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人:(1894~1969),字肇庆,武进县孟河古城人,出身中医世家,为清末御医马培之的曾孙和孟河名中医马伯藩的侄子,江苏省中医著名的内科专家,精通中医经典著作和多家中医学说。曾师从伯父孟河名医马伯藩学医,学成后自己开了诊所。新中国后,历任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马泽人擅长治疗温热时病,对肝、胆、脾胃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马泽人幼年时就继承了家训,早年就跟随着伯父孟河地方名医马伯藩习医,从1912年开始,先后在武进孟河、无锡、南京、上海等地行医。1913年开始定居江苏省的江阴县,在澄江一带行医,深得当地广大患者和群众的爱戴与信任,后跟随马泽人学医者达20多人。1919年以后,马泽人曾任江阴县民国第一、二届国医学会的执委,第三届的常委。1929年民国“中央卫生委员会”悍然宣布废止中医,他被江阴县中医药(学)界公推为赴宁抗争代表,与全国各地代表们在宁据理力争,后终于迫使民国当局收回了成命。 新中国后,马泽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1954年带头“走集体化的道路”,组织并成立了江阴县城中西医联合诊所(是江阴中医院的前身),并担任首届联合诊所的负责人后任主任,曾先后被评选为江阴县劳动模范、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常委。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出席江苏省中医药(学)界的座谈会,并积极参加对王斌等人轻视传统中医药(学)事业的批判与斗争。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学)事业,他将自己马派祖传的中医药秘方、验方300多处方,全部敬献给了国家。1956年,为了加快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他受江苏省卫生厅的邀请,就离开了40多年工作的江阴县,从第二故乡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并历任内科副主任、主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并兼任江苏省丁山疗养院副院长等职。 1956年到江苏省中医院后,他曾被评选为全国卫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的代表大会的会议,还被列为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受到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他被当选为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7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又被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的副理事长。 这几十年来,马泽人为振兴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史无前例的10年动乱时期,他受到了极左路线的迫害,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等,于1969年含冤逝世了。1979年,马泽人得以平反昭雪,终于恢复了他的一切名誉,当年,南京中医学院并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以隆重地纪念这位为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事业发展,作过巨大贡献的江苏省著名中医药(学)界的代表的巨人。马泽人为江苏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然而,他一生忙于诊务,惜无著作,且很多验案均在十年动乱时期散佚殆尽。 在跟随与传承马泽人(马派)学医的门人20多人中,其中,产生了一位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1927-2015),另外,马泽人的传承人还有江苏省名老中医盛灿若,他是孟河医派四大药(学)家,“马派”这一门脉中,擅长针灸等中医外治疗法。盛灿若从事针灸工作50多年,医术精湛、临床疗效显著。善用特定穴,深刺透层,一针数层,单手进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为擅长,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如:针灸治疗不孕不育、顽固性呃逆、声带麻痹、声带小结、喷门痉挛、术后尿潴留、突发性耳聋等。
