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1926—2019),江苏常州武进安尚乡人(民国),现武进遥观湖头村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四大名旦之一,锡剧王派艺术创始人。 1938年独闯上海谋生; 1940年拜常锡文戏艺人汤国祯为师学艺;1942年进缪秀锦的戏班子,拜缪为师,专工花旦。
![]() ![]() ![]() ![]() 演唱时吐字清晰,略带沙声与柔和的常州乡音;行腔激越挺拔,飘逸舒展,小腔丰富,花腔奇特;她的小腔有快、短、转、滑的特点。她的演唱高亢时激情饱满,响遏行云;低回处委婉沉郁,余韵绵长。唱来从容不迫,自然大气,韵味隽永,颇具欣赏性,富有感染力。她的演唱个性鲜明,自具风格,亦称锡剧“兰腔”。 许多研究中外戏剧的学院派教授,将王兰英的表演艺术作为戏曲表演的范例向学表演、导演的学生认真介绍。有的说:“王兰英的台步踏出了人物的心理节奏,脚底里也有戏。她的动静处理得当,首先是她理解人物准确,然后用她扎实的基本功将她理解的东西充分体现出来。有时静如春山,有时动如脱免。”有的还说:“她既继承传统,又吸收芭蕾,一招一式俱有雕塑之美。” 著名剧作家马少波老师写诗赞美过王兰英:“莺莺常系玉蜻蜓,红种白鬓革命情。磨转乾坤推日月,京华犹自说兰英。”诗中提到她扮演的莺莺、申大娘、张素贞、双枪老太婆和苏小娥,肯定她在发展戏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其实,王兰英塑造的有个性、有特色的艺术形象,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将人物画成画像,可以排一条长长的人物形象画廊。 王兰英工闺阁旦、正旦,兼演青衣、老旦,还常常演女扮男装的戏。她表演细腻,扮相端庄俊雅,身材秀美;无论演小姐、村妇、天仙、女皇,都有不同凡响的大家风度;无论演主角、配角,她都一丝不苟地塑造人物形象,抓住特点,精心刻划,从不马虎。她艺高戏德好,常常补台让戏,与青年演员同台演戏。尤其可贵的是,作为华东会演的金牌得主,竟演了一大群光彩照人的配角角色,为剧团综合艺术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留下了佳话。 王兰英嗓音甜糯,腔调婉转优美,声情并茂,小腔特别柔和漂亮。她唱不露齿,十分注意口形之美,吐字清晰准确。在锡剧旦角唱腔中,她作了数十年“钻进去、跳出来”的努力,早已自成一派,堪称承前启后。 王兰英在艺术上永不满足。不断求新、求精、求美。超越前人,也突破自己。从不断提高和完善中,求得精品,以褒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