径,留存着他人生迈行的印象。邻居们多为平民小户,唯有孟氏一宅鹤立鸡群般夺目。孟氏并非大富显贵,但是近百年书香墨韵不绝,宅中步出一位位文化名人,如史学家孟森(清史研究开拓奠基者)、地质学家孟宪民(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教育家孟宪承(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等。巷邻们自然引以为豪,也无形中替下一辈埋下了重文求知的种子。或许因在此宅居住了30多年,他深爱小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尽管长大成人,踏向社会,接触到更宽广的天地,他的内心却渐渐萌生了眷恋旧物、珍惜古迹的难解情结。
  从10多岁的文艺青年,到已过“知天命”年龄的30余年间,包立本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痴心始终未改。他长期不懈的行动,早已超越一般志愿者的范畴。当文物管理部门需要时,召之即来,毫无怨言地奉献。主动出击是常事。一发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受损被毁的信息,即先行到现场寻觅蛛丝马迹,确认后第一时间通报。贴钱贴力贴时是常态,其热情细致,连专职人员都自愧不如。他凭借爱好的钥匙,启开文保专业岗位的大门,可谓优秀刻苦,上上下下都关系融洽。
  当他跨迈“三十而立”的人生门槛时,上苍终于被感动。相关市领导拍板,决定特招他成为市文物管理部门的一员。面对多少人渴望的岗位,遗憾的是,他却淡淡拒绝了。就这样,他与国家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名额擦肩而过。无疑,他心中肯定也掀起过波澜。领导、朋友,甚至家人都困惑不解,其生命追求的准星究竟瞄准何方?也许不愿剪断自由翱翔的翅膀;或者太珍视那颗纯真圣洁的初心;抑或清楚一捧上铁饭碗,便不得不屈服官场的某种潜规则;或许更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如今的包立本,已成为常州文化界公认的名士,其事业星座的耀目令人惊叹。从民间业余文史爱好者,成为国家级文博权威的挚友知交;自普通的建言献策者,到常州市政协委员。他违于常规的人生之路,文史编纂创作的累累硕果,在众目感慨羡慕之余,也引几分妒忌,以致毁誉之声不绝。他抖展开一串串谜团,令旁观者疑惑好奇,何处寻觅答案?静下心来,不妨转换投视的角度,先审视脚下常州这方烙刻着数千年人类文明足迹印记的山山水水。
  早在6000多年前,常州地区便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圩墩遗址等。文字记载史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47年,吴国公子季札封于延陵。现今仍保留较多的商周至春秋时期遗存,如中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淹城、吴国都城遗址阖闾城等。
  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北方士民纷纷南迁。数百年后,定居常州的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属于南朝的齐和梁两个朝代。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显编成《南齐书》;萧衍的长子萧统主编了中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而祖上迁居常州100多年的刘勰,则以巨著《文心雕龙》,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鼻祖。
  明清之际,江南经济繁荣,常州坐拥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中国新的地域文化坐标。文学上,唐顺之一度成为明代文坛领袖,首创“唐宋八大家”之说,形成文学唐宋派。而常州东林学派,一度影响中国政坛执政方向,成为明代末年主要的思想学术流派。
  进入清代,常州文化再次进入兴盛期,先后产生了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流派,即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今文经学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还诞生了著名学者洪亮吉、文史大家赵翼、大诗人黄景仁、目录学大家孙星衍、训诂学大师段玉裁、方志学家李兆洛等名士。
  时轮转到近现代,常州才人又一次涌现高峰。如被誉为“常州三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和史良。各类学科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如:国际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数学泰斗华罗庚、艺术大师刘海粟、医学泰斗吴阶平、“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经济学大家吴敬琏、史学家屠寄、小说大家李伯元、实业兼慈善家盛宣怀、中国审计事业开创者庄蕴宽、戏剧和电影家洪深、戏剧家吴祖光、音乐家吴祖强、京剧大家阿甲、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者姜椿芳、史学大家吕思勉、书画兼文物鉴赏大师谢稚柳、史学家谢国桢、音乐指挥家陈燮阳等。1948年,中央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共81位,常州籍就占6位,包括吴敬恒、赵元任、张景钺、李宗恩、华罗庚和吴定良等。时至今日,常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0余位,在全国地市级行政单位中名列前茅。
