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河小黄山西部汤巷村东头的山脚下,沿着山脚坡向北150米左右,有块巨大无比的大石块,后人称之为镇海石。那是相传公元470年,南朝宋明帝死后,宋朝国政由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诸渊、中领军刘勔及散骑常侍、太子左卫军萧道成4人等协掌政要进行辅政。同时扶持后废帝刘昱即位。 刘昱登基后,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举兵攻入京都建康(南京),接着南徐州(镇江)刺史、建平王刘景素也造反于京城,后来这两股叛军都被太子左卫军萧道成予以彻底剿灭了。由此,萧道成被升任为中领军、尚书左仆射(相当于现在大元帅的军衔)。 萧道成(427年—482),字绍伯,小字斗将,出生于南兰陵(今常州孟河镇万绥村)武进故城东城里,为汉宰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其父萧承之时任南朝文帝元嘉年间的龙骧将军,南泰山太宋。萧道成自幼学习《礼记》、《左传》,为人深沉静默、器量宏大、博学能文、志向高远。14岁就从军,初隶于雍州刺史萧思话部下,首战击败降魏叛将薛索儿告捷,威名大震。时封都督北伐先锋。屡战屡胜,因他战功显赫,后晋升至中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 萧道成自掌握了军中大权后,一方面,他日理万机料理军务;另一方面,在骑兵场上(今孟河镇城北汤巷村)小黄山西部的山脚下,即红沙山山脚下,不但集训步骑兵,还加紧对水师的训练,以抵抗北魏、西晋从长江中来侵扰。水师的训练基地紧贴着海边南岸(古时称长江为海),战船从孟河港出发不一会儿就能进入长江。所以,训练水师对萧道成来说是同样的重要,以防止北魏从长江里攻上来。 但长江经常发大水,洪灾为患。只要洪水一发上来,就淹没到小黄山的脚下,长江之水来势汹涌,真是洪水难挡。有一年的霉雨季节,那一天一直下着狂风暴雨,萧道成不顾大雨飘洒,还骑着战马在巡视水师们的训练情况,只见长江之水咆哮着汹涌澎湃似地朝山脚下直涌过来,只听一声雷响,有着震耳欲聋,山崩地裂的感觉,原来是山体的一块巨石顺坡滑下来了,正好落在了小黄山西面山坡下的砂滩上。那是萧道成巡视水师们训练刚刚经过的地方,正好险啊,如果,迟一步这块巨石就砸在了萧道成的身上。这时萧道成不惊不慌,立即下马后,就站在那块刚刚掉下来的巨石上,手拿着军令旗,仍然从容不迫,有序地指挥着水师们的训练。说也奇怪,后来每当霉雨季节狂风暴雨,萧道成就在那块巨石上对水师们发号施令进行训练时,洪水好像也十分听话,马上就消退了,(其实是长江的潮水退潮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巨石称之谓镇海石。 公元477年,萧道成与王敬则等杀了宋后废帝刘昱,立刘准即位,尊号宋顺帝。荆州刺史沈攸之、司徒袁粲等起兵反萧作乱,都被萧道成一一战败。公元479年4月,宋顺帝刘准逊位,萧道成受禅称帝,建立了齐朝,成为齐朝第一代开国帝皇。这也是小黄山脚下万绥东城里走出来的历史上第一位开国皇帝。萧道成主持朝政向文武大臣们宣称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十年,要让黄金和泥土一个价”。昔日的“齐梁故里”也因此而得名,被后人称赞的辉煌“齐梁文化”也是诞生在这里,而这块镇海石也就变成了萧道成开创齐梁皇朝的垫脚石了。 镇海石与汤巷村东面的观音禅寺有其异曲同工之妙(观音禅寺后文有专解)。由于长年风浸雨泡,山石滑坡后,泥土又把镇海石与山体连在了一起,现在,只要从小黄山西端汤巷村东头顺着山坡走小路到半山坡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里埋着那块镇海石。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