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追记万绥猴灯第十六代传承人巢松全

时间:2023-05-11 16:1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常州新北区孟河镇万绥白兔墩村的猴灯,总是当地少不了的一道文化大餐。
      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常州新北区孟河镇万绥白兔墩村的猴灯,总是当地少不了的一道文化大餐。只见浩浩荡荡几十人的猴灯队伍,清一色着黄色猴衣,猴面具,猴王、魁星和大旗开道,锣鼓喧天,威风凛凛。万绥猴灯不是灯,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万绥猴灯,主角却不在“灯”而在人,它是由人扮成猿猴形状表演民间舞蹈和民间杂技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万绥猴灯,是一种集民间杂技、民间武术和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表演难度大,动作复杂技巧难以掌握,没有一点小功夫是很难学会和掌控的。
一、万绥白兔墩跳猴灯与耍猴拳的来历
     在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因永嘉之乱,汉代名相萧何的第20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族人从山东北兰陵迁居到长江以南的武进东城里阜通镇,就是今天的常州孟河万绥镇。萧氏家族在万绥定居后,一百几十年以后开始人脉兴旺,从这里不仅走出了以萧道成、萧衍为首的两个朝代,以萧姓为主的20位执政皇帝。而且还在万绥建造了许多象征皇权的建筑和寺庙、寺观,形成、延续、传承、发展了一批独具皇家宫廷文化特色和南北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传统艺术、社会习俗。
     万绥白兔墩猴灯表演,就是当年萧整携萧氏族人迁居万绥东城里创建的一种以强身形式的传统舞蹈。万绥猴灯表演不是以灯为主的,是当年萧整为保护整个家族成员的安全,组建了一支以萧氏为主体的萧家军,万绥猴灯是萧氏将士们当年习武强身的一套猴灯舞蹈。当年萧家军在东岳庙近旁的校场练兵时,万绥当地老百姓都临阵伫足观赏。久之而久之,万绥萧家军猴灯的一整套表演动作和程序,都被万绥白兔墩村等多个村子的年轻人效仿学会了,后来萧家军全部撤走以后,被万绥白兔墩村的人重新组合改编后延续传承下来了,所以,后人都叫他万绥白兔墩猴灯舞蹈。
     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叫巢松全,是万绥白兔墩村人,他就是万绥白兔墩跳猴灯舞蹈的传承人。他把祖辈们传承下来的跳猴灯表演,已传承到他这一代,已经有300多年了,他自己也记不清已传承了多少代了,后来,通过大家帮他回忆与计算统计下来大约有16代了。巢松全是白兔墩村中能调猴灯的人中最年纪大长一个。只见他戴着一顶草帽进屋,耸耸肩,眨眨眼,等他开口大笑时,我们就看见他脸上泛起了那一层层的皱纹,许多人第一眼看到他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巢松全太像猴子了。
二、跳猴灯与耍猴拳既可作防身还可强身
     巢松全(92岁时病亡)从他小时候10多岁时,就开始跟着他父亲巢四保练习调猴灯,耍猴拳等表演。有时在放牛与干农活的时候,他觉得无聊了就来翻几个跟头,耍几套猴拳活络活络自己的身体,所以说,跳猴灯与耍猴拳既可作防卫还可强身呢。现在万绥白兔墩跳猴灯,通过几代人的传承已进融入了杂技、舞蹈、体育等多重文化元素。所以,表演跳猴灯时,孩子们的童子功就显得很重要的了,在白兔墩村会跳猴灯与耍猴拳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是要从小练起的。巢松全也已经不是很清楚地回忆起过去,他学耍表演猴灯时的事情了。虽然,他依然很开朗,身板也很硬朗,说话也很健谈,要是在十几年前,常州文化馆的老师专门来采访他时,他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与详细的东西,看样子这次是不行了,有些事情他已记不清了,他的确也忘记了。
     巢松全的小儿子巢国友现在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他住在常州市建材宿舍楼里,是巢松全3个儿子中唯一跟着他父亲学跳猴灯与耍猴拳的人。他回忆着往事说:“他父亲一直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从小教就我学习跳猴灯与耍猴拳等表演,当时我们小时候,特别是孩子们可以玩的东西本来就很少,所以,也愿意跟大人们学着玩玩。”记得父亲还曾经跟他说过:“现在我把这个猴灯舞蹈交给你,嘱咐他一定要将这跳猴灯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巢家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你不能忘记了!那时我哪里懂得这些东西,这知道觉得好玩而已啊。”
