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传承常州方言的优秀学者范炎培

时间:2022-02-10 10:34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范炎培: 1944年出生于常州市。曾任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有光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等
 

     范炎培: 1944年出生于常州市。曾任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有光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华吟诵学会会员,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吟诵协会会长,常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理工学院名人研究院研究员、人文社科学院客座教授,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语言学会理事,常州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常州市吟诵艺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吴》杂志副主编,《常州方言从书》第三分册副主编。公开出版发行《周有光年谱》《岁月时时有光一110岁老人周有光访谈录》《常州方言》《常州闲话一一常州方言文化》《常州闲话一学说常州话》《中吴风情》《乡音乡情》《传薪集萃》《妙香永宁》等著作。
     范炎培主要研究吴语及吴地历史文化,几十年来,受聘于江苏理工学院,目前,在学院开设的公选课程,“常州方言文化”、“吴地文化”,讲授“常州方言文化”“吴地文化”等课程。
        
一、开展常州方言故事一些的讲座
     常州话“少小离家”怎么讲?2011年3月22日,范炎培以手机“大哥大”为例,讲述了常州方言的变化。常州方言走进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校课堂,受到了来自省内外的“90后”大学生的热烈追捧。范炎培是这一课程的主讲人,他希望能让大学生们学一些常州话,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常州方言的文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方言的学生,在大堂的课堂内别开生面,80名学生正专注地聆听范炎培的讲课。范炎培以贺知章的《回乡偶遇》作为开场白,让同学们认识到方言就是乡音,方言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社会方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他举例子时说,“现在同学们使用的手机最早叫‘大哥大’、‘九五砖’”,正讲着,他打开包拿出一部“大哥大”,让在座的“苹果一族”“90后”大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
     江苏理工学院这个学期新开设的“常州方言文化”选修课程。主讲《常州闲话》的作者范炎培说,他曾多次受邀到学校进行常州方言文化的讲座,但常州方言文化成为大学生选修课,让学生系统学习,在高校却是首创。江苏理技术师范学院本学期这门课程共安排10个讲座,接下来大学生还将会学到常州地区礼貌语、问候语的习惯用法和特点、常用称呼称谓语、常州方言俚语中的时间表达、常州人的居家生活和言行习俗等专题课程。
     这些大学生们对常州方言以及常州地方文化会有兴趣吗?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亚萍老师坦言,设想开这门选修课时,当时学院也有些顾虑,选学这门课的学生会多吗?然而公选课网上报名的第一天,就有8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杨周来自盐城,她说,平时问路或者逛街买东西时,别人说常州话,自己都听不懂,毕业后她想留在常州发展,“之所以选修“常州方言文化”这门课程,就是想学会常州话、了解常州文化,随乡入俗,尽快融入当地的方言生活”。外地人学常州话很正常,范炎培在上课的学生中发现,常州籍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投资专业的大二学生芦珊同学笑着说:“平时跟同学们沟通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在学校很难找到常州方言的环境,没有语言环境就说。”范炎培受邀参与“云”直播的江苏理工大学则结合倾注多年心血的专著《中吴风情》,从民间视角回望了常州书院的前世今生、龙城几千年来绵延不息的文脉经络。
     2017年4月17日,四月天正是人间踏青放鸢最美的季节。常州清凉社区党总支联合清凉读书协会、正衡中学、茶山幼儿园、菁清志愿服务协会等组织,在常州新德安医院北大草坪举行了“放飞心情•传播吟诵”阅读节活动,共有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掀起了社区全民阅读的新高潮。
     活动首先由范炎培为家长、孩子和居民们讲授了什么是常州吟诵、常州吟诵的方法,范炎培在现场为大家吟诵诗歌《静夜思》,亦唱亦诵中感受常州地方文化的魅力;来自正衡中学和茶山幼儿园的孩子们分别为大家诵读了古诗词,在绿意浓浓的大草坪朗朗书声回荡其中……
     2017年12月12日晚,在常州图文信息楼的216教室,范炎培,做了《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讲座。范炎培从常州的钟灵毓秀和人杰地灵讲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常州的人文兴趣。接着,他又从物产、交通、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把学生一步步引入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作为常州文化名人的范炎培,以图文并茂和声情并茂的方式,全面向学生展示了常州这所文化名城的魅力,给学生送来了难得的文化大餐,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常州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统计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热议。2017年12月16日,阳湖网•武进《新观察》吴侬软语要“无语”熟练使用比例全国最低。中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游子在外,大家却习惯了用普通话来沟通交流,一声熟悉的乡音便能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可在公众场合,年轻一代不会说家乡方言成了常态,如何传承,留住乡音,也就任重道远了。范炎培在接受常州阳湖网•《新观察》和武进电视台采访时说:“在学校里面,在公共场合里面是用普通话,但回到家里面在朋友之间就可以不用普通话,用我们家乡的语言,就容易拉近大家亲近的距离。”
     2020年4月21日范炎培老师“学习常州”网络课堂 以常州吟诵为例 吴语吟诵 《入声与尖团音》。疫情防控期间,常州老年大学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范炎培高度重视,积极准备,采取有效实施,加强与学员沟通,认真组织学员上网上辅导课,增强师生学习互动,把网上授课和辅导过程录制制作成课件,作为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搭好老年大学网络学习平台,同时结合当前疫情开发系列网络微课,满足学员和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请欣赏范炎培为走进“学习常州”网络课堂录制,以常州吟诵为例 吴语吟诵 《入声与尖团音》。