一、治疗温病,须护阴通里
特别是在治疗感热温病时,马泽人的经验是相当丰富的。他认为温热病来的快、传变的也快,但一旦确认与辨证后,就应该当机立断,如果迟疑不决的话,很可能会贻误病情,使病情进一步的加重。用药轻重,须在临证时决定,但一定要特别注意2点,第一是顾护阴液,第二是治其表必须顾其里的。
二、内伤杂病,重在于脾肾
马泽人对内伤杂病的调理,重视脾肾。他认为人之有肾,乃树之有根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慢性病多系日积月累而成,病久必虚,虚实混见,因病原转复杂,所诊治者必须抓住先天与后天的这个两要点。所用补药时就不能一味地追求补,盖滞补黏腻,必然有碍脾胃,不利冲和之气。如用泻药时也不能急于求成,滥施泻药与攻伐,如果是胃气一败,那百药都难以治疗了。所以,治疗慢性的疾病一定要有耐心,最怕朝思暮想,或随意改变处方,如果你的治疗步法自乱,那就必有变故。
三、温病下药,必辨证精细
马泽人认为温病有外感伏气之分。外感首先犯肺,如邪不能外解释,势必会内传于内里,由卫分传至气分。温邪挟滞内结于肠胃,气分先燥,细看舌苔应有变化,欲用下法,必须先验看舌苔,如舌苔发黄,或舌苔如沉香色,舌苔老是黄色,或舌苔中有裂纹,均可为是下证。伏气则由内里而发,分先燥与有炽热,看定是唇燥干焦,亦可为下证。如矢气频传,关脉弦实,说明大肠积粪已久,应急于下而无疑。邪热成燥结,脉象应见弦实,然而,正虚湿胜的人,往往脉象转为细涩,而且身热不燥,究其原因,是湿浊外蒙,闭遏热势,或正气内虚,无力鼓托其邪,此时下药,须当慎重。在辨证确认后,方可缓缓导之,如果此时鲁莽下药,可立见其祸的。
四、辨证诊治,辨证重整体
马泽人在辨证诊治时非常重视整体的概念。他认为天有寒暑,地气有燥湿,而人的禀赋不但有清浊之分,还有南北之分、个人的嗜好之分与各自的特点等,还有各种的偏胜,或偏于阳与或阴之间。因此,为病人诊治时,应当一一观察病人的详审体质与强弱之分,以及生病的起因,发病于何地,应当找出发病的真正原因。是在气在血,是入经入络,是属脏属腑等。这舌苔可辨,脉理可参,应当一一仔细地推敲,或认真的剖析,才能不误医治。
五、治病辨证的轶事
临床应用:例1:李某患者,年近花甲,形体羸弱,畏风怕冷,异于常人,刚过中秋节后,他就将棉袄穿在了身上,还加了2件毛衣,四肢欠温暖,大便干结较难解,还要数日才能大便1次,粪如羊屎,舌苔无光泽,脉象沉细,病已生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是属于久治无疗效了。在马泽人对病人进行第一次诊断时,就予以温补脾肾的诊断,马泽人就选了右归丸加味,附桂、鹿角等用3钱,另加以当归、苁蓉温润通便,连服了5帖,但效果还是平常。在进行第2诊时,马泽人就在原来的处方上加大了剂量,各用了5钱,再加桂枝、干姜,连服了20余帖,效果较好。例2:马泽人后来又治疗了一位张姓的患者,年近花甲,体瘦多弱,表现为畏风怕冷,异于常人,刚过中秋节,就穿上了棉袄,并且里面再加两件毛衣,四肢冰凉无温暖,大便干结难解,几天才能大便一次,大便形如羊屎,舌苔无光泽,脉象沉细,这样的症状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虽然,经过许多医生的精心治疗,但几乎没有一点什么效果。后来,病人的家属千方百计找到了马泽人诊断,马泽人给予温补脾肾,选用右归丸加味,父子、肉桂、鹿角等3钱,再用当归、肉苁蓉温润通便。只吃了5帖中药后,虽然效果还没能全部显示出来,但病人觉得还是好多了。在第2次就诊的时候,马泽人就在原来处方的基础上加大了剂量,上述药物各用5钱,再加桂枝、干姜,后来,就干脆连服了20余帖后,病人的各种症状就彻底地消失了。 例3:沈某患者,马泽人只见高热不退,神志昏糊,烦躁谵妄,并有惊厥动风之兆,其一形盛脉实,声音洪亮,治用大承气汤,抽薪于釜底,硝黄均用一两,其中大黄另冲,再以药渣入煎,连服了2帖,大便畅行,病即转机,热退神清,调理数剂而安。 例4例:马泽人看见王姓病人时口唇干焦,语怯声低,脉见细涩,右关微弦,按其腹有硬块的感觉,见病人是双眉紧锁,此乃气阴两伤,正虚邪实,攻则正气不支,补则邪留难去,的确是有一点的棘手。马泽人就选用“五汁饮”(甘蔗汁、梨汁、荸荠汁、藕汁、芦根汁)添水行舟,并化服芒硝粉,咸润软坚,5钱为一份。马泽人就对病人采用了面灌法,在面灌完成后,再面灌第二处方的中药。就这样通过日以继夜,接连儿三地面灌了几帖处方中药,没有几天病人就能下屎数十粒了,后来,病人的大便也就逐渐通了,病人的神识也慢慢地转清了。不久,这名病人的病就好了起来,马泽人也见到了他治疗的效果。 这几例病都是属于同腑气燥实,热结阳明的证状,由于各不相同的体质,而治疗方法亦就各不相同了,马泽人对病人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更使他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