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明德,1952年出生于常州,曾是“老三届”知青兵团战士、煤矿工人、国企干部和机关干部。当过《矿山文艺》《企业与改革》《常州月刊》主编;外贸报关科长、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还搞过史志研究和参政议政,退休前为民盟常州市委宣调处处长、市级机关副调研员。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工农兵学商文”六大领域,在所从事的每个岗位上都是先进。此撷若干荣誉可见一斑: ——“五好战士”“团党委通报嘉奖”“先进青年代表”“优秀团员”“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干部”“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常州市十佳老有所为人物”“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公益先锋”“常州市关工委优秀宣讲员一等奖”; ——“江苏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史志研究成果特等奖”“民盟中央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常州市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唯一)金奖”“常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金点子奖”; ——“全国煤炭题材优秀作品入选奖”“江苏省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全国中外文学作品大赛特等奖”等数百个荣誉和奖项,很多皆多年蝉联。
序 幕
2021年金秋十月,重阳节。《常州日报》公布了常州市“十佳老有所为人物”事迹和照片。其中,老作家金明德昂首挺立。只见他肩披红色绶带,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刚毅坚定,折射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风采。 他更是一位传承红色基因的平凡而特殊的“五老”①之一,一位执著的社会服务志愿者:常州市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宣讲团副团长、常州市“银发生辉”志愿者、常州市红色地名宣讲员;连续六届市民规划师、连续六届人民建议征集联络员;政务服务行风监督员、道路交通安全观察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这一系列社会“头衔”,便是他恪尽社会责任的最好写照。数十年来,他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创作和发表了数百万字的各类文学作品以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或积极撰写各类调研报告和人民建议,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或常冒着酷暑与严寒和风霜雨雪,应邀到学校、机关、党校、警营、企业、社区等,进行“四史”②和历史名人事迹的演讲;或认真监督政务行风、悉心维护交通安全…… 金明德退休后十年如一日服务社会,忙忙碌碌堪比上班,为什么呢?他说:“退休不退责,奉献无穷期——就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共和国的颜色是红色的,不能改变颜色’这个美好愿景;要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而奉献一己微力”……
一、工农兵生涯中,创作抒发家国情怀的文学佳作
说金明德是一位老作家,是因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和发表了大量诗歌、诗词、散文、随笔、杂文、小说、报告文学、故事、文艺评论、歌曲、曲艺等各类体裁的作品,是一个典型的“杂家”作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开始用文学创作反映一代知青屯垦戍边的战斗生活,如组诗《农活四首》《连队生活四首》《开山采石记》等;70年代他成为新一代煤矿工人,取材于如火如荼的矿山生活,又创作了很多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如新诗《矿山哨卡》发表在《江苏文艺》(《雨花》杂志);散文《黄山黎明》和短篇小说《人梯》等发表在《徐州矿工报》;报告文学《雷锋向我们走来》《博弈在美丑之间》获省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和全国煤炭题材文学作品入选奖等。当时他作为煤炭系统和徐州作协会员,担任《矿山文艺》杂志主编,与一帮文学青年经常开展文学沙龙和笔会活动,虚心向老一辈诗人和作家如孙友田、焦祖尧、张贤亮、张锲、茹志娟等学习请教,以作家的社会责任为己任而活跃在百里煤海。他还曾亲手选编了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周梅森短篇小说“处女作”《太阳人家》。 上世纪80年代,金明德享受国家人才交流政策被调往苏南工作,先在国有电机厂搞企业管理,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他主持的《“价值工程”在西门子发动机国产化中的应用》获得江苏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企业也从“作坊式管理”一跃成为“国家二级企业”;80年代末回到家乡后,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多个看似枯燥无味的“冷板凳”岗位上,以作家特有的激情、敏感度、洞察力和宽广视野,从地市级的“中观”角度去观察思考“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社会发展,用手中的笔来履行为国计民生鼓与呼的社会责任。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他继续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大量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和调研文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也正是“老三届”知青下放50周年之际,为了向青年一代传播正确的“三观”和家国情怀,金明德根据自己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切身体会,创作了长诗《不可或缺的纪念——写在“老三届”知青下乡50周年》,先后获得“全国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和“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两个一等奖,还被中国国际汉语作家出版社编入《永远的知青》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诗词《城市环卫工》《太湖梅雨》《重阳》《砸锁链》、散文《阳光的味道》《坦诚之至的解剖刀》等,分别获得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特、一、二等奖,并被编入《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敢叫日月换新天》等书籍公开出版。 国庆节那天,他又创作了朗诵诗《同龄礼赞》,抒发了与新中国同龄的一代人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期盼。
