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访我国神经外科学泰斗唐镇生教授(2)

时间:2014-08-06 10:41来源:未知 作者:沈栖桐 沈向阳
但唐镇生算是幸运的,他在医院工作了2年之后,就考取了本校的神经外科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继续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业务精进的他,居然被老先生

  但唐镇生算是幸运的,他在医院工作了2年之后,就考取了本校的神经外科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继续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业务精进的他,居然被老先生们推举为神经外科的召集人。在这一岗位上,他连续干了20年。

  老先生们没有看走眼。1965年,唐镇生与我国著名脑科专家陈公白教授联手,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针刺麻醉下颅脑手术”。

  一战成名,这例前所未有的手术成功,震动了整个中国医学界,被当时国内各大报刊争相报道。

  其后没几年,“文革”开始,但唐镇生并没有离开手术台。年轻人都去串联了,老先生们也大都受到冲击,医院的人手越来越少,唐镇生“几乎每天都要坚守在手术台上”,这反而给了他更多的机会接触业务。对唐镇生个人而言,非常岁月却给了他意外的锤炼机会。

  上海滩上,唐镇生的“一把刀”,已然威名赫赫。

  为中国神经外科学积累财富

  至上世纪70年代末,唐镇生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造化,已臻炉火纯青境界。

  1979年至1980年,唐镇生被国家选派到日本学习CT技术。在日本,坐在高速行驶的新干线上,唐镇生心里想的是:“我的祖国,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高速度。”他这辈子“就只对学习有贪念”,虽已年过不惑,但仍然和青少年求学时一样,一头扎进新知识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的养分。日本这一年,他几乎就闷在学习场所,那些名胜景点什么的,根本就没时间去光顾。

  学成回国后,唐镇生编著的 《CT原理和医学应用》成为国内第一本CT学术参考书。由此开始,许多国人才开始知道有CT技术这么个神奇玩意儿。

  一生无求,唯做良医。从医几十年,唐镇生对“医生”这个词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一个医生,最大的动力就是能够看见病人康复。”神经外科在我国属于新兴的前沿学科,无论从手术方式还是治疗理念上来讲总是更新最快、最多的学科,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唐镇生从不以老大自居,更不倚老卖老,总是坚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地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

  他参编的《医学百科全书》、《实用神经病学》、《黄家驷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现代肿瘤学》、《现代神经病学》等参考书成为医学院学生的必读书;他的《抗癌的探索与希望》、《分子外科与基因治疗》和《神经系统肿瘤》等专著,在国内外影响极大。

  唐镇生不是那种保守的“权威”,他总是愿意将自己最新的心得与同行分享。他发表的百多篇科研论文,对同行颇多启发。

  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镇生在国内神经外科学界的实操经验和科学总结,“是中国神经外科学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自他行医以来,就不断在大胆创新中觅得成功路途。唐镇生属于那种标准的讷言而敏行之人,他总是善于在实践中闯出新路:他在脑胶质病切除技巧、中性脑肿瘤切除方法及跨中腺巨大脑膜病切除中,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他最早提出的“网眼钻孔法”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他与美国、日本学者共同研究的胚脑移植技术,是属于干细胞移植的“前身”,是世界上最早的,这项技术已经对国际医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癫痫、脑积水……刀锋所至,多少疑难杂症在唐镇生的精妙刀法下,被消解得无影无踪。宝刀不老的他,至今开刀已经有15000例。一直到75岁时,唐镇生还依然“挥刀上阵”。

  无影灯下,唐镇生俨然一位挥刀斩魔的“大侠”。   (文/沈栖桐  沈向阳)

  

  唐镇生简介

  1937年出生,江苏常州人。我国神经外科学泰斗。

  1954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959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同年进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后攻读神经外科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继续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64年至1984年担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召集人。1984年担任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神经外科主任,1990年任神经外科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