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河萧氏的由历来
孟河最早的称为是河桩,河桩是原来埋在孟河河岸边一块系栓船用的大石桩,石桩长约8尺余,是一块狭长形的青灰色斧劈石,下半部份深埋在河岸边的泥土之中,下半部份裸露在泥土上面,好似一棵石柱,让过往船只绳索绕系栓船,使船只能稳定地停靠在河岸边,以方便上下船装货与走人,现这石桩收藏在孟河黄山西麓汤巷观音禅寺大门口的荷花池中。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南兰陵萧氏宗族的先祖汉丞相萧何的20世代孙萧整,时任淮阴令,因避北方战乱率萧氏族人从山东省苍山县北兰陵镇坐船由水路居住武进县阜通镇(今孟河镇万绥社区)。船队在孟河河边万绥段停船休整,船靠河边系缆绳于桩上。在此停留了一夜,他们到河桩北面的市场上购卖了一些粮、油、菜等生活日用品后,于第2天继续登船南行。因为,河道在此折弯向东南,萧整在阜通现渡善桥处停靠,并带上一些族人上岸(今万绥段)阜通镇观望。 萧整等一些族人上岸后,发现这里是一个县治所在地(古时武进县城就设在此),县治所比较繁华。举目远望,东北面是小黄山,西北是栖风山,正北面是刚刚坐船过来的河桩大集镇(即孟河镇),往南是一马平川的沃土,实属是一块风水宝地,他回到船上就与几个族人的头领一起商量,决定就在此安营扎寨上岸定居。于是在武进县城的东边叫东城(后称为东城天子)路边上卖了一些土地,从此,就在这个地方搭建起南兰陵萧氏族人的住宅。 萧整在此永久定居后,开创了南兰陵萧氏的新纪元,开始了南兰陵创史立业的一个新时代。 萧氏家族在这片肥沃的南兰陵土壤中深深扎下了根,160年后萧氏家族枝壮叶茂。萧道成和萧衍先后在479年和502年建立了齐朝和梁朝,先后统治中国半壁江山79年(萧道成立朝了24年,萧衍立朝了55年)之多。就是这块万绥的风水宝地上,先后走出了齐梁两朝26尊萧氏皇帝(37位萧氏宰相和100多名萧氏文武百官)到唐朝还出过萧瑀等8位萧氏宰相。自唐朝始殿试后,前后榜题常州市萧氏氏族第一名状元萧颖士、以及16位萧氏进士。南兰陵萧氏家族在这600多年中,不但出了常州市历史上第一名状元萧颖士,还有萧统、萧子良、萧子显、萧纲、萧绎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从此孕育了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主要特征开放和谐辉煌的“齐梁文化”。万绥这块土地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齐梁故里。就是这个河桩栓住了萧氏在南兰陵的发迹,就是这个河桩填补了南北朝历史齐梁时代的79年,就是这个孟河中的一棵桩拥有了“河庄”的别称,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这个河桩,就是山东北兰陵萧氏南迁至南兰陵并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最好见证。《辞海》中说:萧统:公元501-531年,南朝梁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曾招聚文学之士,编集《文选》30多卷,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 2.惜字洲的来历与传说 传说在清朝中叶,人们还只能见到这里长江南岸边的江水茫茫一片,后来年复一年,这里出现了潮涨潮落的浅水涂滩,但涂滩并不见它明显增高。渔民们经常划着渔船到这里来撤网捕鱼,江水虽然一点不深,但常常是一无所获。于是他们渴望这里能长出沙洲,如能成为一片耕地该有多好,让他们这些渔民们有一个容身之处。 这些渔民们曾经听说宝会变幻至万物之精灵的传奇故事。也就联想到能否将这里来个沉缸成洲,但他们现在一个个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渔民,那里还有缸可沉呢?所以,他们也只能将沉缸成洲的愿望当作一种笑话说说而已了。这时一位聪明的老渔民,笑了笑他说,“这有什么难啊,要缸的话这里到处都有”。没过多久,他就将那些想沉缸成洲的渔民们召集了起来,先叫他们敲锣打鼓,一边开着渔船对渔民们说要珍惜文字,将那些有字的纸屑收集起来,统统送到惜字炉缸里焚化。只要化满了一定数量的纸屑灰后,就将这些纸屑灰装入一个个大缸坛里,再沉到江边那一片白茫茫的浅水涂滩中,长此以往就能长出沙洲,变成了耕地。 这些急于想要安家的渔民们,想想要对,就按照这位老渔民的说法认真地去做。就这样日积累月,年复一年,一共收集到了10多大缸坛的纸屑灰,这时那位聪明的老渔民,又将大家一起召集,准备将这10多大缸坛的纸屑灰搬到一条破船上,并用两只好船和铁链条绑住这条破船,趁着涨大潮的功夫,将船开到他们希望沉缸成洲的地方去,再解开铁链条,将那条装满10多大缸坛纸屑灰破船沉到江边的浅水涂滩之中。 这些沉缸成洲的渔民们,一个个站在两条好船上,看着那条装满10多大缸坛纸屑灰的破船慢慢地沉到了浅水涂滩下面后,才划着船离开。还有那些站在江边岸上的老少渔民们,都想看着这次沉缸成洲浅水滩涂的地方能马上就涨出绿洲来。经过渔民们好几年不断的沉缸后,随着一天天的潮汐起落,果然,不久那些沉缸的地方就慢慢地长出了一些浅沙滩,并长出了一些绿草,渔民们一看激动了。如果,我们坚持如法炮制再连续干好几年后,这些破船沉缸的地方果然慢慢地长出了一片片的沙滩,渔民们一见高兴的不得了,就在沙滩那上面种裁芦苇,后来发展到筑堤围圩,垦荒种植,这里的渔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 渔民们高兴之余都感到好奇怪啊,就急忙找到那一位聪明的老渔民想问个究竟,他说长江里每天潮起潮落都有大量的泥沙冲积后沉淀下来,这些装有纸屑灰缸坛的破船对长江上游流淌下来的泥沙逐一被拦截后沉淀下来变成了滩涂,而滩涂就慢慢地长出水面变成了绿洲,而滩涂上的水草的生长起到了一个肥沃的作用,从而使水草生长的更快与更茂盛,同时,也起到了固沙成田的作用。再说一字值千斤,文字不就是宝吗,这一一缸坛又一缸坛的纸屑灰该有多少文字,我们这几年已收集了这么多纸屑灰的文字宝,难道这还不能成精灵,变出一块块宝地吗?渔民们就把这位沉船变成绿洲的渔民拥为村长,由于这个绿洲是有纸与字一起化成灰而形成的,所以,这里的人们就把这个绿洲叫惜字洲了。 2012年随着新北区优化行政村工作的开展,巳将惜字洲村併入了银河村,2017年银河村巳将惜字洲江蟹申报为“惜字洲”地理标志商标。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