二、古运河乡愁情结:要留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明德出生于春秋古运河畔,从小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长大,除了年轻时在外地工作20年外,其余半世纪都居住在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畔。他说这不是巧合,是一种不离不弃的乡愁情结。 为了开发常州旅游资源,更为了创建大运河保护的“常州品牌”,数十年来,不论是从外地回家探亲期间,还是回常州工作以后,他经常骑车或步行,执著地围着大运河“转悠”,对古运河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总体规划运河两岸,建设常州“十里秦淮”》《规划建设常州古运河旅游风光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经济带保护开发研究》《规划建设常州大运河“文旅带”及其“样板段”的思考建议》《大运河“文旅带”江苏品牌建设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人民建议,还有大量发生在运河边的历史故事,获得了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还先后获得全市“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金奖”“市委市政府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常州市社会科学课题资助奖”“常州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研讨一等奖”等;他的研究成果经常在各类报刊发表或被编入《再创辉煌》《拥抱明天》《常州运河研究》等书籍出版;他的事迹和独特精神,经常被各类媒体报道;他还应邀在包括央视在内的电视台和电台讲述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及其人物故事,有记者称他是“常州古运河民间保护第一人”。 在社会各界邀请他进行的各类题材演讲中,“古运河文化保护”已经成为他的演讲品牌之一。早在2007年,市委宣传部邀请他到亚细亚影城演讲,他提出“运河两岸划定60米红线作为保护区,建设三个层次的文旅长廊;将篦箕巷建筑模式向运河两岸各推广23公里长,成为常州的“清明上河图”;两岸矗立数十位常州历史名人大型花岗岩人物雕像;沿河建设常州历史文化公园链;在明运河与关河三角洲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公园”等建议思路,使听众们情绪高涨,掌声不断。他演讲完后,东南大学教授对他说:“你是常州人,对古运河历史的调研比我深入,思路也比我实际,我就换一个主题讲吧”,于是该教授就讲了“京杭大运河申遗,沿河18个城市在干什么”。 如今,常州大运河水系城区段两岸的慢行步道已形成循环,看到老百姓的诉求被政府逐步变成现实,金明德倍感欣慰地说:“保护大运河历史文化和推进‘文旅带’建设,我将会一直关注和建言献策。”
三、道德讲堂上,他全力传播红色“四史”
——盛毓度小学的多媒体大教室里,百余师生正襟端坐。他们正在听取金明德爷爷关于《红色节日和红色纪念日》的激情演讲,同学们不时举手抢答他的提问; ——暑期烈日之下,天宁区红东社区来了一位骑着电瓶车带着孙子的白发老人,很多人认为他也是来听课的。待到开讲时,他走上讲台,在电脑上插入U盘,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的鲜红版面顿时聚焦住大家的目光,原来他就是主讲人。两小时的演讲使听众都激情满怀,中小学生们挥舞手中鲜红的小国旗和他互动; ——“利奇马”强台风肆虐。武进区河东社区来电询问“明天的讲课是否改期?”金明德说:“你们的组织工作很辛苦,按期举行吧”。第二天上午,他在狂风暴雨中打车23公里提前来到社区,浑身都湿透了。社区领导深受感动,组织来更多听众。《学习李公朴·做爱国公民》的深情演讲,使听众们恋恋不舍,纷纷前来和他握手:“你讲得太精彩了,我们进行了全场录音,回去后还要反复听。谢谢你!”就这样,在整个暑假里,仅南夏墅一个街道,他就为四个社区的几百位大中小学生和居民,进行了四场李公朴事迹和精神的演讲; ——新北区三井实验教育集团的暑期培训班上,292位教师正在听取他演讲《从小巷走出的大师——周有光公民人生评传》。这是他用整整一年时间完成的传记文学,也是目前全国首篇周有光传记,获得民盟中央全国一等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不仅认真记录,还频频拍摄PPT版面。特别是当听到周有光一家在抗战时期一死一伤、遭受了许多磨难时,很多教师饱含热泪;听到他总结周有光“公民人生的八点启示”时,全场掌声雷动。演讲持续到中午12:10分,无一人提前离场。教师们在微信中评价说:“这样的暑期培训走近大师,亲近文化,洗涤心智——致敬大师周有光和宣讲嘉宾金明德老师!”; ——常工院的大学生、清潭小学教育集团和盛毓度小学的全体教师、市侨联全体会员、溧阳市江苏国强公司和天宁区台资企业旭荣印染公司的青年职工及学生子女,都曾分别听取了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提炼出许多警句的《人生与读书》《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题演讲,听后都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和对常州的赞叹…… 他的孙子也跟着他聆听了多场演讲,不但每次都端坐近两小时认真听讲,还不断做着记录,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感染。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金明德在常州市关工委和市作协等相关单位的组织下,演讲任务一个接一个。2020年下半年以来,他应邀进行了20多场以“学四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演讲。 ——2020年9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纪念日。