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孟河医派传人屠揆先

时间:2019-01-19 12:42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徐伯元
屠揆先(1916--2003),常州人,自幼聪慧,早年就读私塾时,记忆力特强,学习成绩出众,能轻松背诵全篇《四书》、《五经》。14岁时结束了私塾学习,16岁开始学医

     屠揆先出生于常州北直街。

     北直街曾名鼎新街,又称大北门直街。直街南北走向,南至东横街,北至青山门,全长200余米,因位于北门(青山门)前,故而名之。

     地方志记载:鼎新街旧名景瑞坊,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下同。)守将汤和收缩常州城改建新罗城时改名。街内原有(北)真武庙,为元代至元年间里人朱文卿舍宅所建。明初张真人太元题额曰:“拱真”,始称“拱真道院”。

     院内曾有古井亭、赵氏义井等。至民国初年,道院被改作“苔岑吟社”社址。吟社由江南大儒钱振鍠及余瑞、汪赞伦、金武祥、钱以振等人“为保存国粹,启迪后进”而创办。

     吟社成员余瑞、吴剑门等与江苏、淅江、安徽、上海、江西、山东等地诗友又共同捐款,于民国八年(1919)在街内祥源观巷(俗称大树头)创建聊园。聊者,闲谈也,园者,娱乐休闲、观赏景色之地。然而聊园实际是一处吟诵诗词文章的诗社,是为了交流觞咏而专门营造的园林,既是专门诗词,却又自诩为“聊”,实属罕见,是常州园林史上一个极富特色的典范。

     据志书记载,苔岑吟社还曾于创立当年创办《兰言日报》,副刊登载诗、词、曲和吟社同人唱酬之作。由于经费原因,1923年停刊后改出《吟社会刊》”。出于种种原因,1929年7月,社址上改办成辅华中学,名噪—时的吟诵社不复存在。

     旧时,街之南段有新都大戏院、屠氏宗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直街小学内曾出土过数方与屠氏宗祠有关的石刻。

     街内还曾有基督教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的崇真女校和创办于宣统元年(1909)的东吴第五小学。1923年东吴第五小学偕并入崇真女校并一同迁至北大街鸣珂巷内陈家园中。

     街内中段现存的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长沟别墅”,系民国初年乡贤朱稚竹所建并居住,在南侧与之相邻有名中医屠揆先故居(北直街113号)。

     屠揆先(1916--2003),常州人,自幼聪慧,早年就读私塾时,记忆力特强,学习成绩出众,能轻松背诵全篇《四书》、《五经》。14岁时结束了私塾学习,16岁开始跟随孟河医派传人、三叔父屠士初和堂兄屠聘先学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常州遭日军飞机轰炸,市内人心惶惶,市民开始大逃亡,避难四乡。屠揆先家的房屋及珍贵藏书均遭炸,全部毁于战火,一家人无处安身,万般无奈身之下避难到夏溪镇,投奔镇上一户姓赵的亲戚家。为维持生计,赡养父母及家人,1938年,20多岁的屠揆先毅然挑起重担,独立行医,开办诊所,拉开了他终身行医生涯的序幕,夏溪镇则成为其从事医学事业的第一站。

     局势平静后,屠揆先回到常州城内继续开办私人诊所。1953年底,又与朱普生等人在他家开办联合诊所。1956年常州成立中医院,他与朱普生同时被聘为副院长。

     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冲击下,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红卫兵的批斗、殴打、抄家达4次之多。造反派逼迫他离开“博施济众”的医疗工作岗位,去做拖拉药材的运输工和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工资从每月380元降为只发20元生活费的待遇。1969年又被下放到金坛县成东公社(乡)的农村卫生院。1973年常州市革委会迫于群众舆论压力,才将他调回常州中医院门诊部工作。1980年初得以平反,重新担任中医院副院长之职。在长期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参加下乡巡回医疗,到孟河、夏溪等农村为农民诊:治,解答疑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当选为常州市人大代表、常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连续5届长达20多年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和常州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并获得“全国首批知名老中医”的荣誉称号。退休后,他依然长期治病救人,直至2003年5月17日去世。

     屠揆先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还是在他刚涉足医疗职业时,就对病人一视同仁,无论贫富贵贱,都认真诊断、仔细用药。私人行医时,他的收费标准比同行低上—半,甚至免费给那些生活困难的灾民和无钱看病的穷人治疗。他的医德感动了同行,以至于镇上—家药铺老板庄长庚特地找到屠揆先说:“凡是难民吃药,尽管叫他们到我店里拿,我免费送药。国难当头之时,出现为困难民众免费诊病送药救人,这种罕见的“医、商”默契义举,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

