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创办振华染织厂王长庚

时间:2022-07-05 13:41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王长庚,1895年生,小河街南王家村人。父亲王志仁(企山)为乡董,是小河镇的富绅。王长庚年轻时就关心社会政治,1920年在小河开办振华染织厂
     王长庚,1895年生,小河街南王家村人。父亲王志仁(企山)为乡董,是小河镇的富绅。王长庚年轻时就关心社会政治,当时,武进县沙田分局要将下滩“芦课”田赋每亩2角,改为“漕米”,增加税率。他即组织“四乡沙洲联合会”,出面与当局据理力争,达成协议,当局屈服。事后,公众推选他为会长。
     1920年在小河开办振华染织厂,有手拉布机30余台,职工80余人。产品有斜纹和条子、格子平布。后因日货充斥及内战等影响,于1927年倒闭,只保留京货绸布门市部。接着开设萃丰茧行,春秋两季代无锡缫丝厂收购鲜茧,用十眼烘灶烘干后运出,方便了当地蚕农的鲜茧出售。
     王长庚为了培育改良蚕种,抵制洋种,在1920年乃将自己惜字洲部分出租的水旱田与当地农家调换高埂田,栽种桑树。隔年,又开垦小河河南的南北两处义冢地,共计10亩零4厘,大力栽桑养蚕,在原振华染织厂内创办蚕种制造场。并在桑园地办了饲养场,养种鸡800多只,全耳毛兔100多只,因管理不善,又缺乏技术而失败。
     1935年,再将粮田调换高埂田植桑50余亩,在惜字洲开办第一分场,盖13间楼房蚕室,上面养蚕,下层储桑,并有附属室10多间。其资金是向国家贷款。开始制种时,聘请苏州蚕桑学校技术人员,同时选派青年去蚕桑学校学习,毕业后回来工作。第一年就制种5000张。还盖了一个草屋大冰库用于制种,冬季收购冰块,将蚕种冷藏。总场和分场有工人200多人,桑田近80亩,年产蚕茧2万多斤,春秋两季制种10万张左右。还开办了3年制的振华蚕业中学,招收高小生入学,半工半读,供给膳食,每月发津贴费第一学年1元,第二学年2元。学生分组和工人一起养蚕,蚕养得好的小组,再发奖金5元。培养蚕桑专业人才,学习期满,成绩及格的发给毕业证书,分配工作,当蚕桑指导员。振华蚕种场所制的“如意牌”蚕种,畅销江、浙、皖各地。所产蚕茧,个大皮厚,出丝率高。
     1937年后,日军侵占了沪宁,振华蚕种场被日军作为据点,总场被迫停产。王长庚不愿为敌人充当走狗,离开了小河,到常州小河沿将住房改为蚕室。因地方太小,便借贷在北门青山桥北的殷家桥买下了一幢典当房子,改建了振华第2分场继续制种。因小河总场的制种设备被日军捣毁,小河地区所产蚕茧用木船运往常州分场。但种茧需要低温,只好冒险在黑夜运送。一次,途中碰上日军勒令停船搜查,稍有迟疑,他和船上人员均惨遭毒打。抗战胜利后,又到浙江崇德县办了第3分场。
     日军为了倾销“洋面”,不准我国人民自由买卖粮食,城里人吃不到面粉。王长庚又招股在常州东门白家桥开办信和面粉厂,将2分场的空余房屋拆去建造厂房,抵作资金。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面粉厂比较兴旺,面粉质量超过“洋面”。后因日军限制小麦原料供应,并控制用电量,被迫停办。
     王长庚还将常州分场拆房屋的材料拿出一部分,在附近盖了10多间校舍,办了一所“庆麟”小学。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