他应邀来到新北区府成社区,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演讲革命烈士瞿秋白。在简要回顾了瞿秋白光辉的革命生涯以后,分享了他三次获奖的散文《坦诚之至的解剖刀——读瞿秋白〈多余的话〉》,还和大家一起高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向社区图书馆赠送20本他主编出版的反映“老三届”知青艰苦奋斗历程的《非常记忆》一书,以引导听众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如何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紧接着他又应邀赴新北区西夏墅乡镇、天宁区永宁路社区、同济桥社区等,为数百名共产党员和居民群众演讲瞿秋白烈士的故事和精神; ——2020年10月26日,新北区环保局举行“十四五规划”编制培训,邀请曾为市委党校县处级和正科级干部培训班讲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大课的金明德作辅导报告。常州中吴网派记者现场录像并进行线上直播,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1400余人在线上线下,同时听取了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理论并结合常州实际的生动演讲; ——2020年12月25日,在常州市第六届大型“文化惠民”活动中,常州交警天宁大队邀请他前往演讲《常州交通百年行》。他用十几个故事生动讲述了近百年以来,常州人在交通方式上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并向交警赠送书籍。大队教导员李松在小结时说:“金老师的演讲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常州交通的百年发展史,更增强了我们做好交管工作的责任心和信心”; ——2021年春节前夕,清凉一社区举行迎新春活动,他应邀演讲《老常州人的过年习俗》。他从半世纪前常州人过年的故事讲起,结合时代发展和当前新冠疫情的形势,提出要“发扬光荣传统,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社区党员和居民产生了强烈共鸣; ——2021年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常州市关工委在钟楼图书馆举行全市青少年“颂建党百年,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他应邀作《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演讲,拉开了新年红色文化传承的序幕。荆川小学一百余师生听后在他的激情感染下齐声高唱《国际歌》,激昂的歌声冲出大厅,回荡在春雨绵绵的长空; ——2021年4月24日,天宁区团委和青年创业中心举办“学百年党史,创百年基业”报告会,邀请他前往宣讲毛泽东的著名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0多位青年企业家听了他独特角度的解读、分享了他《论人生与创业》的论文,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真切的党史和前辈敬业精神的教育”“要坚持为国家和人民创业的正确方向”; ——2021年4月30日,常州市侨联又邀请他去演讲瞿秋白,全市侨联会员听后感到耳目一新,群情振奋。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孙仲华、市侨联副主席王茜等同志说:“金老先生的演讲角度新颖,观点鲜明,充满着正能量和革命激情”“这样的党史演讲,多听有益”; ——2021年5月20日和27日:永宁路社区、民盟常州市委老龄委分别举行“学党史、读原著、庆百年”活动,再次邀请金明德前往解读《毛泽东井冈山系列著作》,近百位中共党员和民盟盟员在《西江月·井冈山》的歌声中深切体会了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 ——2021年5月29日,常州四川商会举办“学党史、庆百年、迎六一”活动,邀请金明德前往演讲《少年毛泽东的故事》。他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讲述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15个小故事,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1976年创作的少儿叙事诗《初升的太阳》,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们听了感到十分新鲜,在讨论中表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胸怀,就要从小、从小事情做起”; ——2021年5月30日,常州家谱馆、武进区张惠言研究会、遥观镇留道社区联合举行“学历史、颂英烈、扬传统”报告会,邀请金明德前往演讲《李公朴精神和爱国公民》。在场的党员干部、研究会员和居民代表,听了金明德把李公朴烈士一生浓缩成的八个故事、不时穿插与党史有关的时代背景、他写的纪念李公朴的两篇散文和快板书;尤其是金明德从中提炼出的以“公民意识”为标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家耳目一新,全场听众聚精会神,无一人中途走动或离场。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社区党总支书记戚建平说:“金老师的演讲生动精彩,我们一定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要牢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成果,将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 2021年盛夏,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来了,计划安排的线下演讲只能调整。于是金明德协助市关工委第一个创作并录制了《“衔春之燕”:少年瞿秋白的故事》《“巾帼豪杰”史良的故事》,在“云课堂”上继续开讲。很多听众评价说:他那磁性般纯正的普通话和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深深地镌刻在了青少年甚至成年听众的心中! 如此丰富的演讲题材,都是邀请单位点的题;金明德每次演讲虽然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但他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却要半个月。金明德不仅为每个选题写作讲稿、制作PPT,还用自己创作的故事、散文、随笔、快板书等艺术形式配合演讲,更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他的演讲爱憎分明,始终贯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条红线,且角度新颖,认识深刻;他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时而大声疾呼,时而如诉如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四、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为改善国计民生鼓与呼
