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民俗文化 >

冬 至

时间:2016-12-22 10:23来源:未知 作者:戚思翠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列其首位。它始于汉代,盛行唐宋,绵延至今,亘古不变。《汉书》中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列其首位。它始于汉代,盛行唐宋,绵延至今,亘古不变。《汉书》中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里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生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而《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可见,冬至不仅是节气,更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一天天变长,故有俗语:过了冬,每天长一葱。自此日起,各地气候皆进入比较寒冷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进九”。记得孩时,每至过冬时节,祖母一边教我们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边让我们做御寒的游戏:跳橡皮筋、挤挤暖等,热闹之场景,仍记忆犹新。

    祖母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她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1800多年前,南阳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在告老还乡的那天,正逢冬至之际。大雪飘飞,寒风刺骨,却挡不住老百姓的盛大送行。腿脚麻木,耳朵冻烂,他们全然不顾。张医圣随即停行,召唤手下立刻搭建医棚,用羊肉、辣椒等一些驱寒药材做馅,面皮包裹成“耳”状,谓之“驱寒矫耳汤”,发放给百姓吃,食后不仅驱寒,还治好了耳朵。自此,每逢冬至,人们模仿此法,家家吃饺子。可在过去我们老家,几乎没人家包饺子,而是做糯米圆子或带馅的糯米圆子,意团圆添岁,还有那小饼(也是糯米面做的)。“小冬”中午烧纸祭祀祖先,用“三荤”、“三素”、“两碗小饼”及小山似的“一大碗饭”作供品。所有这些“吃”的,等烧完纸回锅加热后才能吃。可馋嘴的我们,总忍不住偷吃供品。

     如今,日子好得天天像过年过节,如果不是大人提醒,没有几个孩子知道哪天过冬,更不会去“偷吃”什么东西了。甚至有些成年人亦不记得过冬,就像平时一样,让其悄然滑过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