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魏村探源

时间:2013-06-18 09:30来源:未知 作者:殷红坚
魏村曹氏宗祠,坐落在魏村老街的东街东首;曹家大院是魏村最为热闹的去处。院前的一块空地,解放前是酱园子和戏台,日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酱园子生意兴隆,整个魏村街,它

 

      魏村曹氏宗祠,坐落在魏村老街的东街东首;曹家大院是魏村最为热闹的去处。院前的一块空地,解放前是酱园子和戏台,日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酱园子生意兴隆,整个魏村街,它是独占鳌头的。

  一个曹姓居多数的江南自然村落,不叫曹村,而冠“魏”字以名,难道这中间有什么关联或渊源吗?

  中国的历史从有纪年开始,十二诸侯便有“曹”,到了战国便有了“魏”。从魏文侯开始,到魏王假,又历11代,差不多220年。这期间的曹与魏,无论在地域、宗族和经济、文化诸方面,虽有关联,但并无传承体系。秦汉一统,民族大家庭,交往虽有,但曹是曹,魏是魏,还没有太多的联系。只有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与魏,才紧密相连。那就是曹操建安年间打下“魏国”天下,尔后由其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坐了天下,才有了“曹魏”这个历史概念。也就是说,这个魏是曹氏政权的国号。在常州一个村落里曹氏族人用此命名自己的家园,是颇有说头和深意的。

  有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稍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此话的用意,那就是篡夺曹氏政权。对于这一点,曹操其实早已看透了。他对司马氏家族的野心洞察明了,并警告其后人,说司马懿有“狼顾相”,“必预吾家事”。此话不幸言中,司马氏后来果然动了杀机,以各种借口大肆杀戮曹氏族人,以至曹姓官民四散逃匿保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其中一支辗转来到江南避难,选择这延陵古渡口居住,重建家园不忘国,并以原国号而冠名新家园“魏村”。

  其实,曹操虽封为“魏王”,直到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皇帝禅让,曹家才名正言顺有了天下,史称魏国。而承袭魏国号,命名村落,并能在江南地方立脚生根,依赖的则是其文化传承。据族中人曹明生谈,曹氏在魏村有南大房、南二房、北房三大支脉,保持有一片共同的土地、房产,族中人不分贵贱,均可按各房头的系、派、脉,分得应摊的一分,保障后人遇到灾难不测,使各家均有房住、有地种,维持最起码的生计,还有学上。另外,曹氏还保留一部分街面房和田地出租,不管是小公堂还是大公堂,其收入用于祭祀先祖、族人会餐和过年发喜钱,接济族内贫困者和学子。值得称道的是,曹氏族人不但在南街东南向辟出公地三亩,间隔三尺砌出砖墓供本族人埋葬,还在街西南辟出半亩多地,挖了3个池塘,供渔民存放鱼篓,不收费用。这些事看似平常,却彰显了曹操、曹丕父子“习读书”、“修耕植”、“禁厚葬”、“孝其亲”的人文精神,也滋润壮大了曹氏宗族的根脉。

  魏村曹氏宗谱首修于北宋熙宁八年,魏浦(村)始迁之祖为二十世曹符,号白山处士。其先世居金陵,南唐末避战乱徙常熟,再到江阴虞门,终迁魏村定居。其祠堂位东街东首,坐南朝北,前后二进,面向德胜河。可是,多少年来,面对滚滚江河水,曹家大院的人只能叹息不止。因为族人修谱得避讳曹操。问之再三,其原因当时是怕追杀遭祸,后则怕奸臣骂名遭羞。客观地看,官渡之战后,曹操作为丞相,攻孙权,破刘备,势如破竹。但自赤壁失利后,只能梦江南而已。但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为楷模,以江山一统、百姓安宁为自己的心志,始终未变,临死,还嘱“天下尚未安定,当将兵屯戌,各司乃职”。如果说,曹氏是以国为姓,那么魏村则是以国名村。曹魏嬗变,魏曹相因,维系的是家国,传承的是文化。曹魏后裔以魏名村并携手陈、张、包、殷诸姓,和衷共济,圆的是祖宗家国梦,期盼的则是重建家园,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文\殷红坚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