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重威,1940年出生,常州孟河人,初中文化,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孟河中学副校长,武进县政协委员、政协常委,武进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民盟武进支部主委,民盟常州市委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文学创作上海中心注册作家。1986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常州市“华佗杯”老有作为“十佳模范人物”之一,3次荣获常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郭重威退休以后才开始正式搞文学创作,这近30多年中,先后出版近五百余万字,6本小说和4本文学作品,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中《古镇沧桑》和《追梦记》等三部作品,分别获得了常州市委宣传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文化工程奖,与他人合作的《道教文化丛谈》也获得了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郭重威原是孟城中学一名教生物课程的教师,曾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因统战工作的需要将他调至武进政协担任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还担任当时民盟武进总支的主委,他在武进政协与统战系统工作了近10个年头。我与郭重威是同乡,对他多少有一些了解,在我当小河镇镇长的时候与他有过多次的接触,记得那时2002年初的时候,他到小河镇来找我说:“他已经退休了准备想圆他写小说的梦想,(后来,他果然写的第一本小说《古镇沧桑》,也获得了常州市级五个一的文化工程奖),现在先练练笔,先写些文章登载在有关报刊杂志上。”我说:“很好,我坚决支持您,您是我们武进市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虽然,现在已古稀之年,从工作岗位退来下来了,但您还准备搞文学创作,大干一场,你真是了不起,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啊。”在后来的10多年中,郭重威果然陆续出版了几本份量厚重的文学专著,尤其是郭重威对“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专研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的。郭重威用10多年的时间努力钻研齐梁文化,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们晚辈汗颜。在我与他多次接触的感觉上,郭重威从他退休那天开始,已做好了长期写作准备,准备向研究家乡齐梁文化文化进行一次远征,他用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在古稀之年叩开了文化创作的大门。
一
2001年,刚刚退休的郭重威在研究《道德经》时突然发现,老子的思想在当代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一口气买来30多本相关书籍,一头扎进了道教文化的研究领域。数月后,有着良好文字基础的郭重威,首次与他人合著完成了25万字的《道教文化丛谈》。2005年4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因影响较大,此后,这本书又连续再版了3次。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郭重威是一个地道孟河人,为什么退休后想起研究齐梁文化了呢?研究齐梁文化,对他来说是他人生梦想最大的一项工程,他需要很长时间去考虑和酝酿,更需要有这样的机会和氛围。为了使退休以后的生活更加充实,他下定决心精神抖擞的踏上了研究齐梁文化远征的道路。郭重威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考虑,他决心倾注全身之力,决定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引来研究齐梁文化权威们的“共鸣”。从此,他就埋头一门心思的搜集资料研究起来,他先后20多次到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搜集到了100多本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的有关书籍。又很多次到有关图书馆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他早起晚睡,到处搜集资料,终于查阅到了5000多份有关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的研究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他终于弄清了齐梁故里的萧氏家族在战乱中的生存状态,他又通过反复多维辩证地分析、思考与判断,齐梁故里走出去的萧氏皇室执政理念还是比较先进的。齐梁文化是一种进步的文化,最伟大的意义与成就是“三教圆融”文化。他通过在一沟一壑间寻找着齐梁文化的闪亮点,经过整整10年头的细致考察与调查、挖掘与研究,终于撰写出了体现《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的专著。 二 在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议上,郭重威提出了加快齐梁文化研究工作,一定要取得萧氏家族的大力支持。他通过萧剑波的帮助,终于了解到了中华萧氏宗亲联谊会的有关情况,并与中华萧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萧枫取得了联系后才得知,2007年3月,在福建晋江召开第六届世界萧氏恳亲大会。郭重威当即向萧枫秘书长提出参会请求,经中华萧氏宗亲会筹备会研究同意孟河镇派代表参加萧氏宗亲大会。但是,为了带去令萧氏宗亲信服的齐梁文化研究成果,郭重威与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人员开始了紧张的筹备与写作,终于赶在福建第六届世界萧氏恳亲大会的前夜,出版了一套“齐梁文丛”图书与3本画册,以及《齐梁文化报》3期,这是齐梁故里人民为中华萧氏宗亲们准备的一份大礼。 这次福建晋江第六届世界萧氏恳亲大会,对于孟河镇来说仿佛是天赐良机,“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的品牌已深深地印在全世界萧氏宗亲们的心中,全球萧氏宗亲都为孟河齐梁故里组团鼓掌喝彩。全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0多名萧氏宗亲的代表,对齐梁文化文脉的追寻,永远是郭重威的一个梦。参会1600多名萧氏宗亲都得到了一份完整的齐梁文化研究成果资料,著名铜刻艺术家汤友常又当场代表齐梁故里孟河镇人民,向南兰陵萧氏宗亲们,赠送了一幅他精心创作玻刻艺术作品,带队参会的孟河镇党委副书记作了“关于欢迎萧氏宗亲常回故里常州走走”重点的发言,郭重威又代表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了“为齐梁文化正名”的演讲,在福建晋江第六届世界萧氏恳亲大会上刮起了一股情感旋风,有的萧氏宗亲在此以前尚不知萧家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一下触摸到如此深远的齐梁文脉与萧氏故里的根源,有的还当场感动与激动的哭了起来。 三 郭重威根据萧氏宗亲们实地考察了解到信息,他又趁热打铁建议孟河镇召开“萧衍至圣纪念大会”。在孟河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同年10月26日,在江苏名寺九龙禅寺——梁武帝萧衍郗氏皇后的家庙中举行。参会人员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萧氏宗亲代表,共计120多人。同时,还在九龙禅寺举行了梁皇宝殿奠基仪式。为此,市、区、镇三级政府特为萧氏宗亲们举行了盛大的招待酒会,令萧氏宗亲们一个个感动不已。 