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魏村的小都村上有户人家,家中十分贫寒,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每到青黄不接之际,他们就只好外出行乞来维持生计。后来,母亲上了岁数,连路都走不动了,孝子便只身一人外出行乞,讨得食物后,再返回家中,供养母亲。 有一年,天公不作美,小都村方圆二三十里内都遭了水灾,不要说他们一家没有吃的,其他百姓也都颗粒无收。这一下,外出行乞的队伍就特别庞大了,许多富户留着粮食当黄金卖,根本不管穷苦百姓的死活。 一晃年关即将临近,孝子仍然只穿一层粗布衣服,却要天天顶着严寒去行乞。有一天,天气特别寒冷,孝子冒雪赶了40多里路,走了20几个村,才讨得一碗稀饭,虽然已是饥寒交迫,却仍惦记着家中的老母。他立即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到家时,天都黑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立即将稀饭温好,端给年老的母亲吃,还骗母亲说自己已在外面吃过了。第二天,颗粒未进的孝子又顶着风雪外出行乞去了,可外面的风雪实在是太大了,孝子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家里出发,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风雪交加中,孝子在行乞回家的路上,一个踉跄滑倒在地,永远都没能再爬起来。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孝子已经死去多时,身子都冻僵了,身上堆着厚厚一层雪,胸口还藏着一个行乞得来的窝头——他到死的时候都舍不得吃! 灾荒过后,里人被他的孝行深深感动,遂将“小都村”用谐音改称为“孝都村”,并集资为他建庙立祠,称之为“孝都庵”(也叫“小都庵”),这就是孝都的由来。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