二、专门开展一些社科文化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常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成员、常州科普讲师团成员,常州市关工委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范炎培,多年来,参与从事为公益文化发展,曾在多家广电平台担任特邀嘉宾主持、顾问,宣讲常州地区历史文化。曾是常州电视台第一个常州方言节目《龙城山海经》的顾问与嘉宾主持,最早用常州方言形式,采访宣传传播常州地方文化。
     范炎培参与常州社科活动20多年,在浩瀚无边的文字海洋里,书写常州文化历史,纵横历史文化名城,是常州社科界的一支“奇兵”,奠定了常州现代文化名人成就。
     范炎培一直扎根于龙城中吴大地,取得了许多社科文化研究的成就。范炎培热衷于研究传承宣讲常州历史文化,在相关学术文化研讨会发表社科类论文多篇,2007年被聘为社科联《常州方言丛书—常州方言趣话》副主编。曾在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省地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齐梁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等报刊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及社科方面的文章。他对常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化情有独钟的研究,先后编撰出版了《常州方言》《常州方言文化》《学说常州话》《周有光年谱》《周有光访谈录》《妙香永宁》《传薪集萃》《乡音乡情》《中吴风情》等社科方面的著作,可以说社科学术文化研讨成果斐然。
     2014年7月15日龙城讲坛•人文常州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开讲,由范炎培讲授“常州方言文化”、“吴地文化”等常州方言的课程。范炎培致力于研究常州现代文化名人,在常州地区最早推出“瞿秋白、吴稚辉、赵元任、周有光四个人在汉语拼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研究结论。20多年来,多次到北京拜访周有光先生,积累了许多资料。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姜椿芳”、东北抗联著名将领冯仲云、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文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党委书记屠岸,多次在龙城讲坛、各学校、社区举行相关讲座。
     范炎培是“七碗茶文化沙龙”的主要参与者,他和包立本等每个星期天举行一场常州文化讲座,《常州日报》曾报道《七碗茶文化沙龙一常州民间一道文化盛景》。
    他创建并主持“春秋文化沙龙”,成为当时常州民间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宣讲场地。他首先提议发起创建“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广泛吸纳志同道合人士,成为常州社科界一支重要的吴文化研究组织。