     巢松全曾说:“他80多岁时,还能跳猴灯动作、耍几个猴拳给你们看看,现在年纪大了一点,已没有这个力气了。”只见他说着说着就想跃跃欲试了,要不是他在场的儿子亲自拦着他,巢松全狠不得立刻爬到桌子上翻几个跟头,让大家看看呢。到了他这么大的年纪,跳猴灯、耍猴拳等剧力的动作,的确是已没有这个力气再去表演了。但是,他是一个不乐意一天到夜自己闲着的人,还有2件事情对这位传承人来说与跳猴灯一样重要。第一,要多教一些年轻人跳猴灯的动作,多教他们耍猴拳的一些动作与要领,并嘱咐他们一定要将跳猴灯传承下去;第二,他还要经常出门去多看看”。他老人家还一个人经常去恐龙园,去淹城玩玩呢,去市中心走走与看看,他的确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动动。
三、恢复万绥猴灯已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万绥白兔墩跳猴灯都是以白兔墩村人为主,白兔墩跳猴灯是在2004年那一年才逐渐恢复起来的,在此以前,已有30多年停止跳猴灯的活动了。白兔墩村委和镇文体工作站,白兔墩村委的老书记朱建平从2003年起,为了恢复这个传统项目,他也化费了不少心血,在他领导下,带领大家充分挖掘与组建起了白兔墩跳猴灯队。他召集了白兔墩村上包括巢松全在内的20多位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过去曾一度跳过猴灯,耍猴拳的老一辈人,大家一起来一点一点地回忆基本动作,再一块块、一件件地拼合起来,还有服装与道具等。以及表演者所戴的猴面面具也很有特色,当时也没有现成的存在了,都已经毁掉了。还好,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做猴面的模子。大家就根据这几个模子的提示,在巢松全老人带领下,大家一起慢慢地来回忆,一次次试制,最后,终于做成了现在这样用夏布丝棉纸多层浆糊与明凡粘合而成的猴灯脸具,表面描绘花纹图案用特殊的色彩,都是绿色环保材料制成这张猴灯脸面具。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练猴灯的人,白兔墩村上最年轻的一批跳猴灯、耍猴拳的人,是巢国友那一辈了,也都是超过60多岁的人了。他们这一批人从小就对跳猴灯、耍猴拳有感情,但是他们一天天年纪也大了,有的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再也跳不动了。所以,关键是在培养下一代人来跳猴灯,这就有点麻烦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惯了,哪能吃得这么个苦呢。”巢国友说:“像我儿子这样,我也想教他学跳猴灯与耍猴拳,可刚学了几个动作,这小子就喊他酸腰背疼了,受不了。”在这几年的暑假中,白兔墩村委组织年纪大一点跳猴灯和耍猴拳的人,到万绥中心小学教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学跳猴灯与耍猴拳。“演出表演时会发一些钱,备一些点心零食给孩子们随时食用,有时候还要请老师们出面帮助哄好这些孩子!”白兔墩村委的村干部说:“他们面对这种新情况,一时也感到没有什么好办法,一个个都无计可施。孟河镇文体工作站的魏向宇站长也很有同感,对年轻的一代要传承跳猴灯和耍猴拳,真是要多想一些办法,多动一点脑筋,多用一点心思和多花一点功夫了。
      跳猴灯和耍猴拳,一般在逢年过节及庙会活动时,猴灯队伍一般有几十人,一律戴猴面面具,穿猴衣出动时,有扮成猴王和魁星的演员领路,前面有12平方米的一面督旗和八面舞旗开道,演员们手执叉棍等器具,一路锣鼓喧天,威风凛凛。猴灯表演,可以在地上表演,也可以在台上表演。出场时,首先有扮成猴子的演员向观众亮相,然后随着锣声鼓点的伴奏,表演猴子的各种表情和动作,逐渐进入高潮,再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猴灯表演的整套程序有:序幕、单猴、双猴、三猴、五猴、台猴、单棍、双棍、谢幕。主要表演动作有:魁星戏猿猴、穿阵、舞势、翻筋斗、滚绣球、竖蜻蜒、金鸡独立、钻圈、单杠、双杠、倒挂金龙、搭台角、老鹰磨翅、野鸡叉天、童子拜观音等。全套动作可表演几小时。锣鼓声中,翻筋斗、滚绣球、车水跟头、双猴钻圈、倒挂金龙、老鹰磨翅、童子拜观音,万绥猴灯的表演动作非常丰富生动,充分展现了猴子的活泼好动、机敏灵性。虽然叫猴灯,但整个表演,和“灯”并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猴子”手中拿的这个道具叫马叉,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它也是万绥猴灯起源的一种印记。
     每年春节前后,万绥猴灯表演队的几十名队员,都要去万绥小学或孟河实验小学的健身中心紧张排练。头戴猴具、身穿猴衣,表演这套万绥猴灯的,主要是万绥村的村民和万绥小学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已经快70岁了。元宵节期间,他们将每年参加新北区特色文化闹元宵活动,这也是常州市文化点亮生活的系列活动之一。
      在常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会发现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日前,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常州市又新添了15项非遗文化,到目前为止,常州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个,省级非遗项目56个。“万绥猴灯”距今至少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目前,“万绥猴灯”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