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杨锡类与前黄中学

时间:2019-12-03 14:28来源:未知 作者:杨金达
杨锡类是前黄中街人,常武地区中共早期的革命者。1923年,杨锡类在无锡艺芳小学任校务主任时,由陈明岿介绍参加共产党,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密交通员,与恽代英等有往来。

  杨锡类是何许人也?

  杨锡类是前黄中街人,常武地区中共早期的革命者。1923年,杨锡类在无锡艺芳小学任校务主任时,由陈明岿介绍参加共产党,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密交通员,与恽代英、萧楚女、侯绍裘等有往来。1925年9月,中共无锡独立支部成立,杨锡类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初,北伐军攻占武进,杨锡类先任武进政治监察员,后任武进公安局长。他和县总工会委员长王寿生紧密配合,严厉打击土豪劣绅。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两天后,常武地区的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相互勾结,也开始反攻倒算。杨锡类避难武汉,不久返回前黄。

  1925年,杨锡类和本家侄子上海美专毕业的杨木者在前黄东街的前黄寺创办了第四初级小学,杨锡类任校董,杨木者担任校长。不久,学校搬到前黄杨家大宗祠内,更名为前黄公学。1927年“四·一二”后,中共武进县委通过杨锡类把一些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隐匿在前黄公学里,中共武进县委委员徐秋蝉担任教务主任,中共党员芮佳霖、李文、丁震球等担任教师。杨锡类考虑到仅一所前黄公学隐藏不了多少革命者,便和杨木者商量,于1927年夏天,在景德寺创办景德小学。 景德寺建于唐朝,当年香火很盛,房屋有999间,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景德小学仍由杨锡类任校董,杨木者担任校长。随着无锡、宜兴秋收起义失败,中共宜兴县委书记宗益寿和陈枕白、朱廉等10多位中共党员先后来到前黄,杨锡类把他们安插在两所小学任教。一时间,前黄公学共产党人云集,成立了前黄公学党支部,徐秋蝉任支部书记。中共武进县委安排杨锡类协助徐秋蝉领导天宁寺佃户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租斗争。他们在前黄公学操场上召开上千佃户大会,杨锡类和徐秋蝉还代表佃户和天宁寺和尚钦锋谈判,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1929年9月,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云在中共苏常特委巡视员管文蔚等陪同下来到前黄公学,召开县委、区委和支部书记的联席会议,具体部署合法的抗租斗争,杨锡类负责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当时前黄公学实际上成了中共领导常武地区农民运动的“革命据点”。抗租斗争坚持三年,最后遭到反动政府的镇压。1929年11月16日晚上,反动当局突然搜查前黄公学,搜出了枪支弹药和大量的革命传单,逮捕了陈枕白和傅一星等教师,学校被查封。杨锡类被迫离开家乡,进金陵大学读书。一年后,杨锡类回到前黄,住景德小学,以校董身份协助杨木者管理学校,同时把杨家坟开垦出来,培育良种苗木,杨家坟苗圃也成为景德小学的校产。1934年,景德小学更名为新园小学,苗圃也更名为新园苗圃,当年出产苗木25个品种6万余株。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11月29日,常州沦陷,新园小学停办。杨锡类赴江西、湖北、四川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杨木者与卞纪良、潘贤导等人在新园小学的校址上创办私立新园初级农业学校,第二年附设简易师范班,1942年开始招收初中生,学校更名为私立新园初级中学。在学校创办之初,身在江西的杨锡类“云山遥隔的屡次书面促进”,给予具体的指导。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锡类回到前黄,在新园初级中学西北角造了两间两层楼房作为住宅。那时杨木者已去常州创办武进县立初中,校长由卞纪良担任。杨锡类一面在戈家塘创办电力灌溉,一面协助卞纪良管理学校。他经常端张板凳进教室和学生一起听课,课间和学生一道活动。他还协助本家兄弟杨迪群在武进创办红十字会,他任秘书长,从医疗方面暗中支助中共游击队。1948年年初,杨锡类又一次离家去宜兴参加太隔游击队。新中国成后,他曾回学校几次,逗留的时间都不长,他一直在南京工作。1953年,学校被武进县政府接收为公办中学,改名为“武进县前黄中学”。杨锡类的两间楼房一直被学校占用,历任校长在那里生活过,被师生戏称为“校长楼”。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杨锡类刚从“牛棚”获释,身体还没有复元,由他女儿搀扶着来前黄中学校园里转了一圈,校长薛亚土请他到校长室坐了一会儿。薛亚土校长问他那两间楼房怎么办,一直由学校占用也不大好,建议他卖给学校。杨锡类说:“也好,不过房屋破旧了,值不了几个钱,你们象征性地给点吧!”

  最后商定,以500元的价格卖给学校,双方签署了合同。杨锡类拿钱时很风趣地对薛校长说:“看来,我与前黄中学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我以后不能来了。”薛校长握着他的手说:“欢迎老前辈常来常往,我们随时恭候。”之后,杨锡类果真到学校里来过几次,每次来都在校园里转转,在石头上坐坐,也不惊动任何人。大概是1982年,临近放暑假,我踏着上课预备铃声进教室上课,见杨锡类撑着拐棍站在教室门口,说想听听我的课。杨锡类我是认识的,按族内的辈分我得叫他爷爷。我赶紧搀扶他进教室。他听了10多分钟,趁我转身写板书时悄悄地从后门走了。我上完两节课到处找他,没有找到,他已离开学校了。那次他听了三位老师的课,都只听10多分钟。我想,他仅仅是想重温一下以前在此处听课的情素吧。

  杨锡类一生坎坷,他三次被捕,受尽折磨;三次脱党,长期审查。但他不忘初心,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直到1986年11月,组织上对他的历史作出公正的结论,批准他光荣离休。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前黄中学的创建,然而他一直关注着前黄中学,对前黄中学的一草一木充满深情。文/ 杨金达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