三、把宣讲伸向多层次传播吴文化
     2015年范炎培提议发起与策划筹建“常州•首届环太湖城市吴文化高层论坛”,2016年范炎培发起筹建“2016江苏常州书院文化高层论坛”,这两次活动邀请了省内外18个城市的专家学者教授来常州,共同研讨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提高了常州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名度。
     20多年来,范炎培多次走进常州市龙城讲坛、常州市社科讲坛、常州市图书馆讲坛、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沙龙、街道社区等地作文化讲座,仅2020年暑假期间就为中小学及社区做了18场讲座。为配合常州金融系统配合反腐反贪活动,应邀为中国人民银行常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科、中国银行常州分行运营部党员活动,作“知足常乐谈幸福——走进历史文化课堂”。以史为鉴,讲述历史上清官与贪官的历史教训。
     范炎培到多所大中小院校宣讲指导常州方言与常州方言文化和学说常州话,潜心传播常州历史文化知识。在任常州市老龄办“幸福小课堂”特聘讲师、市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教师等职务时,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宣扬、宣讲、传承常州地区优秀的人文历史文化与中吴文化。
     2020年11月27日下午,范炎培应邀冒雨走进常州市钟楼区殷村的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大运河故事》的公开课。在热烈的掌声中,范炎培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的时间、历史背景,对促进沿岸城市交通灌溉的作用,对时代进步的贡献和当时世界上的其他运河对比,做了详尽的解说和描绘。作为常州文化名人的范炎培,以其图文并茂的背景课件和声情并茂的讲述,全面展示了京杭大运河和常州段在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渊源,常州古运河数次改道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历史人文在常州运河岸留下的文化遗址与古迹,并娴熟运用普通话和常州方言的吟诵,技巧专业的身姿神态现场表演有关的名人古诗词,场内不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连不熟悉常州方言的老师和同学都听得学的津津有味。给大家送来了难得的文化大餐,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非常欢迎这场生动活泼的讲座,都认真做了笔记,尤其是对常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方言吟诵很感兴趣,大声的跟着范炎培学吟诵,直到讲座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不愿离去,说有机会还要学。

四、用文艺演出形式宣传常州历史文化
     2013年12月策划组织了一台反映常州地方民俗文化的节目《风情常州》在常州大剧院演出获得成功与好评。2017年围绕文明养狗的社会热点,范炎培创作了独幕喜剧《阿宝与五宝》,获得了2017年常州市“种文明 爱常州”文艺作品征集银奖。2019年4月“第二十三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召开,受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委托,围绕着“苏东坡”这个主题,策划了一台“第二十三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吟诵演出文艺晚会,在常州市文化馆剧场演出,受到了全国各地来常州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的赞扬。
     积极热情地推广国家级非遗“常州吟诵”,多年来在大中小学校及社区作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公益文化讲座,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古诗词吟诵研讨会,撰写相关论文,传扬常州历史文化。
     范炎培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投身“社科”活动20多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计名利,不计报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乐此不疲。至今虽已年近八旬,但他仍然精神抖擞,志在千里,他将“社科”活动作为他想奋斗的终身事业。
     范炎培在75岁时写了一本关于乡音乡情的书,书里收录了当年母亲用常州话唱给他听的摇篮曲。他回忆:“宝宝疲倦了,眼睛小,要睡觉,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怎么唱,字怎么写。”
     2018年3月27日,常州范炎培向学院赠送其新作《乡音乡情》。常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孕育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语言学家。作者虽非专业人士,但作品从方言的角度解读常州文化。所写文章都不长,文字洗练,文风朴实,可以作为随笔来读,也可以作为方言历史文化的线索来读。本书的文章不仅有趣,可以怡情,而且有意,可以存古。
     常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孕育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语言学家。作者虽非专业人士,但作品从方言的角度解读常州文化。所写文章都不长,文字洗练,文风朴实,可以作为随笔来读,也可以作为方言历史文化的线索来读。本书的文章不仅有趣,可以怡情,而且有意,可以存古。

五、范炎培与周有光的交往
     常州走出了3位语言学家,周有光、赵元任、瞿秋白,他们就伴着这样的童谣入睡,用常州话读书学习。周有光在世时,范炎培每年都去北京拜访,他说:“(周有光)用常州普通话跟我聊天,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啊,就是周老提出来的,讲好普通话,不忘家乡话,乡音乡情乡亲。”
     《周有光年谱》公开出版,是经周有光同意,并亲自审阅定稿,这大大提高了年谱的权威性与可靠性,范炎培作家曾前后10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周有光。在此基础上,范炎培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周有光健在时亲自指导下,由范炎培亲自进行编写的。根据我的认识,年谱一般是在身后编撰,而《周有光年谱》是在周有光健在时编撰, 并取名为"年谱"是得到了周有光同意的,这本23万字的年谱经周有光亲自审阅、亲笔修改后定稿而公开出版发行的。
      2012年11月,由范炎培编著群言出版社出版,《周有光年谱》(有周有光亲自审阅,李锐(毛泽东秘书)、屠岸(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倾情作序,收纳百余幅周有光珍贵的老照片,讲述周有光的精彩人生)网络文存,汉语拼音方案。《周有光年谱》与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是常州人编著出版的一本别出心裁的中国名人年谱。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