  家乡飘荡千年的文风,历代常州先贤名士如椽巨笔所散发的墨香,随风潜入夜般,从童年起便无声滋润着包立本那片稚嫩的心壤。而其喜静爱思的性格,渐渐对旧物陈迹含蕴某种依恋。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朱达明、赵争、高松元、黄元裕、刘学民等一批文博同仁筹建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常州市名人研究会等学术团体,逐渐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习文研古、寻觅心相共鸣的知音。
  2003年,当他偶然得知常州文物部门有一批与文物保护相关的资料被失误处理后,第一时间赶到废品收购站,用数倍于原来的价格购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运回珍藏。经过精心梳理编辑,数年后陆续发表。那本已消失的一页页文字、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当年文保工作者的艰辛。尤其珍贵的是数量可观的影像,还原了常州众多文物古迹昔年的状况。经过点点滴滴、断断续续的拼接展延,渐浮现清晰的历史脉络。
  人生有起伏。他曾卷入苏东坡终老地遗址藤花旧馆的保护风波。2006年,在其主编的《常州名人故居》一书中,《苏东坡终老地遗址》一文名列篇首。其中关于故居的保护范围出现异议。原本普通的学术之争,恰值城市建设改造工程的推进,被扣上与领导决策故意对抗的帽子,置他于风暴中心。面对指责批评,甚至某种高压,他绝不推责他人,而是独自承受。对文物保护的挚情,已融入血液,坚信自己问心无愧。他倔强地挺了过来,依旧活跃在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的战场。如今,早已云拨雾散,藤花旧馆得到最佳的保护,并修复开放。
  21世纪之初,房地产市场火爆,拆迁不可移动文物的事件频发。包立本与他的伙伴们,曾多次阻挡在开发商的推土机前,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身后的古老建筑、名人遗迹。那侠士般的悲凉豪壮,至今忆来依然令人心驰神往。勇士风范固然可嘉,但光凭单打独斗,效果甚微。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历练,他的文物保护心得,更具艺术性、科学性、成效性。最好的保护,无疑是事前的规划,前瞻的预案。他注意到人大和政协建言献策的平台,可推动政府行为。最初通过委托熟识的常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草拟提案。后来自己也成为常州市政协委员,则每年都下沉调研,集思广益后撰写数个涉及文物保护的提案。临清会馆、大成一厂旧址、大成二厂旧址、大成三厂旧址、恒源畅厂旧址、崔桥吴氏宗祠、青果巷、焦溪老街等一大批文物受到保护和修缮,无不饱含他缕缕心血,且个个实锤敲定。
  当年,他得知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4500多万年前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群的消息后,即自费租车,组织文物爱好者及记者十余人奔赴现场。发现由于开山炸石,大量古化石已遭毁灭性破坏,痛心疾首,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呼吁抢救,惊动了政府。现该古动物化石地点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这类具体的保护活动,他的组织或参与可谓屡见不鲜。而每次的成功,他均归功于相关部门和并肩的战友,事后自己总远远避离舆论的聚光圈,默默地微笑着,任欣悦的清泉漫流渗润心田。置身人间烟火,超尘脱俗恐是奢望。但在近30年的业余文物保护生涯中,他可以坦荡地向世人告白:拒收一分一厘利,未求一丝一毫名。任人猜疑妄测,甚至讥讽谩骂,坚守圣洁纯净的操守,唯愿无愧于祖先文明。
  余与包立本相交已久,因文物而认识,因文物而交往,因文物而知心,因此,包立本此书委托余作序,余一口应允。
  阅毕全书,难平澎湃心潮,泪凝长思。不因身植“草根之族”而卑微,却傲胸怀报国宏志倍昂扬。华夏文明的底蕴基石,正是一代代有识善良的民众,日积月累,挥汗洒血,逐渐堆积夯实。“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途。”像包立本这样数十年坚持不懈的业余文物卫士,不光常州,全省乃至全国都期冀久盼。不仅仅因文化传承的渴求,更是时代精神的呼唤!
 
    2020年1月1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