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 1926年2月,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学生包焕赓、王玉如等人在家乡横山桥的包合兴南货铺二廗客厅成立了中共横山桥支部,成为常武地区第一个党支部。8月,中共西夏墅支部、中共常州临时混合支部相继成立。武进第一批中共支部的建立,是武进人民革命斗争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从此,武进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革命历史时期。2014年10月,王玉如烈士家属与仇氏族人筹资,在仇氏宗祠基础上修建王玉如烈士纪念馆。2018年,横山桥镇党委再次对王玉如烈士纪念馆进行修缮。 红色故事 横山桥镇老街上,“烈士纪念馆”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再转过两个街口,就到了包合兴南货铺的旧址。1926年,常武地区第一面鲜红的党旗,就是由共产党员包焕赓、王玉如等人在这里升起的。 时光荏苒,这里以诞育中国共产党常武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传奇,承载着人们对她的神圣想象,吸引着众多党员来此瞻仰。 三山港畔响起《国际歌》 包合兴南货铺,店铺主人虽非巨商,亦稍有资产。这家商人之子包焕赓,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25年春考进上海大学,受到革命思潮的熏陶及武进籍同乡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董亦湘等教授的影响,积极投身上海革命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曾经规定“凡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我党员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我党则为之建立。”包焕赓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于1925年寒假回到家乡,联络同学和青年朋友,宣传反帝反封建,并建立组织。 1926年2月春节前后,包合兴南货铺二楼客厅里,一场重要的会议秘密召开。在庄严的气氛中,共产党员包焕赓、王玉如、朱云峰控制住嗓门,唱响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这首气势磅礴的《国际歌》,庄重宣告中共横山桥支部成立,包焕赓担任书记。临街鞭炮齐鸣,喜气洋洋,人们只道包老板在为“新年纳余庆”而祝福,殊不知,常武地区第一面党旗正在横山桥冉冉升起。自此,芳茂山麓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常武大地燎原;三山港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劳苦大众中生根、发芽。 播撒革命火种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4年多后,常武地区终于有了党的基层组织,这就像是黑夜航行中的船只有了灯塔。”横山桥镇党校原校长宋建清告诉记者,就在横山桥党支部建立半年后,中共西夏墅支部和中共常州临时混合支部成立,10月,中共常州支部成立。1927年1月,中共常州独立支部成立;7月,中共武进临时县委成立;9月,中共武进县委成立。此后,常武大地纷纷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仅1927年,王玉如在武进西南地区就建立起10个中共支部,发展了90多名党员。 大革命时期,中共横山桥支部成为武、澄、锡交界地区的一面红旗。1927年3月,迎接北伐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一师熊式辉部进驻,发动群众集会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组织民工运送武器弹药等前往江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横山桥支部虽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部分成员仍继续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阴红军活动做掩护,也为抗日战争时期澄西游击斗争起到了播撒火种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横山桥属澄西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里地处三县交界,群众觉悟高,革命基础好,成为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重要基地。横山人民在澄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新四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横山人民坚持澄西的中共组织领导,在争取人民民主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横山桥党支部的建立,在常武地区树起了第一面党的旗帜。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血染的红旗。数十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横山人民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为了主义和理想前赴后继。”宋建清说。 王玉如面对父亲“我要靠你养老”的恳求,仍把革命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白色恐怖中,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横山许多革命者以马革裹尸为荣,以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胜利。横山桥地区有46位壮士被追认为革命烈土,英名垂青史。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改革开放后,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不但为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做出重大贡献,也给烈士后代追循先辈足迹带来了希望。 1982年,宋建清在编纂整理横山桥镇志时发现一条重要线索:常武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之地就在横山,他立即向时任县委党史办主任张尚金反映。耗费近3年时间,武进县党史办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几经周折,终于确认事实的确如此。1985年,中共横山桥支部创始人之一的王玉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同年,武进县党史办还帮助其子王亚雄找到了亲舅舅。 王玉如是仇氏后人。2014年10月,王玉如烈士家属与仇氏族人为纪念烈士功绩和发扬社会正能量、教育后人,筹资近20万元,在仇氏宗祠基础上修建王玉如烈士纪念馆。2017年4月,常州市第8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其中就包括中共横山桥支部旧址及王玉如烈士纪念馆。 2018年,横山桥镇党委对王玉如烈士纪念馆进行再次修缮。纪念馆整体为仿古建筑,上下两层,约228平方米。大厅为党员宣誓场地,悬挂党旗,侧室为王玉如烈士纪念室,陈列了王玉如烈士的生平事迹资料,以及一尊王玉如烈士塑像。二楼陈列了革命时期的旧物件,展示横山桥本地革命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现横山桥地区的革命历史。 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约3000人次,每年横山桥镇的新党员都在这里进行入党宣誓。“历史给人们启迪,传统给人们教益。”宋建清表示,纪念馆已成为星火横山的红色坐标,帮助后人以红色基因导航定位,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红色感悟 在宋建清的讲解中,老街寂寂,但往事并不如烟。这里见证了常武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如今淡然面对世事沧桑。纵然那些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革命先烈早已作古,但他们的救国热忱,在此长存。文/范玉贤 (责任编辑:DY) |