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承槐卿的老宅
通过4月3日下午到焦溪的半天采访,加深了我对“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这句话的理解。 素有“中医之乡”“名医摇篮”美称,至今流传着许多传闻轶事。最负盛名的当数五世儒医承槐卿,它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经过搜集大量资料,在《中国中医药报》《常州日报》和《中吴》杂志上发表多篇怀念文章。 我与弟子陈志华在当地九队老队长刘才荣的带领下,很快找到承氏后裔,就是承槐卿的孙女承卫平及孙女婿承才法。他俩热情接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医案、刊物、手稿和照片,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在送给我的《承氏世医》复印件中,明确记载:“第六代承召南,字丕成,号肖槐,承槐卿少子。”但以往,我在采访其他的承氏后裔中,称肖槐为“小”槐,一字之误,终于在白纸黑字面前,得到了更正。 由此联想,著文一定要用史笔,以历史为依据,以真实为基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讲的就是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另一方面,用文笔立史亦不可忽视,不能将文章写得干瘪、晦涩、胡诌,让人生厌。 随后,我们参观了三元桥畔的承槐卿的故居,并合影留念。带着《承槐卿医案》和《云坡医案》(承云坡是槐卿之父)复印本,以及苦苦求索的承槐卿照片等,凯旋回城。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