     其实屠揆先对贫困的病人,总是多用一份心思,尽量开有效而价格低廉的药方。平时诊病,态度和蔼可亲,他不在乎病人数量的多少,而着眼于对病人病情的祥细了解和服药的效果,必要时不惜延长诊疗时间(门诊)。其浓厚的亲民意识始终贯穿于他行医的一生。

     屠揆先刚正不阿,对穷人不嫌弃,对权贵不谄媚,废除了三叔、堂兄规定的按照家产多少定出诊先后(即所谓“早轿”、“中桥”、“晚轿之分”)的一套旧规,他的准则是先来先看,晚来晚看,按序论次。据说一次有人带着枪进了他的诊所,枪口往桌上一戳,示意要给他先看,把其他先来在那里排队候诊的人都吓坏了,屠只是稍微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继续自己的诊治,他仍旧坚持自己准则不为所动,那人没法子只好作罢,通过这件事,屠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风骨更加受到大家的尊敬。

     屠揆先成名后对医德非常看重,他对徒弟也非常严格,自定八大医箴:勤读医书;温故知新;黎明即起;生活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不取不义之财等。屠揆先不仅医德高尚,且医术高超,一生中,经他诊疗的病人数以10万计,绝大部分都都被治愈,特别是有的疑难杂症已被大医院拒绝收治,或久治难愈被院方劝退的临危病人,经他诊冶后,竟取得了“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

     传说在“文革”期间,曾有位病人被医院有关医生回绝诊疗,哭丧着脸预备离开医院时,正在扫地的屠揆先看到后招呼他到一旁问病情后,看周围没有医院里的人,随手在地上拣了一个香烟纸壳拆开,在上面开了几味药的方子,叫他到外面去“出药”,并关照不要说是他开的方子,后来那人吃了他开的药,不久病情大有好转,凡此种种,让他在民间享有“屠半仙”的美名。

     屠揆先之所以有如此优良的医术,源于他的勤奋学习,特别是对中国的四大经典医著《内经》、《难经》、《神农本草》、《伤寒论》的精心研读,领悟其精髓所在,也源于他对西医的重视。他曾反复研读《衷中参西录》一书,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形成了他的“衷中参西”,融汇古今的中医理论思想。

     在诊治流行病中,他还曾利用西医常规化验手段知识,确诊出病因,再结合中医传统(观、闻、问、切)四诊,有时还加上自己的“摸”诊,很快就发现了传染病大流行的趋势,引起社会广泛重视,为拯救大众生命,嬴得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他也是常州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诊治病人的第一人,这也是他经常接触普通民众,特别是长期深入农村,了解群众中多种复杂的疑难病症,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结果。

     屠揆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精通中医内、儿科理论,所以对肝病、肺病、胃肠病的诊治独具专长,尤善治“沉疴痼疾”疑杂症,用药屡见成效。

     作为孟河医派传人之—的屠揆先,一生培养门生弟子数以千计,他们分布于省内外、国内外,有的继续传承孟河医派,有的已成为医学卫生领域某项学科的带头人,这些都是屠揆先“医学育人”结出的硕果。屠老先生为了弘扬祖国中医药学,不顾高龄体弱,曾三次东渡日本讲学,进行中医学文化交流活动。

     在一生从医治病救人生涯中,屠揆先还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著作,他先后撰写了《肾病浮肿的研究》、《白喉症的治法研究》、《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的主要症状和体症之病机中药预防》、《一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症治验》、,《几种常用中药毒副作用的临床研究》、《治癌用参》、《十二例腹水(膨胀)症的治症报告》、《医林笔记.支气管哮喘证治》、《上消化道出血证治》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这些论著,有些是他多年临床诊断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真知灼见,无疑这些智慧的结晶,对中医学的研究、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屠揆先故居现位于北直街113号,坐西朝东,东面紧临北直街,大门(院门)即在人行道边,门前蹲踞一对石狮,大门额楷书“延龄居”三字,进门原来是一方形天井,近几年在大门后两侧各建了一楹平房,作为其子女诊治的门诊室,接待上门看病的病人,井北侧有厢房—楹。

     过天井即为民国时期建造的故居正屋,坐西朝东的三楹平房,进深七檩,硬山造;南北山墙上端砌筑有半园弧形封火墙,墙面外侧堆塑凸弦圆圈纹,正屋中间厅堂前后均装置木格玻璃落地长窗,后半部设置屏门,关河西路南北两侧厢房沿均为半墙半窗。

     正屋后面另有一天井,天井北侧有厢房—间,南侧为花圃。天井后面是墙亘围成的院落(过去是大花园),院门朝东,位置偏北。院内南侧有一排坐朝南的简易平房,面宽六檩,进深三檩;北侧另有一座1985年建造的二层小洋楼,坐北朝南,面阔二楹,进深五檩。整个故居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

     2011年1月5日,屠揆先故居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