“能说能写擅调研,堪称党派一支笔;有情有义携后昆,不愧机关老大哥。(横批)永远的朋友” 这是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常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忠和,在10年前金明德退休时当众赠送他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他的参政议政能力和金明德长期关心帮助年轻人健康成长的“人梯精神”。这种精神与他创作正能量的文学作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是的,金明德更是参政议政的一把好手。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怀着强烈 “公民意识”的责任感,撰写了上百个调研报告、上千篇人民建议和数十篇理论研究论文,不仅量大而且质高,绝大多数被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他时刻关注国计民生的发展走向,用人民作家应有的敏感度,每每抓住重大问题而率先发声——上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修改、分配方针的调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中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管理;下到改善老百姓生活、不断呼吁扶贫和共同富裕等。 2020年以来,他针对老百姓最焦虑的教育现状,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连续撰写了《切实推行“教育减负工程”的调研建议》《全面减轻“教育负担”的再调研建议》两篇均八千字的调研报告,成为同一个专题的姊妹篇。在第一个调研报告中,他开宗明义指出了“教育负担”应当包括学生的学业负担、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老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三方面;高度概括了当前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并从“书包为什么这么重”开始,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剖析了从表象到深层次的原因,描绘了“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教育现状的“全景图”;然后提出了12条改进建议,条条都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鲜明的个性。调研报告通过正当渠道发到了网上并提交给了国家教育部,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教育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2021年7月,中办、国办终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文件),各地便“立竿见影”地造舆论抓落实。但金明德却敏锐地发现一些地方有做“表面文章”的倾向。于是他再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撰写了第二份调研报告。他针对“双减”文件实施以来存在的系列问题,指出仅仅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减轻中学生学业负担及其家长的经济负担和老师的工作负担,尤其要首先铲除“教育产业化”的土壤。于是他又提出了“从人才方针政策和体制源头”“从全面调整现行教育制度”“从彻底改善现有教育方式”等三大方面进行全面调整的12条再建议,呼吁早日实现真正的全面“教育减负”。 这两个调研报告加上交通管理等其他民生建议,又一次被常州市政府采纳,市长亲自为他颁发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金点子奖’”,这是他连续几年获得此类殊荣了。 2021年9月,民盟常州市委通过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北门书屋丛书”计三册,其中33万字的《诤研集(2)》便是金明德的参政议政优秀成果选…… 征程没有尾声 2021年10月15日,常州市关工委举行“文化塑造未来”红色宣讲工作总结表彰会,金明德连续第三年获得“优秀宣讲员”一等奖;此后,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博物馆、市作家协会分别举办的“2035发展规划公众十佳建言”“百年奋斗·家国情怀”“红色记忆征文”等颁奖会上,他又连连获奖…… 如今,金明德已年届七旬,但人们都说他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激情。 诚然,生长和生活在可爱的祖国和七彩的长三角中枢城市常州,再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他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因此每当红色演讲到最后,他总是深情地朗诵道:“又一个春天来到了,瞿秋白的故乡到处万紫千红”;他指着PPT上特意选配的一张红梅绽放的“常州春天”照片说:“这鲜红的色彩,无疑是千百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他情不自禁地一次次领唱起《国际歌》,执著地传承着红色薪火。 啊!荣誉名至实归,奉献未有穷期。金明德感到人生既漫长又短暂,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完,有太多的责任没有尽够;他高擎着红色薪火与满头银发交相辉映,继续昂首阔步地前进在人民作家应尽的社会责任征程中。 这就是一位长期活跃在人民群众中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文/程协润 泾渭 ①:“五老”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②:“四史”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