郭重威一直保持与世界萧氏宗亲们的密切联系,他走访了国内18个城市的萧氏宗亲会,亲自掌握了几千名萧氏企业家们的名单;通过香港萧氏宗亲萧熹枬在国际上又联系上了16个国家和地区63个萧氏宗亲会、一千多名萧氏宗亲人员的名单,包括时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宗长,在台湾召开的世界萧氏恳亲大会上,请萧万长亲自书写“萧氏大宗祠”、为九龙禅寺山门题写了“九龙禅寺”、并为“梁皇宝殿”写牌匾。 郭重威在个人情感上早与萧氏宗亲的水乳交融,萧氏宗亲都亲切地称他为“萧家的儿子”。郭重威热心对“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的执着研究,在深深感动萧氏宗亲的同时,通过孟河镇党委政府等领导反映,更深深感动了常州市政府领导。郭重威与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人员对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研究精神真正感动了“上帝”,这时,对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研究得到了各级政府实质性的重视与支持。 为此,常州市政府拨款几十万元,专门成立了以老市长薛峰挂帅的、以常工院储佩教授为“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使一些高层次的专家学者一起加入到对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的研究的行列之中。2009年3月在常州举行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文广新局、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常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承办的“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笔者与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也有幸被特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议。 2009年,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孟河镇相关齐梁文化的研究课题走上正轨。一些萧氏家族与孟河镇签订投资修复齐梁故里的意向书,在萧氏家族的大力支持下,萧氏大宗祠、九龙寺、梁皇宝殿等相继修复。2013年,孟河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郭重威与“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起,起早摸黑、走街串巷,摸清了孟河镇的历史文化家底,并完成了《齐梁文化、齐梁故里调查报告》等20万字的相关材料。2014年3月9日,当时年76岁的郭重威得知孟河镇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后来,他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编写了孟河文化点普查一览。 郭重威和范春苟合作撰写的《齐梁文化、齐梁故里乡土调查报告》与《齐梁故里的保护与开发》一起被收编入《齐梁故里考证与齐梁文化新编》一书中。另外,我也很幸会,我撰写的《开发齐梁文化,建设旅游齐梁名城》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论文。另外,我在2007年撰写的《挖掘千年齐梁历史,弘扬灿烂齐梁文化》和《申报孟河历史文化名镇,积极打造齐梁名胜旅游区》等2篇论文,分别被收入2009年常州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编著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齐梁故里考证与齐梁文化新编》一书的附录“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部份论文与资料存目之中。 四 其实,郭重威是一个非常刻苦、勤奋、细心、虚心学习的人,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有着他对人生经历特殊的感悟,还有非常可贵的创作热情和激情,2018年,郭重威着手撰写的报告文学《江畔明珠》入选省作协第5批重大题材项目。2020年10月,郭重威与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金若晨合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铁皮棚子》。郭重威虽然已年逾古稀,时不待我,他在常州同行中,不但是一名研究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民间的真正行家,还参与编写了《新城文迹》与《新北革命故事》等图书,是一位名符其实的高产作家。在20多年的时间中,郭重威已连续创作出版了20多部、文字达1000万字的长篇小说和文史著作。我想这些小说留给后人去看、去感悟,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我也为他写作出版这么多小说而骄傲与自豪,这使我更加对这位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同乡老人肃然起敬。 郭重威一生命运多变,他读过十年书,种过十年地,养过十年猪,当过十年教师,做过十年公务员,退休后专心致志投入文学创作。他聪明好学,刻苦钻研,在孟河中学担任教师时,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创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三级体系教育法”。他赤胆忠心,勇于开拓,在调任武进政协工作期间,积极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退休至今接连创作出版了《道教文化丛谈》与他人合著、《古镇沧桑》三部四本《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追梦记》《潘家三姐妹》、《孟河史话》《江畔明珠》历史小说《梁武帝萧衍》等十余部书,共五百万余字。其中,历史小说《梁武帝萧衍》,己改编为48集大型历史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我听说,历史小说《梁武帝萧衍》很受萧氏宗亲们的欢迎。 在世界第十一届环球萧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印尼雅加达太阳城召开。会上,郭重威创作的长篇小说《梁武帝萧衍》举行首发仪式。据悉,该书成为在印尼出版的首部汉语书籍。《梁武帝萧衍》全篇30万字、20个章节,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一生及南北朝时代的特殊政治氛围。郭重威在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将工作重心转到推进孟河古镇的规划建设中,他说:“要让古镇焕发生机,尽力展示其文化底蕴,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孟河啊!孟河,我的母亲,我的家乡,我爱你/我深深地爱着你,从我有感知的那一刻开始,就深爱着你,直到如今……”这是郭重威《孟河啊,我的家乡,我爱你》中的诗句,这也是郭重威的真实心声。 据我所知,郭重威所创作的文学小说作品,大都是以家乡孟河的历史人物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的,这就充分反映了江南水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能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常州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郭重威为推动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这种“出彩”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