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大运河畔滩簧调

时间:2019-03-27 09:43来源:未知 作者:艾英
滩簧戏起源于清朝中后期的长江流域,为锡剧的前身。邹区镇安基村的村民在滩簧演唱声中耳濡目染,都能唱上几句滩簧调。

     滩簧戏起源于清朝中后期的长江流域,为锡剧的前身。邹区镇安基村的村民在滩簧演唱声中耳濡目染,都能唱上几句滩簧调。

     1952年,年过半百、在上海皮鞋厂做工的颜福林回到老家。颜福林从小爱听戏,在上海做工期间尤喜滩簧、常锡文戏。他把那些有一副好嗓子、人称“一嗓清”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广群文工团,聚在一起听戏、唱戏、谈戏。发起人颜福林既是负责人,又是导演和主演,演员还有蔡春大、蔡杰、颜洪明、施云林、王卓春、李瑞云、陆留官、吉玉丽、施凤英、施华英、王腊琴等,角色行当有小生、老生、滑稽(丑)、老旦、花旦等。大家在一起说本子、吊嗓子、学台步,以传统的口传心授法,向前辈名家学习,对唱戏时用的韵脚、唱的曲调、锣鼓点子反复改进,反复练习唱腔、台词、身段、动作,以“唱”为主,向唱、念、做、打方向发展。渐渐的,演员们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一腔一调,有板有眼;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男演员中,蔡杰演小生,蔡春大演老生、花脸。当时激越清亮的“彬彬腔”很受欢迎,演员们认真学习“彬彬腔”,字头、字腹、字尾吞吐贴切,喷口和气口运用、首尾腔呼应流畅,悲壮时催人泪下,深情时感人肺腑。女演员则学习梅派唱腔。王腊琴、吉玉丽都三十来岁,演旦角。花旦扮相俊俏、声音甜美,唱腔圆润婉转;老旦嗓音醇厚、音色有力,吐字清晰严正。

     锡剧曲调基本是上下句的版式变化体结构,常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主要曲调为簧调,曲调柔和、流畅、轻快。伴奏乐器以正、副二胡为主,琵琶、三弦、扬琴为辅,笛、箫、中胡、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也开始伴奏唱腔。琴师是陆敖金、蔡国兴,蔡荣大笃板鼓,拉胡琴的还有蔡志听、陆志伟等人。上海沪剧团来常州演出,大家赶到城里观摩、学习,回来后反复演唱,并在锡剧中穿插沪剧的调子。

     广群文工团成立刚开始演的是哑剧,第一场大戏是锡剧《罗汉钱》,宣传新婚姻法,婚姻自由。演员表演时人物塑造活灵活现,唱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和戏剧具备的精、气、神,深受村民欢迎。《罗汉钱》因而成为剧团保留节目,其他作品有《双推磨》等。

     1958年,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组建“广群剧团”,壮大文艺宣传队伍,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人民民主政权。剧团年前排练,年后演出;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演唱。演出有时夜间开场,日出散场;有时日出开场,日落散场。

     当时演出剧目除传统剧目《罗汉钱》外,还排演表现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新剧目《红色娘子军》《红色的种子》。除在安基演出外,还到新闸、连江桥、吕市、北港、西林、奔牛、丹阳蒋墅等多地巡演。

     1966年,“文革”开始,广群剧团演出活动被迫停止。从广群文工团到广群剧团,前后历时十四五年,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文/艾英 )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